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战略性转移 抗战:烽火十四载
“孙驴子,你这抽的是什么烟?”三连长卫诚把头探过来。
孙卫邦下意识护住香菸:“我告诉你,给你抽一根就不错了昂,別瞎惦记!”
气氛欢腾之际,几人开始在房间內互相打趣。
王松理了理衣领,转身看向墙上的巨幅画像,心中不免升起一股豪迈。
蒋公,你没做到的事,我做到了!
不管最后怎么样。
史书里不会再写,日本关东军占领奉天后,劫掠了多少国家財產,只会写日本关东军以下克上,擅自挑起战爭,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擦!
钢轮摩擦燧石的尖锐刮擦声响起,王鬆手里的英制rench型打火机喷出火苗。
这防风煤油滑轮打火机看似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记得穿越前看过一张图片。
一名国军士兵脚上穿著匡威,拿著步枪和日本人打仗。
这个火机是王松从办公室抽屉里翻出来的,用起来还挺顺手。
猛吸一口烟雾后,王松看向廖何:
“奉天周边县城的情况怎么样?”
廖何眉头皱起:“情况不太乐观,日本关东军出动了飞机,地面第2师团挺进速度非常快,铁岭,抚顺,本溪相继失守......有些逃出城的百姓,被迫又撤了回来。”
王松弹了弹菸灰,看向身后的地图。
廖何说的这几个城市,距离奉天都非常近,毫不夸张的说,日军在编织一张巨型的封锁网。
而网中间的猎物,就是奉天!
“准备一下,咱们也该撤了!”
原本计划是在奉天城內滯留两天。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如果再待一天的话,恐怕就要被日军围死在这里了!
“是!”
王松抬头向地图上方扫视:
“吉林现在什么情况?”
如果没记错的话,歷史上的吉林,在918事变后没多久时间,就全省向日军投降。
孙卫邦插话:“吉林是辅帅张作相的地盘,有他在,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其他几名军官纷纷点头。
辅帅张作相可是和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在东北德高望重,和新一代军官不一样,这些“老派”军阀把东北看的比命还要重。
廖何却摇了摇头:
“我们查探到了消息,张作相父亲去世,他本人目前在锦州治丧!”
王松点了点头,看向廖何的目光中充斥著讚赏。
部队脱离了东北军的作战序列,不仅补给,粮草,军餉需要自给自足,就连基础的情报,也要自行收集。
为了解决这件事,他刚批准成立了一个情报科。
隶属参谋部,暂时由廖何统领。
仅一天的时间,这个情报科就收集到了这么多信息,虽然都是些半公开的情报,但表现的也还算不错。
孙卫邦挠了挠头:
“那现在吉林谁说了算?”
廖何:“吉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
熙洽?
这名字怎么听著这么彆扭。
名字前面是不是应该还有个前缀姓氏?
王松揉了揉脑门。
廖何继续说:“满族人,正蓝旗,祖上是努尔哈赤之弟穆尔哈齐第十子,早年曾支持过袁世凯称帝!”
王松心里咯噔一下。
满族正蓝旗。
爱新觉罗氏。
支持袁世凯。
三要素齐全。
就差一个恢復大清的人生目標了!
难怪吉林会陷落的这么快。
王松抽了根烟,看向掛在墙上的东三省地图。
当下的局势不容乐观,辽寧作为经济,军事核心,驻兵非常少,而且分布散乱,根本就拧不成一股绳,往北的吉林,实际掌权人很可能要搞封建復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