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01章 索科夫的分析  红色莫斯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听索科夫说要到黑板前画示意图,最兴奋的莫过于维克多和苏哈列夫二人,两人不等教员吩咐,便起身推着索科夫来到了黑板前。

索科夫向两人道谢后,面向在座的学员们说道:“学员同志们,针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马马耶夫岗,我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要守住马马耶夫岗,必要要有坚固的工事。大家都知道,在战役的初期,德国人不光是在兵力上,还是装备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按照常规,应该在重点防御地域,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使部队在遭受德军的猛烈炮击和轰炸时,把伤亡降到最低。

但在战役开始前,我军对于德军是否会进攻斯大林格勒,是存在着分歧的。在大多数人看来,高加索石油对德国人的吸引力,是远远大于斯大林格勒的。正是因为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导致敌人接近斯大林格勒时,城里的防御工事才陆续开始赶工,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想修工事,时间上也根本来不及。

既然没有时间修筑永备工事,坚守在马马耶夫岗的部队就利用反斜面工事和坑道工事,来完善马马耶夫岗的防御……”

“大尉同志,”索科夫刚说到这里,便有一名大尉举手问道:“您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反斜面工事吗?”

索科夫早就预料到有人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所以才会提前让维克多和苏哈列夫两人把自己推到黑板前。此刻听到大尉学员提出的问题,索科夫盘动轮椅的轮子,让轮椅面向黑板。他拿起粉笔在上面画了一个简易的图形。

他一边画一边讲解说:“我们通常会在山坡面向敌人进攻的那面,修筑防御工事,以抵抗德军的进攻,而这个方向就是正斜面。在正斜面修筑防御工事,的确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进攻的敌人,但同时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容易被德军强大的炮火所杀伤。

而反斜面呢,顾名思义就是在高地的后面,这里不容易遭到敌人的炮击,把部队安置在这里,可以极大地降低他们的伤亡。

我说到这里,可能就有学员想问,既然有了反斜面工事,为什么还要挖什么坑道呢?”

不等下面的学员有说话的机会,索科夫又自问自答地说:“躲在反斜面的部队,虽然能有效地规避德军的炮火杀伤,但遇到敌机的轰炸,依旧会付出巨大的伤亡。因此,坑道工事就应运而生。

原本摆在山坡表面的部队,在敌人炮击或轰炸开始时,就能及时地转移进坑道,躲在地底下躲避敌人的炮击或轰炸,把我军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大尉同志,我有个问题。”索科夫刚说到这里,便有一名少校举手站起身,冲着他问道:“我们的部队都躲在坑道里,很难观察到敌人的动向。一旦敌人在这种时候发起进攻,我們的阵地不是就有丢失的可能吗?”

“少校同志,”索科夫望着这位提问的少校说道:“部队在撤入坑道时,也会在外面留下几个观察哨,来监视德军的动向。由于我们的坑道工事,有出口与正反两个斜面的工事相连接,一旦发现敌人开始进攻,我们的指战员就能及时地出击。

就算不幸被德军占领了表面阵地,也没啥了不起的,我们待在坑道里的指战员,依旧可以和敌人展开战斗。甚至还能在时机成熟时,发起反击,把阵地从敌人的手里夺回来。”

提问的少校,显然并没有见过这种反斜面和坑道相连的工事,自然不知道效果如何。他等索科夫说完后,试探地问:“大尉同志,这样的工事真的有效吗?”

“当然,”索科夫点了点头,用肯定的语气说:“坚守马马耶夫岗的步兵第73旅,以及后来增援的步兵第41师,假如没有采用这种战术的话,马马耶夫岗早就被德国人占领了。”

虽然索科夫知道在座的学员,都知道马马耶夫岗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斗中的重要性,但还是补充说:“一旦德国人占领了马马耶夫岗,城北的工业区和城南的老城区将会被割裂成互不相连的两块。德国人可以在高地上架设火炮,轰击渡河的船只,已经城南城北的我军占领区域。”

“刚刚说的只是第一点,接下来我要讲述是第二个原因。”索科夫继续往下说;“能守住马马耶夫岗,除了有完善的防御体系外,友军的支援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在黑板上画了几笔后,继续说道:“当时在马马耶夫岗的右翼,是红十月工厂。为了守住工厂,确保马马耶夫岗右翼的安全,守军指挥员甚至派出了一个团的部队,去加强工厂区内的防御。

而左翼呢,则是第62集团军的一支直属部队。正是因为有友军在两翼担任掩护,所以坚守马马耶夫岗的部队,才能集中精神进行防御。”

教员听到这里,不禁微微点头,他没想到索科夫在谈起自己的经典战例时,不光没有居功自傲,甚至还把守住马马耶夫岗的功劳,分了一部分给两翼的友军。

“除了有完善的防御工事,以及两翼的友军掩护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指战员们在战斗中表现得异常英勇。”索科夫想起了海军陆战营接替北岗防御时,面领着弹尽粮绝的境地,营长沙姆里赫带着全营指战员,和来犯的敌人拼起了刺刀:“在战事最激烈时,接替北岗防御任务的部队,是新赶到的海军陆战营。

由于他们来得仓促,部队没有及时地得到补充,导致弹药不足。面对数倍敌人的进攻,营长沙姆里赫亲自带领全营的指战员,和敌人拼刺刀,硬生生地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冲锋,守住了阵地。”

索科夫的话刚说完,立即有人提出了质疑:“大尉同志,您好像对马马耶夫岗发生的事情很清楚,难道您曾经参与过这次的保卫战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