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防微杜渐 1
公元十二年秋
三十岁的北极武看着新装配的火车。
新型的火车在速度上有了突破,可以按照平均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持续通行。
洛阳太守林鹿鸣恭敬道:“启禀圣上,如今从洛阳到郑城只需要两个小时,到开封也在三个小时之内,若有紧急事情,半天就能来回。”
北极武对林鹿鸣的工作汇报没什么在意的,此时看着远处正在操作人力车运输检修设备的工人,倒是来了兴趣。
火车轨道上存在一种人力轨道车,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小型的、自身不带动力而靠人力驱动的铁路车辆,主要用于铁路的巡线和检修工作。
这种车辆构造极为简单:四个钢制车轮托起一个平台,车上正中央有两个像翘翘板一样的摇把,前后各两人分立两边,用双手握住摇把柄,奋力上下交替摇动,通过杠杆、曲轴承和齿轮,将驱动力传至车轮上,用人力驱动该车在钢轨上行驶。
操作起来比较复杂累人,但是比马车更方便。
铜线的生产已经进入了正轨,电磁信号也悄无声息的默默完成了。
因为不打仗,很多技术都处于保密中,外界根本不知道山农国的军事技术进步到了哪一步。
北极武不打算升级民用科技了。
科技太发达不是好事情。
如果科技导致大部分人没有存在价值,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那么这些人应该如何存在就成了麻烦。
比如江南人,北极武现在不需要江南人为自己效力,江南人只需要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就行了。
如果粮食价格进一步下降,那么江南人连种地的心思都没有了。
当不需要一类人贡献价值,也不需要他们效忠,只需要他们赶紧死开的时候,就会形成比统治更加麻烦残酷的恶意碾压。
没有奴役,也没有剥削,但是掠夺了一些人的生存空间!
北极武不想给儿子们留下烂摊子,让一部分人老老实实的种地,给一个出人头地的科考制度,该帮忙的时候也对当地进行安抚赈灾。
地盘太大就要考虑很多事情。
火车是目前统治庞大地域的关键,如果搭配立在铁轨附近的电线杆子,搞出来电报的话,那么已经稳定住欧亚大陆的局势了。
北极武在火车站会议室里查看了各个铁路路线图,以及各种事故报告和维修报告。
以铁路和房产为主的基础建设是如今大部分农村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
铺设铁路,修建房屋,挖沙采石,贩卖新房家具。
官方也提供了贷款,利息只有百分之二十,借100两,十年内还120两。
山农国也有银行,但都是零利息。
愿意存钱就存钱,不愿意就不存,银行主要是对公业务和大额业务。
普通人只要赚钱和钱就是交税,钱在不在都无所谓。
对北极武来说,钱就是一个数字,如今山农国的钱币已经设计出了1,5,10,20,50,100,1银,100银。
再大的面额就没有意义了,一白银的钞票足够用。
纸币在商人群体里流行,也叫商票。
硬币还是在小孩子和市井小买卖里流行,最多的面额还是1,5,10铜币。
说是铜币,实际上都是更轻的铝做的。
视察完洛阳铁路后,北极武回到宫中就开始对这次落后的黄淮省进行操刀。
平原省没有落后,虽然联合收割机没有搞出来,但是点出了蒸汽船,炼钢工艺,化工,纺织机械,铁路制造等技术。
黄淮省不光是粗制版本的联合收割机,还培育了高产小麦种子和适合北方气候的水利灌溉设备。
拖拉机的难度不高,在火车研究出来后就更低了,三省都能搞出来。
联合收割机的技术实际上比飞机都高,北极武不知道这些群人是吃了什么药能搞出来。
相比起黄淮省,北极武实际上更想对公共户最多的山农省下手。
愿赌服输,既然搞出来就也认了。
黄淮省的一半裁员是肯定的,北极武没有手下留情。
军队,官僚,生产队,皇宫,没有北极武不敢砍的机构。
一群寄生虫没有在外谋生的能力,被从主人家赶出去自己生活后,就寻死觅活,跪地哀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