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唱片公司,达成合作(二合一)  华娱199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单曲售卖拿不到大头,他全指着版权和商演了,这要是舍出去,曹轩还玩个屁。

曹轩对蒋月的反应早有预料。

其实按照她的意思,以及蓝启目前的状况,第一种拿钱办事最为稳妥,第二、三种都有赔的可能性。

“曹先生是吧,咱们可以聊聊合作的事了。”

韩启喃喃自语,而旁边蒋月差点没乐疯了。

诚然,现在电视已经晋升为第一主流媒体,但并不代表电台退出历史舞台。

………

蒋月客气的请曹轩稍等,自己拉着韩启来到办公室外,问道。

对方态度热情亲切,曹轩也不好冷脸相待,另外他看到蒋月的言行,隐约也产生了一个猜测,实言告知。

合同年限没有一份是低于5年的,10年以上是比比皆是,专辑、商演以及其他各类收入,歌手能拿到的占比只有5~10%,极少数才是10~20%

甚至还有的唱片公司,直接不给歌手任何分成,光发工资。

与韩启的敷衍嫌弃不同,蒋月看资料看的很认真,然后又用办公室的vcd听了小样,才抬头问道。

想到韩启可能使坏,又追着提醒了一句:“实事求是,别耍样。”

反正他手上还有备选公司,大不了换一家合作就是。

然而就在曹轩刚走出韩启的办公室,他就被一个穿裙子的时髦少妇拦住了。

公司成立好几年,发行销售的专辑数量才将将突破六位数,现在还没倒闭,全靠老板韩启咬牙撑着。

听罢曹轩的话,蒋月脸色一变,强忍着温言细语让曹轩稍待,然后恶狠狠地冲向韩启的办公室。

对于这种卖身契式的压榨合同,曹轩是绝不会签的。

眼下摇滚圈正处于巅峰过后的衰落期,因为某些歌手的不良嗜好,以及其他的各种糟心事,摇滚被官方不喜,几乎打入冷宫。

至于担保赚钱,相信蒋总也明白任何事都有风险的道理,我唯一能保证的是,我对自己的歌有信心。”

当然,那些大中型唱片公司他也去了,结果毫不意外,对方不是予以拒绝,就是想和曹轩签经纪约,而且条款非常苛刻。

邪门了,从哪蹦出了这么一个怪才,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曹轩之前非常疑惑,蓝启明明坐拥电台便利,不敢说成为业内大公司,,但混个中等问题不大,为啥偏偏沦落成这个惨样。

那首歌可是给背后的唱片公司狂赚了几千万的利润。

“没错。”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曹先生已经有了单曲成品,是想让我们公司负责制碟、宣发和销售,然后双方分成利润。”

蒋月觉得可以试一试,但有点下不了决心,她转头看向一直当透明人的韩启。

但话又说回来,可能赔的同时,也可能赚。

加上这两年风声紧,哪怕韩启走关系都未必能让摇滚歌登陆电台宣传,公司最大依仗也废去大半。

“您好,我是【蓝启唱片】的副总经理蒋月。”

首先是单曲售卖分成,这个没什么争议,直接按照业内的普遍的规矩三七分。

曹轩冲蒋月高高竖起大拇指,满脸佩服:“姐姐,牛!”

在网络还未兴起的年代,歌手要红,一般都要依托电台、电视以及媒杂志媒体这几个宣传渠道。

第三种就是唱片公司独立歌手联手,一同担负盈亏,分成比例根据双方资金投入自行划分。

“这个死胖子!”

少妇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又热情询问:“我刚才问前台,说您来找我们公司合作,请问您是什么业务?”

这个模式和很多大唱片公司差不多,只不过没有歌手的经纪约,只能赚专辑售卖和版权的钱,同时还得支付歌手一笔买歌的钱。

成名歌手还好,而未成名和新人歌手,因为要完全依托唱片公司的资源,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任唱片公司随意摆布差遣。

【蓝启唱片】的公司驻地并不大,只有几间办公室,公司职员算上老板韩启都不到10人。

不过,等他见到了韩启本人,就有些理解了。

当然,如果专辑赚钱了,唱片公司也会有一定数额的抽成。

曹轩答应让蓝启管理《一万个理由》的版权,并享有30%的版权分红,年限5年。

在农村、城镇,乃至三四线小城市,收音机依旧是很多家庭的娱乐中心,很多电台主持人的名气,并不弱于一些明星。

抛开一些皮包公司和不成气候的工作室,真正能正规运营发售专辑唱片的大概在35~40家左右。

底薪每月500,包吃住,并且没有其他任何附加条款,比如工资逐年增加,奖金绩效,作出成绩更换优厚合同等等。

“从流行商业角度来看,我甚至觉得这首歌不弱于《心太软》,但具体还要看时运,不过就算没红,回本应该问题不大。

这家唱片公司规模不大,但成立时间很早,在九十年代初,内地流行乐还没形成气候时就已经创立。

起初老板有两个,【蓝启唱片】这个公司名,就是从两个老板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的。

蒋月把文件一合,刚才的热情化为了精明和强势。

《一万个理由》在他嘴里没被大批特批,甚至予以肯定,这在韩启评歌生涯里实属罕见。

曹轩打听过这个韩启的情况,资料不多,只听说是大院子弟,曾在京城市政府工作。

大约十几分钟后,蒋月从办公室出来,风淡云轻的对曹轩招呼道。

而这些唱片公司下面,就是小型唱片公司。

“见笑了。”

总体来说,第三种模式比第二种风险更小一点,而且出单曲相比运作专辑的成本也更低。

“老韩,你觉得这歌怎么样。”

第一就是外包,独立歌手出钱请唱片公司发行销售,是赚是赔都由独立歌手承担,唱片公司赚的是承包宣发专辑的钱。

“情怀?情怀能tm当饭吃,公司都揭不开锅了,你丫还装什么清高。”

而这些渠道资源,大多都是被那些大中型唱片公司垄断瓜分。

以至于蓝启现在的主要营收,就来源于承包其他唱片公司的电台宣传业务。

所以他只剩下一条路,找小型唱片公司合作,自己出单曲。

曹轩当然更想上电视,但是电视资源太激烈了,很多大腕都得排队抢,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转战电台。

曹轩主要找的就是这种小型唱片公司。

不过后来因为蓝启一直不温不火,甚至算是赔本赚吆喝,就有一位创始人退出,仅剩下现在的老板韩启独立支撑。

蒋月更是大喜过望。

一进门,曹轩就看到韩启垂头丧气的坐在旁边的沙发上,脸上依稀有几道可疑的红痕,见曹轩进来,赶忙侧脸躲避。

双方找了一家律所,拟定好了合同,曹轩签了字,然后分别和韩启和蒋月夫妇握手。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感谢枣胖2000赏,明尊e1500赏,风中追风凌乱900赏,好好好好好ro的500赏,擎天柱倒了就是不周山108赏,狮子大鱼100赏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