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章 物理学报  原子异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学报》编辑部里,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办公桌上。编辑古丽正对著电脑,有条不紊地对国內物理研究员们的投稿进行格式与主题初审。这份工作她已驾轻就熟,主要检查稿件是否符合期刊范围,诸如研究內容是否属於物理学相关学科,中文写作规范是否达標等等。

办公区內安静得只听得见键盘的敲击声,古丽快速瀏览著一篇又一篇的稿件,偶尔停下来做些批註。当屏幕上出现下一篇稿件標题——《e8纤维丛时空扭转中的强核力统一场构建与量子共振验证》时,古丽不禁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这样的標题,所涉及的无疑是物理学领域极为前沿且重大的课题。在她的认知里,这类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学者们通常都会投稿到国际上最权威的期刊,以期获得全球物理学界的关注。

古丽有些好奇,她看了看作者名,上面只有简单的两个字——林羽。这並不是一个她熟知的名字,至少在物理学界那些声名远扬的学者中,没有这个人。她带著一丝疑惑,开始大致翻阅整篇论文。映入眼帘的是整整25页的正文,以及20页详细的补充材料。论文不仅阐述了理论创新,还包含了实验验证猜想。古丽越看越觉得震撼,那些复杂的理论和公式让她感到头晕目眩。她在物理学领域也算浸淫多年,但此刻却觉得自己仿佛学的是假物理。

古丽深知自己的水平有限,面对这样一篇高深莫测的论文,她不敢妄下判断。於是,她连忙將论文转发给了副主编陈辉教授,並附上了自己的疑惑和提醒。

此时,陈辉教授正在办公室里专注於自己的研究。收到古丽的邮件提醒后,他微微皱眉,心想是什么样的稿件让古丽如此慎重。当他打开论文,看到標题的那一刻,也不禁吃了一惊。他调整了一下坐姿,开始认真阅读起来。

隨著阅读的深入,陈辉教授的神情愈发凝重。从早上开始,他就沉浸在了这篇论文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午饭时间到了,他只是隨意吃了几口麵包,喝了几口咖啡,便又继续研读。一直到夜幕降临,办公室里只有檯灯发出柔和的光,陈辉教授依旧全神贯注地盯著电脑屏幕。

这篇论文提出的全新对称场理论,其结构完整得让人惊嘆,逻辑紧密得如同精密的齿轮,一环扣著一环,自洽得无懈可击。而其中的数学方程更是严谨到了极致,每一步推导,每一个符號的运用,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链。陈辉教授反覆检查,却找不到哪怕一点错误。

当窗外的城市已经沉睡,陈辉教授还在与这篇论文“鏖战”。直到第二天凌晨,他终於读完了最后一个字。他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眉头却依旧紧皱著。这篇论文的分量太重了,如果它所提出的理论是正確的,那將对物理学界產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陈辉教授深知此事的重大,他不敢有丝毫耽搁。他將论文列印出来,小心翼翼地整理好,带著它匆匆赶往主编高钧院士所在的华科院研究所。一路上,他的脑海里不断回想著论文中的內容,思考著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验证的方向。

来到华科院研究所,高钧院士正在实验室里与团队成员討论项目。看到陈辉教授一脸严肃地走进来,手里还拿著一沓厚厚的文件,高钧院士心中一动,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示意团队成员先暂停討论。

“陈教授,看你这么著急的样子,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高钧院士问道。

陈辉教授將手中的论文递给高钧院士,说道:“高院士,您看看这篇论文。是《物理学报》收到的投稿,我反覆看了,它提出的全新对称场理论非常震撼,结构完整,逻辑自洽,数学方程也严谨得无懈可击,但这毕竟是如此重大的理论,我不敢轻易判断,所以想请您亲自过目。”

高钧院士接过论文,看到標题的瞬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找了个位置坐下,开始认真阅读起来。陈辉教授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著,心中有些忐忑。他不知道高钧院士对这篇论文会有怎样的看法。

高钧院士不愧是物理学界的泰斗,阅读速度极快,同时又能精准地抓住论文的核心要点。隨著阅读的进行,他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转为凝重,隨后又露出了一丝兴奋。读完之后,他抬起头来,看著陈辉教授说道:“这篇论文確实非同凡响。如果它所阐述的理论能够得到实验验证,那绝对是物理学界的一次重大突破。不过,这样的理论太过超前,我们必须要谨慎对待。”

陈辉教授点头表示认同:“高院士,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第一时间拿给您看,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高钧院士思考了片刻,说道:“首先,我们需要组织一个专家评审团,邀请国內顶尖的物理学家对这篇论文进行全方位的评审。这个评审团的成员不仅要在理论物理方面有深厚的造诣,还要在实验物理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毕竟,任何理论最终都需要实验来验证。”

陈辉教授连忙点头记录下来:“好的,高院士。那我这就去联繫相关的专家。您看邀请哪些专家比较合適呢?”

高钧院士站起身来,在实验室里踱步思考:“华科院物理所的赵宇教授,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对对称场理论也有深入的研究;还有水木大学的孙宏教授,他在实验物理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是在粒子物理实验领域有著很高的声誉;另外,復华大学的周悦教授也不能少,她在数学物理方面的见解独到,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对论文进行严谨的审视。当然,这只是初步的名单,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