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别答应,回去和老人商量好,我还不一定能立刻付清工钱呢。”
原因,是那位来大叔。为了鼓励他,文瑾钱买他做好的鞋子。刚开始他水平有限,一个月才一双,还拆了又缝,很烂,可以说,简直是糟蹋皮子,文瑾给了二十文工钱,来松年非常激动,下一个月,他的进步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不仅做好了两双,还基本整齐漂亮。文瑾给了他五十文。
文瑾解释了一番。
虽然一切顺利,文瑾的手头,还是超级拮据起来。
她想,皮子和头发都是蛋白质,既然头发能用草药染色,皮子也可以的。
文瑾想了想:“小峰,你爷爷年纪也不大,老人又勤快,他现在完全好了,四处打零工,不如让他到这里来吧,我想在这里建鸭场猪场,晚上需要个守护的人。”
就他那呆子,去冬看到了一片沼泽,也没想起来照着书种稻子,现在听说儿子和侄儿做的事儿,心里忍不住有些羞惭。
家里变化,令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就算去年冬天存了足够的粮食,他安心在东家那里做事,不用担心没吃没喝,可回到家,如此欣欣向荣令人振奋,他是做梦也没想到的。
还有,抛光蜡,就让来松年自己琢磨吧,说不定人家还能做出合适的配方呢。
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溪水里的小鲫鱼,因为没什么食物,最多只有食指那么长,文瑾曾经结网拦水,捕捞过几回,然后用水桶装了,放进了池塘。
文瑾前世,有朋友用纯卖草药染发。把买来的草药熬一熬,晾一晾,等水不烫,洗头就可以,头发最后是金红色,只是一个月后就明显变成金色,会褪色,但不会染红枕巾。
钱先诚走了不久,第二批小鸭子便出壳了,这一回,大概是温度比较高,又是晚春到初夏,温度不冷不热最适宜,竟然出了九十三只,文瑾依然不敢有丝毫大意,每天打扫、喂食、通风换气晒太阳,一样也不少,小鸭子不像上一批那样,动不动钻到老母鸡翅膀下面取暖了,文瑾晚上也不用拿回自己的屋里,只是晚上总要到后院看两回才放心。
“文瑾说了,为何要施恩图报?不施恩,你帮助了别人,人家回头帮了你,这样的两家人,活得更自在,不是最好的办法吗?”
“哦,对,对,文瑾说得对,这鞋子是要卖进城里的,不漂亮可不行。”
钱先诚也不知道该和侄子说什么,只是笑了笑。
钱先诚忽然想起,豆腐坊外面有个木轮,在溪水里哗啦哗啦转个不停。
韦氏又推回来给丈夫:“你在外面也不容易,家里不用你挂心,有文瑾帮着,我卖布还挣了些钱,尽够买油盐酱醋了。
“这就好。”
“我也不指望能挣多少钱,只要宝儿和他奶、他娘日子好过些就行了。”来松年很认真地道。见文瑾脸上露出失望,他赶紧补充道:“我是说挣钱不多不要紧,鞋子一定会做的漂漂亮亮的。”
文瑾和来松年接触了一下,有手艺,觉得自己能养活家人,他的脸上已经有了相当的自信,第一次见他时的那种无助、自卑,第二次见他时的狂躁,都消失不见了。
还幸好文翰翻出这么一本小册子,不然,文瑾真的没法自圆其说,其实那册子图画得很简陋,文字又晦涩,完全就是一个幌子。
趁着钱先诚在家,文瑾准备请人在水稻田旁边,架起刚好完工的小水车,虽然只有不到三亩地,可是稻田费水呀,夏天到了,天气炎热,稻田的蒸发量大增,靠她和文翰提水浇地,实在吃不消。
“什么书?”
钱先诚知道自己有这么一本书,当年是打算不考学才买的,可拿回家,根本没什么用处,全讲得是江南人家,如何种水稻,他们这里都是种麦子的,就搁置起来了。
“还是你留着吧,文翰和文瑾做水车呀什么的,都是要钱的。”
“好呀。”
“好!”文瑾就喜欢史小峰这干脆劲儿,十四岁,敢作敢当,不然,他和爷爷两人,春天的难关都难度过去。
“来大叔,女子用凤仙染指甲,你可以从这方面下手,反正镇上每天都有人赶山,给几个人打声招呼,让他们每天回来,给你拔些野草之类的,试一试。”
没想到来松年还有了灵感:“核桃外面的绿皮,我们用手去除时,总是染地难以洗掉,我试着染一下皮子,看看最后是什么色。”
“好啊,好啊,就这么试,我一个月暂时给你一百文,等秋收,再增加。”
圣诞快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