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 看不见的「手」  重返1980:我缔造了工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压力变化曲线也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甚至连细微的振动频率都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

“这不可能……”

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喃喃自语。

“两台独立的设备,怎么可能表现出如此高的关联性?”

作为一个严谨的物理学家,他的世界观正在经歷剧烈的衝击。

“相似度超过百分之九十五。”

他的声音乾涩。

“这在经典物理学框架下完全无法解释。”

八小时的漫长等待后,两片叶片被取出。

两片叶片都是废品。

而且,它们的失败模式几乎完全相同。

相同位置的裂纹,相同的应力分布异常,甚至连表面的微小缺陷都出现在相同的区域。

控制室內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盯著那两片一模一样的废品,眼中写满了震撼和困惑。

李赫拿起其中一片叶片,在灯光下仔细观察。

“现在,大家还有疑问吗?”

他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这位五十多岁的理论物理学家,眼中闪烁著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

“李总工。”

他的声音颤抖著。

“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紧紧握住李赫的手。

李赫放下手中的叶片。

“我们还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

“现在我们知道,多台炉子同时运行时,会產生某种能量场的相互干扰。”

“这种干扰会导致原本独立的物理过程產生关联性,从而影响產品质量。”

“那我们怎么解决?”

钱功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难道要把十台炉子分开建造十个车间?”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以1980年代的国力,建造十个独立的车间在时间和成本上都是不现实的。

更不用说,现在只给了他们三个月的时间。

“分开建设不现实。”

李赫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但我们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屏蔽或消除这种场效应。”

“屏蔽?”

刘教授皱起眉头。

“您是指电磁屏蔽吗?但我们还不確定这种场的性质。”

“不一定是电磁场。”

李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公式。

“可能是引力场的微小扰动,也可能是某种我们还未认识的基本力场。”

“但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场,都必然遵循距离反比定律。距离越远,影响越小。”

他转身面对所有人。

“我们需要重新设计车间布局。最大化设备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关键位置设置各种类型的屏蔽材料。”

年轻的工程师们开始兴奋地討论起来。

“可以用铅板做电磁屏蔽。”

“还需要考虑声波隔离,也许振动传播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我们甚至可以尝试在设备之间建造隔离墙,使用不同的材料组合。”

但老专家们的表情依然凝重。

“即使重新设计车间,时间也来不及了。”

那个白头髮的老专家摇摇头。

“建筑改造至少需要两个月,我们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

李赫静静地听著討论,没有立刻回应。

他走到窗前,透过玻璃看著远方的天际线。

东方已经开始泛白,新的一天即將到来。

脑海中,前世的记忆再次涌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