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亲王所言,不无道理。”他声音低沉,压抑著汹涌的情绪,“然此国讎,不得不报,传本王諭令!”
话音未落,眾人便齐齐行礼,等候摄政王的諭令。
“传諭天下,即日起为豫亲王、尼堪贝勒举哀!勒令博洛、孔有德、耿仲明等前线诸將即刻回京述职,详陈败绩,若有半点隱瞒推諉,定斩不饶!
命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赴陕西接管军务,调八旗劲旅、蒙古铁骑、三顺王汉军及所有可用之兵!大军克日南下,血洗河南,必教那许贼及洛阳城化作齏粉,以慰吾弟在天之灵!”
……
清廷內部一片轰动的同时,高杰的奏疏与送往史可法手中的私人书信也先后送到。
史可法最先得到多鐸、尼堪二人被杀,清军兵败洛阳的消息,这让他惊得浑身僵硬,一时居然有些手足无措。
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来,失声惊骇道:“东虏亲王、宗室战死,折戟於洛阳,定会引来东虏的严厉报復,江南只怕再无寧日了!”
幕僚阎尔梅听言,连忙劝说道:“此役若传至北方,东虏震怒之下,定会引大兵大举南犯,明公当速速调集四镇设防,以免酿成大祸!”
史可法虽然还有些彷徨,但也听进了幕僚的劝说,他当即上奏朝廷,陈述利害,请朝廷增兵江北。
隨后,他又以督师阁部的名义命除高杰外的三镇进入战备,沿徐州、淮安等地的黄河一线布防,对抗山东方向可能南下的清军。
至於高杰,他写信劝说对方,希望高杰能够留在河南组织大局,继续巩固黄河防线,而不要將河南直接拱手相让。
毕竟,若是丟失了河南,清军便能够从两个方向夹攻两淮,淮北的黄河防线必將失守,他史可法就只能退往命中注定的扬州据守了。
且不管高杰对此是如何回復,消息传至南京城后,旋即引发一阵轰动,时任內阁首辅的马士英对此大为惊骇,也马上意识到他所奉行的“联虏平寇”政策,彻底破產。
马士英所奉行的“联虏平寇”,与史可法相比完全是鸵鸟式的,他寄希望於长江天堑能够抵挡来自北方的兵锋,在清的问题上执行鸵鸟政策,一厢情愿指望清朝就图点钱財算了。
而史可法虽然也是联虏平寇政策,但他却是积极防御的,希望用自身实力和態度促成与清廷的合作,这也是他会支持高杰北伐收復河南,並要求高杰继续留在河南组织抗清大局的原因。
而现在,联虏平寇政策彻底破產,史可法只能硬著头皮组织防线准备抗清,马士英也同样如此。
但是,他並没有像史可法那般將清军视作最大的威胁,而是继续主要防范著长江上游的左良玉——这是他掌权以后,一直以来防备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