土豆就奇葩了,土豆居然是在京郊找到的,而且还是多亏了李守中李祭酒,他说在前朝万历年间,蒋一葵撰著的《长安客话》卷二《黄都杂记》中,记载过京郊种植过土豆。
按图索驥,京县县丞吴士忠在城南的一家庄子上找到了种植土豆的小地主。
哪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事情,在价格加到一钱银子一斤时,地主就一咕隆全卖了,还贴心的附上种植手法。
还有许多经济作物,如、桑叶、油料作物甚至还有菸草,贾瑀手下的地主们都將大规模种植。
还比如盐政那块,浙江沿海製盐,一般都是“煎盐法”。
招募盐丁在海边筑起盐田,引入海水进行蒸发。
待海水蒸发至一定程度后,再进行煎煮。
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和人力,但得盐率高。
也有用“晒盐法”,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蒸发,从而析出盐分。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但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適宜的风力条件。
浙江沿海夏季多颱风,一场颱风下来,可能半个月时间就白费了。
所以,贾瑀就让邵炎彬他们从山西、陕西大规模购置煤炭,然后想办法改造炉灶,使得產盐量大增。
產盐量大增后,就是销售问题了,两浙、两江一带私盐贩子可是多如牛毛,背后都是有大盐商支持的。
要知道,邵炎彬是从吏部获罪下去的,想要再上去,不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绩,当今也不好提拔啊。
在江浙一地,一般官员是不敢造次,可这些大盐商哪是一般人,那个个是手眼通天的主。
林如海这个歷代列侯的探郎,硬生生被耗死在任上,家破人亡。
还好邵炎彬也不是一般人,本著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这段时间,他是成功打入盐商走私圈子。
好傢伙,个个都在沿海僻静的地方,公然开闢私盐盐场,囤积私盐。
在一次例行的盐商聚会中,邵炎彬搂著侍女,端起酒杯,对眾盐商说道:“眾位,我这有笔大买卖,眾位有没有兴趣?”
一眾盐商听到有大买卖顿时来了兴趣。
为首的黄姓盐商说道:“邵大人,您是咱们吏部天官下界,您眼中的大买卖到底有多大啊!”
“诸位,邵某最近打通了云贵的路子,那边的盐价格诸位想必都知道吧?大伙有没有兴趣?”
云贵那边的盐,都能卖到八九十文一斤,而他们的成本才三文钱一斤,眾人呼吸都炽热了起来。
还是黄姓盐商,疑惑的说道:“邵大人,那边可是南安郡王的地盘,咱们这么大规模的进去,怕不是会產生误会?”
眾人也表示担忧。
“呵呵,我知晓诸位担忧,要不这样。第一批货,我以15文一斤收购,你们只管提供货物,先来100万斤,怎么样?”
眾人眼睛一亮,连忙答应,他们都有5倍的利润了。
大顺朝一人年食用盐十二斤,100万斤也就是10万人的量而已,云贵地区对盐的缺口远远不止如此。
其实盐的成本並不高,可官府禁止私人买卖,所以才显得税收和利润都很高。
为了让他们上鉤,第一批私盐的银子肯的是现付的,空间里这点银子还是拿得出来的。
第一批交易成功后,见到邵炎彬发財了,眾盐商就偷偷摸摸的联繫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