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样子有戏啊,难不成会放我回去不成!?”唐冠闻音心中一喜,以为武曌这是要良心发作,大敌尽除之下要狮子打盹,毕竟过了这完这年可就是垂拱年间了。
武曌又将唐冠上下打量了一番,开口道:“唐翰林。”
唐冠听闻这三个字,也心中一动,弘文馆设在宫内,门下省处,一年只开一次馆,一次只招三十人的规矩他懂,可是其中号称“藏书二十万,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的名头却是不弱。
当即硬着头皮道:“仰仗周国公宽厚,去病已经择好,怎么陛下还未得知吗?”
武三思更是眼中闪过一丝异样,武曌不理会还未回神的唐冠,直接向群臣说道:“罢了,也别在这商量了,都回去把奏章写好,明日一并呈上来。”
对于这个职位,武三思等人倒是不做非分之想,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那地方是需要真材实料的地方,毕竟这教书育人不比其他,虽然心中也颇为觊觎,毕竟诸多往后达官便是出自此馆。
众人见状都沉默下来,知道这还没挑选出要掌三省的宰相,就要先选出开办在即的弘文馆馆主了。
诚然连死都不怕了,行事往往无往而不利,但是也时常会钻入牛角尖,如裴炎便是此类,他不蠢,能预测到后果,但还是要飞蛾扑火。
刹那唐冠宽厚朝服下的亵衣湿透。头上相冠也重若山峦一般,不知道武曌这又是要发什么神经。
武曌一声令下,这一干臣子还真的就开始了议论不休,可在纷杂之中不仅只有唐冠一人独立在武曌身前。还有几名老者依然顿首在地,他们从一进殿,见到武曌坐在龙椅上。直到现在都没起身。
他正要开口试探,却猛然面色剧变。因为武曌竟然在他沉思之际,将那相冠捧起,缓缓扣在了其头上。
可是若说君子之风,骨气而论,着实一代不如一代,说白了,狄仁杰,娄世德等后来之辈与唐冠一般,都是怕死的,也与唐冠一样,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劳什子君子。
殿中大臣又是一阵悚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来龙椅之上的女人不给唐冠加官是不罢休了。
当唐冠察觉到头上乌沙之时,为时已晚,武曌已经开始细细打量起来。
武曌又扫视一遍,见似乎已经无事要禀,当即便要宣那无事退朝之言,就在这时,一名老者走出列来。
唐冠余光一撇下,见状暗暗摇头。这些人真是太食古不化,好在各个都是半截身子已经入土之人。能有这早朝资格估计也是靠时间磨出来的老臣。
这一变化顿时吸引了下面群臣目光,本来已经将心放回肚子的几人。再一次暗咽一口吐沫。
其次便是门下省下设的弘文馆了,此馆与国子监遥想呼应,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弘文馆乃是典型的贵族书院,入读的皆是朝中官员子弟。
“弘文馆开馆在即,朕着你兼领馆主一职,代天子授学,众位爱卿可又异议?”
武曌见他一个劲应是,和刚才殿上的“谢主隆恩”时的油滑孑然不同,不由臻首微摇,而后又望了眼唐冠,突然心中一动,说道:“你的朝冠呢?”
闲话不提,武曌话音刚落,唐冠便心思连转,压住心头怒火,恭敬道:“是。”
好在刹那的沉默。武曌打量间娇笑道:“太大了。”
武曌望了一圈,突然望向眼前唐冠,唐冠察觉慌忙后退两步,躬身而立。
就在武曌微笑望着唐冠,唐冠胡思乱想之际,武曌突然开口道:“病郎,你起居一事办理的如何了?”
“臣在。”唐冠闻言眼皮一跳,出口回应。
此人赫然是刚才的吏部尚书,此时他眉头紧皱,高呼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
她这一番话娓娓道来,唐冠听的心头火起,可也知道不服她的君子才人不走,她便不能安心,后来她也确实搜罗了一帮包括狄仁杰在内的有才之人。
武曌闻言眉头一皱,她倒是忘了这节,随即似乎又想起什么,昨日武承嗣回宫复命之时,她适才处理了刘郭二人,其余人等一概不见。
直到这老臣出列,唐冠这才惊魂未定的舒了一口气,刚才的刹那石化让他心有余悸,武曌这一番小动作,落在别人眼中,对自己是好是坏当真难说。
群臣虽然议论纷纷,可是各个都在暗暗注意上面动静,乍一闻朝冠二字,各个心中一惊,连议论声都弱了几分。
唐冠也有些不知所措,良久后拜道:“臣领旨。”
可以说若是没有唐冠的出现,裴炎必诛,刘郭二人必贬,含恨而终,程务挺必死,突厥人气焰概更添。
“准奏。”
说好听点,机智,说难听点,怕死。
陈允升一去也没有音讯传回。不知道此时是到了还是没到。
“退朝!”武曌这才大袖一挥,起身离去。
地上臣僚纷纷跪地,呼过恭送圣上,这才纷纷起身。
唐冠也缓缓站起,心中不无惊讶,眉头紧皱的抬起头来,只听一道贺喜声在耳畔响起。
“贤弟,恭喜啊,真是喜上加喜!”
唐冠闻音转首望向背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