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缝合怪VS集大成者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可能是他所嚮往的“君臣一心,上下和睦”的理想社会,终究是令人难以企及的奢望。

后世皇帝为有著统一的思想,方便教化民眾。改造儒家,终是大势所趋。

当然对於董仲舒的这一套思想体系,先秦儒家之人中也有著一些不同看法。

有些人深感不满,认为他改变了儒家的本质,这是对儒家思想的背弃。

然而,也有人称讚董仲舒。认为他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他的改造让儒家更加適应时代的需求,更具现实意义。

还有一部分人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无疑是对儒家的一大贡献。

当然,也有人批评董仲舒的思想体系过於强调王权,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儒家原本强调的君臣之间的关係。

......

【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一是加强中央集权,为未来討伐匈奴、清理诸侯奠定基础,二就是为了確立统一的价值观。】

【虽然秦朝设立了郡县制,但在管理如此广阔的领土时,难免要出现天高皇帝远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统一的思想、標准和价值观,確保西汉的官员能够协同一致地处理问题。】

【只有当官员遵循统一的標准时,百姓才能形成统一的观念,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货幣,而汉武帝则开创了统一思想的先河。】

【通过董仲舒改造儒家,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態,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

......

刘彻面露喜色。

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整个国家都必须有著统一的思想。

用文化的方式来统一思想,无疑是正確的决定。

看来自己对后世的贡献,不止是攻打匈奴的举措,还有这个统一思想之功。

而董仲舒则是满脸复杂之色。

他看到天幕中后人对自己改造儒家的看法。

有人赞同是標准答案,有人批判禁錮思想。

然而为了社会稳定,他也只能如此。

当百姓有了统一观念,就可以减少分歧和衝突,大汉的社会秩序才更容易维护。

或许用来统一思想的理论体系存在著一些问题和爭议,但是统一思想的必要性却是不能否认的。

......

【那么,这些帝王是否真的深信他们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呢?】

【从某些帝王的言论来看,答案似乎並不肯定。】

【例如汉宣帝就曾说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俗儒不达时宜,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这表明,即使儒家思想被確立为主导思想,帝王们也並不完全信任或接受经过改造的儒家理论。】

【在汉武帝之后,虽然儒家思想被確立为主导地位,但儒家內部却出现了多个派別,对於同一经典文献的解释也存在分歧。】

【例如,荀子和孟子,儘管都归属於儒家,但他们的观点却大相逕庭。这种分歧使得统一的標准变得困难重重。】

【为了消除这种分歧,確保思想的统一,公元79年,汉章帝刘炟召集全国大儒在白虎观举行了华夏歷史上第一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史称“白虎观会议”。】

【这次会议由汉章帝亲自主持,官员提问,儒家学者討论並给出答案,最后由汉章帝进行裁决。史学家班固则负责总结整理,最终形成了《白虎通义》这部著作。】

【这本书虽说出自儒家,由儒生创作,但实际上和儒家毫无关係。】

【这本书的內容涵盖了世界观、社会制度、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甚至对个人的婚嫁年龄都做出了明確的规定。】

【这就意味著皇权已经彻底垄断了对儒家思想的解释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