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5章 1525京城琐事  隆万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给他们两条路选择,一是陆路,二是海路。

云贵等地考生可去广西坐船北上,巴蜀、湖广等地考生走长江水道,从松江府坐海船抵京。

这些,到时候让兵部去规划。

一旦规划好路线,会试就有开考时间了。”

魏广德把自己此时想法又拋出来。

这些年朝廷开放海禁,可士子进京,大多还是走陆路和运河,少有走海路进京的。

其实直到现在,除少数沿海府县学子外,大多数人对朝廷开海,已经海运的便利还一无所知。

正好借这个机会,让各地学子有机会坐坐海船,熟悉海运。

“下去,对外面京官的议论,还是要开导,这几天为这事儿爭吵的奏疏,都快把內阁淹没了。”

魏广德摇头苦笑。

因为江南、江北多地上报县试、府试遭遇学子堵门抗议,影响到科举考试,京官们为此也是议论纷纷,各种言论都有,言及此事的奏疏也是雪片般飞进內阁。

好吧,这也是才爆出来三日,魏广德就紧急召集三个衙门开会商议处理办法。

这两日的时间,魏广德已经大致有了想法。

就如先前所言,平息风波最好的办法还是维持原来的规则。

否则真按照那些学子的想法改变,可能朝廷上下就真要震动了。

“陈总宪,你那院子里的人,也要约束一二,见天就是几十本奏疏递过来。”

魏广德继续说道。

“御史要上奏,虽然我可以压一压,可这事儿总归还是出了。

只希望礼部儘快下文,能够平息地方上的风波才好。”

陈炌点点头,算是答应回去约束下都察院的御史们。

正事儿说完,其他人也都没有在魏广德值房逗留,纷纷起身告辞。

魏广德送徐学謨出去的时候,还和他说了下,稍后会让兵部派人去和礼部接洽,安排明年举人上京赶考之事。

虽然先前魏广德说话风轻云淡,好似大比不过尔尔。

可是在古代,每三年一次的开科取士,在士林中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若非万不得已,科举是绝对不能耽搁的。

更何况,现在他魏阁老还是首辅试用期,如果这段时间出了大事儿,可是会影响到他替代张居正。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因为没能平息风波,影响到明年的会试,他魏阁老怕是只有请辞致仕一条路。

也是,他当初出主意的时候,还真没想到那些学子会没有点自知之明,学了点皮毛就想混科举。

但惊怒之后,魏广德也想明白了。

越是乡间学子,越想鱼跃龙门。

没办法,从小看著家长在田间地头忙碌刨食,在知道坐在屋子里看书就能有前程后,多多少少也会產生心思,不想走父母祖辈的老路,想要有变化。

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他们应该就懂事儿了。

科举,可不是那么好混的。

看懂了,也就熄了心思,老老实实该种田种田,该做工做工。

把人送走,魏广德走回值房,在门口对芦布吩咐道:“派人去请刘指挥来一下。”

“是,老爷。”

芦布躬身领命,急忙出去叫中书行人去叫人。

礼部行文,只是平息风波明面上朝廷的操作,暗中,还是只能希望锦衣卫出面,对那些跳的比较欢的进行一番威逼胁迫。

一明一暗,只要把事儿办好就行。

刚坐下没一会儿,芦布就回来,他身后还跟著兵部梁梦龙梁侍郎。

“乾吉,来坐。”

魏广德起身迎上去,把他引到会客区。

“魏阁老,这是四月寧夏事变处理的文书,请你先过目。”

见面,梁梦龙就从袖中摸出一份奏疏递过来。

四月初七,寧夏土军马景杀害参將许汝继,巡抚都御史晋应槐领兵对其討伐,將其诛杀后,自然也要查办此事前后原委。

这是兵部已经查清事实了,所以直接抵到內阁。

这是继杭州兵变后,今年大明发生的第二次譁变事件,影响更坏。

不过寧夏那边处理及时,巡抚晋应槐在事发后第二日就亲自带著標营包围了军营,在几日內解决了此次叛乱。

只不过调查的时间,自然就不比这种围剿战,抓了不少人审问,现在基本摸清楚前因后果。

欠餉,加之被上官责罚而不满。

魏广德看完调查报告久久无语,兵餉从户部拨出来就少了两成,出京的时候已经是少了四成,然后到寧夏再被颳走两成,当兵的最后能拿到四成。

这规则能破吗?

“首恶既然已经伏诛,那就这样结案吧。”

魏广德开口说道。

“不过,看下面报上来的,士卒只拿到三成餉,我想此事还是得由户部、兵部掌印堂官坐下来好好谈谈。

我希望,戍边士卒,至少按时能拿五成餉,剩下的五成,想办法做成损耗为宜。

直接告诉他们,不是欠餉,是损耗。”

魏广德开口说道。

发五成餉,那就是和京营一样的待遇。

自然,这就意味著户部、兵部和地方上总督、巡抚、兵备道过手的时候需要减少份额。

这样牵扯极大的事儿,其实也只能是他来做。

只是,沾染此事,多少还是影响不好,但没法。

所以,魏广德打算招户部、兵部的人先商量下,看能不能把帐处理下,也要和地方上文官、军將打招呼。

“那我回去和进卿商量下,等候阁老召唤。”

梁梦龙答道。

“辽东有消息吗?”

魏广德忽然问道。

其实看到梁梦龙,他还以为是辽东有消息送来了。(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