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標儿觉得应有何等奖赏呢?」  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毕竟,

朱雄清楚歷史,这次平定北元之后,边疆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有战乱。

儘管北元如今已日薄西山,但昔日的威望依然令人敬畏。

如今北元为大明所灭,周围的各个小国、族群必然更加畏惧大明,不敢轻易挑衅。

所以朱雄要抓住这停战前最后的机会,深入草原,贏得更多的战功和经验值。

正值夜幕降临之际,

在北元的都城,第一军驻扎在此。

攻克都城的大捷令士气高昂。

朱雄命令犒赏全军,因北元皇帝逃离时仓促,宫中留下了诸多肉食,朱雄便心安理得地將其用於犒赏將士。

喜悦之情瀰漫全军,士兵们激动振奋。

犒赏结束后,明日就要启程前往长城,越长城展开追击。

转回京城,奉天殿內。“臣等拜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例行的朝会正式开启,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散发著令人不寒而慄的威严。

太子朱標站在龙椅前的台阶上,俯视群臣,身著太子龙袍。“平身吧。”

朱元璋轻挥了一下手,脸上的表情毫无波动。“谢皇上。”

眾大臣齐声呼谢,慢慢站起,文武两队分列两侧。“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在一旁高声宣告。“启奏皇上。”

户部尚书郁新走出列外,“北疆战报连连告捷,半年征战,十万大军所需的粮餉开支已占去了国库一半之多。

若继续下去,恐怕国库將捉襟见肘,请皇上做主。”

“北方战局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了。”

“户部务必確保军需供给。”

朱元璋语气沉重地下令。“臣领旨。”

郁新应答並退回。

又一位大臣站出来说:“启奏皇上,冬季即將来临,如果大战还未结束,一个月后就要开始为军队准备衣和絮之类的御寒物资,尤其是在北方,那里比南方更为寒冷。

恳请皇上决策。”

太子朱標接过话茬:“衣絮事宜,本宫早已筹备好。

一旦需要冬季作战,本宫自然会下达调拨命令。”

一直面无表情的朱元璋顿时笑逐顏开,夸奖道:“还是咱標儿聪慧,早早做好了准备。”

“父皇过誉,儿臣作为大明太子,自当为国家分忧。”

朱標转身恭敬回应。

朱元璋点头满意地说:

“好,很好。”

隨即问道:“对了標儿,通政司筹建进展如何?”

“回父皇,通政司已安排妥当,不过关於大学士的人选,儿臣仍在筛选当中。”

朱標如实匯报。“有標儿在,咱们就全无后顾之忧了。”

朱元璋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隨后目光环视一圈,问眾臣:“各位爱卿,还有何事需奏?”

话音刚落。

群臣尚未开口。

一阵急促的呼声传来。“报!”

“八百里捷报已送达奉天殿外!”

“是否请圣上接见?”

只见一名禁军飞奔入殿,单膝跪地匯报情况。“標儿、诸位爱卿,”

朱元璋听闻“捷报”

二字,满脸的笑容更甚,“看样子,老四又要给我们一个惊喜了。”

“宣!”

他朗声下令。

隨即便见一名传报士卒匆匆跑到殿內,在正中央俯身而拜,所有官员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此处。“臣叩见圣上。”

“臣奉燕王殿下將令,特来呈上捷报。”

该士卒言辞恭敬地道。“平身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笑容满面。“谢过圣上。”

士卒立即起身,高举手中捷报示於眾人。“標儿。”

朱元璋唤道。“是,父皇。”

朱標隨即步履稳健地来到士卒身旁,將捷报郑重接过,然后转身递迴给皇帝,“父亲,请过目。”

不想朱元璋却说:“无需这般,既然是捷报,不如直接当著眾卿读出来罢。

这是天下皆欢的好事,当与百官同享。”

“儿臣遵命。”

朱標毫不迟疑地展开信件,快速一瞥,便开口朗声道“儿臣朱棣、將军傅友德联名奏报——自攻克北元边城,重创其军以来,我灭元大军一鼓作气挺进,三月间,相继攻克北元二十余城。

其中,儿臣麾下朱雄统领第一军,三个月中连续拿下六座城池,数日前终攻陷北元都城,至此收復长城以內所有属於我大明之地。

如今,北元残部已经逃亡草原深处。”

“北元——仅剩虚名!”

伴隨著朗读的声音,朱標的神情也逐渐流露出欣喜。

隨著这捷报传开,北元终於灭亡。

这意味著,对於明朝而言,北部最大的威胁彻底解除;同时意味著前任王朝的最后一丝痕跡,也已经被扫清。

自此之后。

中原辽阔的土地之上,北境之內长城之外,將不再存有一个名为“元”

的国度,只有大明一统江山!

这样的结果,对朱元璋个人意义同样重大:他已经成功將前朝完全驱逐出了汉人领地之外。

这怎能不令他欢欣?

“太好啦!太好啦!太好啦!”

朱元璋情难自抑站起,兴奋至极地喊道:“各位臣工听到没有?从今日起,大明境內再也不留『元』的一席之地!那个欺压万民、妄图奴役我们华夏族人的元帝国,彻底不存在了!”

“朕,真真正正办到了!”

他大声笑著,眼中充满了欣慰。“微臣等恭贺陛下圣明!祝我大明千秋万载昌盛!”

百官齐呼庆祝。

朱元璋余兴未消,又道:“提到这个朱雄……嗯,就是那立功无数的朱雄……他可真的是大明国运兴盛之徵兆啊!能率大军连连攻破城池不说,居然还亲手攻陷了北元的首都。”

“这样的功绩,必须奖励!必须厚加封赏!”

朱元璋提起朱雄的名字时,明显情绪更加高昂了些。

***

关於这朱雄的名字,

其实早在之前他就听过一次。

那时作为一朝天子,虽说记住了这个人选,也觉得大明总算又出现一位出色的年轻將领,不过心里並没什么太深刻的印象。

毕竟整个大明基业由自己一手奠定,身边的猛將贤臣数也数不过来,新添一位像朱雄这样的人物倒也算正常。

然而今日再听到这个名字,顿时让他印象深刻。“朱雄虽年轻,却为朝廷建立不少奇勋,父皇说得不错。

不仅他一人当予厚赐,还包括四弟和傅將军等人,他们领军灭掉北元如此壮举,更值得特別表彰。”

阶梯上的朱標此刻也开口说话了。“臣等赞同。”

满朝文武百官隨之附和。“诸位爱卿看看,此次朱雄破敌守城,应当如何奖赏?”

朱元璋微微一笑,环顾群臣询问道。“启稟皇上——”

“我朝由陛下掌舵治理,也有陛下確立的功罪之规,有功劳则奖赏,有过失便惩罚。”

“朱雄立下这般大功,理应更进一步提升职位。”

徐辉祖迈步出列,朗声说道。

此时,他还未察觉那让妹妹怀胎之人正是朱雄,即使日后得知,他恐怕也不会反对妹妹与朱雄的联姻。

如此年轻的守备再立下大功,此事已被皇帝闻悉两次,在这世间,哪位年少才俊能得此殊荣?这可是前途无可限量啊。“朱雄连破六座城池,继而攻陷北元国都,儿臣认为仅仅升迁一级远远不够。”

这时,朱標再次含笑插话。“標儿觉得应有何等奖赏呢?”

朱元璋目光含笑地注视著儿子,信任之情溢於言表。

显然此刻不论朱標提出什么建议,朱元璋都会照准。“朱雄此子指挥兵马才能非凡,这次平定北元之战便是明证。

既此人才能卓越,朝廷就理当重用。”:

“儿臣提议,提升朱雄两级官阶,不仅彰显我大明对功勋的看重奖赏,而且可以將朱雄作为楷模广而告之,让我大唐天下人知晓:只要为国建功立业,无论出身为何,只要有才干,朝廷便会重视提拔。”

“如此举措,一定能够彰显父皇威严恩德,以及我大明朝代风范。”

朱標的语气鏗鏘有力,充满义正辞严的力量。

隨著他的一席话落,朱元璋连连点头讚许:“好!標儿说得很是中肯。”

“秦逵!”

“微臣在。”

兵部尚书秦逵应声站了出来。“太子的意见,你应该听到了吧。”

“赶紧给朕擬旨,朱雄晋升二级官职,並且希望他在未来继续为我大明再建新功。”

朱元璋沉稳而威严地命令。“微臣领旨。”

秦逵立即接受圣旨。

接著,“標儿。”

朱元璋问道:“既然朱雄得到了封赏,那么老四和傅友德又该怎样奖励呢?”

“回稟父皇——”

“赐予老四一批金银珠宝,这一次准许他携家眷归返应天府休养一月,藉此勉励其贡献。

至於傅將军,待他凯旋后再由父皇另行封赏便可。”

朱標略作思索后答道。“好,一切依標儿所说。”

朱元璋满脸欣喜地答应下来。

稍顷。

朱元璋环视满殿官员,“看来这一仗不用等到冬日就能结束。

北元国都被破灭,他们在我大明疆域內根基已毁,名存实亡罢了。

这次战斗的战果显著成功。”

“各位大臣。”

“我们大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