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军大人是否要著手测试环节?“
其中一位护兵走到將军前面请求示下。
张將军应声表示赞成,並扫视全体待考新兵们一眼,准备实施初步筛选程序。“各位切莫以为完成了登记,就能直接成为我大明北平的精锐士兵。”
“从军领取粮餉、为国家效命固然是荣耀之事,但上阵杀敌亦是本分。
这口饭可没那么容易吃到,它不是谁都能享用的。”
“接下来你们要接受力量的考验,只有能在规定时间內举起点前方那石墩的人,才有资格加入燕王治下的北平军队。
如果做不到,就立刻回家,我北平军绝不招收孱弱之徒。”
张姓將军登上点將台,朝数百名刚刚登记过的应徵者大声宣布。
之所以在场人数不多,显然是早先到的一拨人已经完成考核——不合格者尽数遣返,而通过测试的人正被送往真正营伍之中。“这么大的石墩!至少有一百多斤重吧?”
眾人望著眼前摆放的十块巨石,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毕竟这个时代並非人人能够吃得好,更不必说个个健壮有力。
然而三息间举起这石墩绝非易事。
倒是朱雄心中默念,“正好藉机试一试自己的力气到了何种地步。”
……
“依现有的行列顺序轮流测验!”
张姓將军高声道令。
隨即台下有十名亲兵上前站定,在十个石墩前严阵以待负责监督。
新兵一个个排著队轮番上前测验。
只见每人用尽全力抬起石墩尝试。
朱雄排在第五位,並未著急抢先,静待机会。“啊——!”
第一组的十位新兵使出浑身解数去搬动石墩,最终只三人面红耳赤勉强举了起来並默默记时,其余人在旁边咬牙较劲却终究无法达成目標。“过了三息。”
一声大喝后,“前三者通过,其他人离开军营各自回乡。”
一名亲卫朗声宣告结果。
失败的候选人心头充满了失落与不甘:“原本还以为可以从军求生路呢,现在看来想得太简单。”
“北平军的餉银真不算少,只是可惜,无缘这份差事了。”一些遗憾的话语陆续传开。
而新一轮的新兵们陆续上阵,淘汰与晋级的消息交替传来。
不一时便轮到了朱雄。“可以开始了。”
面前的亲卫手指向巨大的石墩示意。
朱雄毫无迟疑,径直上前抓住石墩的把手。
稍一用力,那石墩竟如轻若无物般被他轻鬆单手提了起来。“嗯?这傢伙看起来並不十分魁梧,怎么会有这般蛮力?”点將台上的將领见状,双眉轻挑,心內惊异,“难道是幻觉?还是说……”
“此人的体力究竟几何?”周围围观的新兵也忍不住投来讶异的目光。
朱雄暗暗思索,“我尚且没使出全部实力便轻易抬起这百斤石墩,看样子要是调动內力的话,我的极限恐怕在三百斤以上。”
隨即便隨意地双手高举石墩,稳稳维持过三息。
面前负责监督的亲卫都是一脸震惊:“將军,时间是否已经到了?”
“哦……到了……你成功通过!”
亲卫慌忙应答。
朱雄礼貌道谢,这才轻轻放下石墩,並对將领拱手行礼。“等等!”张姓將领忽开口阻止。“请问將军还有什么需要问的吗?”朱雄冷静回应。“適才你抬起这百斤重石墩时明显有所保留,我想知道你的真实力量是多少。”张姓將领满眼好奇地追问。“敢请教將军,在军队中若有更大的力气会分配到哪个兵种呢?”朱雄心思敏捷地反问道。“若是力量出色则分配至弓军担任射箭之职。”张姓將领並未迟疑回答。“弓军?”
朱雄暗自盘算片刻。
相比之下,进入弓军显然要比普通衝锋步卒更加安全一些,同时也能发挥自身优势。
虽然眼下自身力道惊人,可战场之上情况复杂,兵刃无眼,加之无数滚石、冷箭肆虐,更有火炮助威,绝非单凭体力能够抵御。
思及此处,朱雄毫不迟疑,將刚放下的石墩重新提起,又走到另一侧取起另一石墩,两手稳稳將两块巨石擎於半空。“將军,如此臂力可否符合弓军选拔標准?”他望向张姓將军问道。“你这小伙子倒真有几分实力。”將军夸奖一句后接著说道:“凭你的力量当然够格入选弓军。
不过本將现在能给你一个更好的选择,要不要加入我的亲卫队伍?”
周围士兵纷纷窃语:“这位將军一看便是身经百战之人,一个新兵就这般受其青睞纳入亲卫,这小子真是太幸运了。”
“哎呀,这才是天时地利人和啊!”
“要是我也能有这样的力气就好了。
若能成为將军的亲卫,那简直是飞来横福啊。”眾人投去艷羡的目光。
然而朱雄拱手拜道:“多谢將军美意,在下却之不恭。
但我想加入弓军,投身杀敌的一线弓军。”
“请求將军成全。”朱雄语气坚定。
听闻此言,张姓將领甚为惊讶,却未表现出不满。“別人对上战场都避之不及,你为何主动请缨呢?”將军盯著他追问原因。“原因简单至极。”
“在下只想谋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朱雄目光迎向张姓將领,透著不容置疑的决心。
听完,將军没有过多言语,只是点点头:“记录他的愿望:加入前线战斗的弓军队伍。”一旁侍卫隨即应命。
隨后將军问道:“还不知阁下芳名?”
“朱雄。”答曰。“好,记住了。”
张姓將军补充说:“我北平军一向论功行赏,若真立得战功定当重用,拭目以待吧。”
说完便转身离开。
望著他的背影,一名亲卫略带惋惜地走到朱雄身边轻声道:“小兄弟,你还真错过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是深受燕王信赖的战將张辅啊。”
周围人也嘆息道:
“这青年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居然推辞掉这样的良机!要换了是我绝对乐开!”
儘管一片质疑,对於其他刚刚通过测试的新丁来说,这个拒绝无疑是令人费解且羡慕的事情。
但此时,朱雄心中盘算开了——“原来是他,张辅,靖难大將。”想起即將来临的时代转折点,“父亲是张玉的大將,若按原歷史轨跡,太子朱標不久病故,靖难战役开启。
如今我已置身其中。
若能一步步建功立业,將来必定位列权臣,到时候徐家还能小覷我么?必须抓住此良机,坚定参军之心。”
投靠其他藩王虽可能在边疆立下战功,但相较之下,朱棣麾下的燕军显然更加可靠。
朱雄心知肚明,歷史已然註定,未来大明的天下终归朱棣所有。
此外,追隨朱棣绝不会缺少战斗机会,每次击杀敌军都能让自己变得更强。
因此,与这位战爭狂人同行无疑是最优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