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大哥这次是真的动怒了  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他的坐骑奋蹄向前,马蹄踩踏在地上敌兵的躯体之上,一路继续追杀余眾。“追隨我们的將军,为胜利杀敌!”

“杀!!!”

一百名亲兵紧隨朱雄冲入城內,骏马疾驰,倒在地上的敌军士兵还未及站起便被蹄下踩死。

更多明朝將士隨后蜂拥而至,爭先恐后地建立战功。“跟隨將军,剷除所有敌军!”

“杀……杀……”

无数將士怒吼连连,如同奔腾的海浪般涌向这北元的都城,视敌人如待宰的猎物。

这座曾经辉煌的北元皇城,此刻竟如此轻易地被朱雄攻克。

在另一座靠近边界的城市——也是目前征伐北元的大本营,朱棣与傅友德坐镇中军指挥全局。

一名斥候快速赶来通报战况。“报告殿下!据最新情报显示,朱雄將军成功攻破北元首都,亲手斩下了敌军主將的人头,总共歼灭敌人三千多人,並俘虏七千余人,获得空前胜利!”

消息传来,朱棣立刻满面春风。“哈哈哈……好啊,真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好消息。”

“看来朕確实没有看错人。

朱雄小兄弟果然出色。”

“自从占领边城两个月以来,接连不断的捷报几乎都是从他手下的第一军传回来的。”

“北元境內二十几座城镇,他已经接连攻陷了其中六座。

这次更亲自率先攻破他们的国都。

这样的显赫功劳无疑是归他朱雄莫属了。”

朱棣笑著宣布。

站在一旁將领们也都对朱雄讚赏有加。“的確,像朱雄这般卓越之人並不多见。

这场征伐能够为我们朝廷网罗这样一位俊杰真是天赐好运。”

朱棣补充说道。“不仅如此我还听说,在朱雄接管第一军团后该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加超越其它队伍远不止一点半点。

具体是通过什么特殊方式达成这个成果还真令我很感兴趣。”

傅友德好奇说道。

朱棣则轻笑回应:“或许他是天生当大將的人物吧。

要知道才华这种东西往往是先天赋予的。

像当年我岳父还有汤帅等人皆属这种卓越领兵之士”

听到这里傅友德不禁也感慨万千,“没错,过去徐帅和汤帅確实是並肩作战中的传奇人物令人怀念。”

隨即表情又变得几分遗憾:“可惜现在徐帅已经过世了,我竟没能送他最后一程,连葬礼都没能参与进来。”

“此次平定北元之战接近尾声了。

待捷报传到应天府之后,我也打算请示父皇准予回家乡一段时间为已故岳父烧上一炷香悼念一下。”

朱棣嘆息道。“燕王儘管放心吧”

傅友德笑著说,“相信皇上必然同意你的请求何况这次你立下如此功绩。”

接著他又谈起了其他事:“其实一开始我们就有充分信心贏得对北元的战爭因为他们实力已大不如前。

但现在想想能得到像朱雄这样年轻有才略的统帅作为收穫还真是额外喜悦的事。”

“他的贡献朕都铭记心中。

一切战绩將上报给京城里的父亲让皇帝陛下也能了解我们这支北方军队的强大。”

朱棣说。

傅友德最后表示赞同“如果能被王殿下如此重用的话相信日后在我朝最强將领名单上一定能找到他的名字”

朱棣听了微微一笑没再说话。

稍后,他转头问来传递捷报的小卒:

“北元皇城已经被攻破那想必其皇帝和大臣们早已逃脱了吧?”

士兵毕恭毕敬答到,“大人英明高见。

早在城里沦陷之前,北元帝王就与其眾臣逃之夭夭了已有数日之久。”

另外他还提到“另外朱雄將军发回的消息中还提到了他们只抓住了一些因拋弃於不顾的普通士兵而那些权贵阶层早已安全撤离”

他们奔逃至草原多日,要赶上已经毫无可能。“这次攻伐北元的成果,算是圆满了。”

朱棣笑著开口道。“不错,战果已得。”

眾人附和。

这一役不仅收回了长城以內的数十座城池,还斩杀了王保保,几乎灭掉了元军残余的十四万兵力。“这几乎是北元所剩无几的力量了。”

朱棣补充道,“往后,他们再也掀不起太大的波澜了。”

傅友德冷笑一声,“毕竟,这些年来北境之患屡次作乱,如今总算画上了句號。

而当北元皇帝和他的臣僚们逃往草原时,等待他们的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下场。”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次战斗,彻底摧毁了他们的主力力量,想要继续掌控草原上的各个部族,那是妄想了。

估计不久之后,草原上就再不会有北元这个政权,而是被分成几个分散的势力——这正符合我大明对北方的设想。”

朱棣感慨著说道:“若能够將北元皇帝首级献上给父皇的话,父皇必定会龙顏大悦吧。”

“有此一战的辉煌战绩就已经足够了,我们並未辜负圣意。”

傅友德笑著回应道,“燕王殿下,此次交战,咱们一共掳获八万名敌方士卒,准备怎么处置他们?”

朱棣沉思片刻,“元军中的兵士实力不俗,不如编入我大明军队效力,为国尽忠。

当然具体事项还需要请父皇定夺。”

“甚是合理。”

傅友德点头称善,“那么末將会隨著胜利的捷报一同递呈,请父皇做最终裁定。”

“那就辛苦傅將军了。”

朱棣微笑点头示谢。

隨后,包括傅友德在內的眾位將领相继退出了大殿。

可是在所有人都离去后,朱棣仍旧留在殿內。

片刻之后,他开口问向空气:“你觉得父皇会如何处理这批元军降卒?”

儘管周围寂静无人应答,但下一瞬——从后殿缓步走出一位穿著黑色僧衣的和尚,走到朱棣面前佇立。

那名和尚从容开口:“皇上不会允许殿下收编这些降卒,反倒会把这些人分配到其他藩王属地以及各地驻守部队里。”

和尚接著分析:“毕竟北平原本只有五万人马,因圣旨徵召又招募青壮五万,如今十万兵力已经十分罕见,再加上新得来的八万投降兵丁就显得过於强大了,这是朝局平衡不容许打破的部分。”

接著朱棣轻笑著再次问道:“如此看来,此番立下的大功,父皇应该给我怎样的嘉赏呢?”

黑衣和尚却未直接给予答覆,只是径直走到朱棣身旁盘腿坐下——这般亲昵举动显见其与朱棣的关係密切到可失礼的程度——这才淡淡开口:

“不过就是金钱之类的恩赐罢了。”

说著,他又目光深刻地看著朱棣意味深长地说道,“王爷如今已是藩王身份尊贵无比,位列君臣之下却凌驾於万千世人之上,难道还有什么更大的渴望么?难道还想进一步不成?”

听到此话,朱棣面色骤变:“出家人不打誑语,休要胡言,锦衣卫若听见,本王也难保全你的性命。”

说罢话锋一转,语气带著一丝斥责,却又坚定表態:

“吾且明言——父皇健在,大哥主政,则绝无半点反意。”

隨后,语气更鏗鏘有力:“我的大哥贤德聪颖、宽厚仁爱令人钦佩敬重,满朝文武莫不归心认同。

待父皇登遐,兄长即位必將是一位圣君临凡普施福泽。”

可黑衣和尚听罢只留下一句话:“不过殿下需知,您的这位长兄並不长久人世啊。”

剎那间,朱棣倏地站起拔出旁边摆放著的利刃剑锋横架於那和尚颈项处愤怒质问:“姚广孝!你到底想说什么?难道不知单凭这一句话,我就可以亲手让你魂归西天吗?!”

眼下,这个身披黑袍的僧人,怕也只有朱棣能够真正懂得他的才干与智计。

不过倘若朱雄听闻他的名號,定也会有所知悉。

因为在后世的歷史记载中,有这样一段:姚广孝,这位被冠以“黑衣妖僧”

之称的人,不仅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筹谋者,更是那场战役里首屈一指的功臣,甚至还有“黑衣丞相”

的美誉。

他和朱棣的关係,既像师徒又似挚友。

而提及此人,眾人无不动容,因他才智绝伦、谋略深远,几近妖孽。“如果燕王想杀,早已动手,何必拖延至今?”

“不管如何,燕王只需静候佳音便是。”

“贫僧所言,终將应验。”

“如今太子虽圣明贤德,令兄弟归心、群臣服膺,並得当今天子厚望,可这正是其隱患所在——太过操劳,迟早身体吃不消。”

“以上便是贫僧肺腑之言。

望燕王殿下早做决断。”

“贫僧愿倾力为殿下谋划全局。”

话语落罢,姚广孝微微一笑,缓缓站起身子,把放在朱棣身旁的剑移开,然后悠然朝后殿行去。

待他转身离开后,大殿竟仿佛未曾有人来过一般安静空荡。

朱棣握紧长剑,目光复杂闪烁,內心的波澜起伏不断……

另一边,北元国都內!

“瞧瞧这北元皇宫,果真恢弘气派,处处彰显奢华。”

“是啊,这北元皇帝即便被我大明赶到此偏远之处,仍如此纵情享乐。”

“这有何难?不过是剥削压迫无辜汉族百姓所得。

否则以他们自身的能耐,何至於此?”

“说来也是。”

“眾兄弟可见否?我们攻下城池时,那些城中的汉族百姓欢呼雀跃,显然是被奴役太久。

现今总算回归我大明的怀抱。”

“只可惜呀,那北元皇帝与眾大臣早已逃脱。

若能擒获他们,不但可记一大功,更为数十座城池中的百姓雪冤復仇。”

“无妨,他们已退回草原了。”

议论声四起,眾多士兵立於北元皇宫外的议政殿前,对北元的嘲弄混杂著对其首脑脱逃的遗憾嘆息。

此刻,失望之情在空气中蔓延。

就在这时候,

朱雄在一批贴身护卫护送下缓步出现。“將军驾临,属下等人拜见。”

周围的將士立刻躬身施礼,个个面带敬畏。

过去这两月余间,朱雄屡立奇功,麾下將士皆斩敌无数,因此深得敬重。

军中传言亦盛,“跟隨朱將军,有肉吃”

,正是对他领导才能的认可。

要非如此,他们又怎能率先突破其他七支守备军直抵北元国都夺取首功?

“诸位免礼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