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退路
刘启是家中独子,父亲刘智庆这一脉人丁不太兴旺,刘启祖父刘礼让在刘启10岁时就已去世,祖母更是生父亲时难产去世,到刘启已是三代单传。
目前刘家堡人丁最兴旺的有三脉,族长刘礼槐一脉、二爷刘礼高一脉和三爷刘礼升一脉,这也是族议时站在前头话事的三个族老。
交粮之后,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刘启初步完成了对弩弓的制作,做成后的弩弓主要分为5个部分。
基座、扳机系统、弓臂、弓弦、上箭辅助系统。
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刘启制作的弩弓有两个弓臂,可以独立发射两支箭,可以有效瞄准并射穿半寸(1.6厘米)木板的杀伤距离是50步,70步内对无甲目标还有杀伤,但是因为是无羽箭,70步外就没有准头了。
制作弩弓时一直使用的木箭杆、炭化处理的木剪头。上次去交粮时,父亲在铁匠那帮刘启买了20个铁箭头,这一个月,刘启已经把它们全部制作成了无羽木杆铁箭。
还重新制作了3杆长枪,枪杆都是这两年经过处理的硬杂木,韧性好又硬度高,没有使用白蜡木,白蜡木虽然弹性好,但是硬度不足,不经砍。
刘启和刘父使用的枪杆长七尺,给母亲使用的长五尺,虽然给母亲也备了一个,但是母亲从来没有动过。
虽然说不上为什么,但是因为梦里传递的信息,导致刘启一直有一种危机感,隐隐觉得目前的形势,后面肯定会有更大的战乱,所以刘启下意识的锻炼身体、制作武器,一切都只是为了自保和保护家人。
“是”刘启停顿了一下
“守不住再跑,还不如早点就躲出去。”
“静一静。”族长刘礼槐喊到。
族长说完后自己先举起了手。
等大家都安静下来。
“这是我的意思,不是信启的。”
“安静!”刘礼高大吼道。
“那怎么办?躲也是死,守也是死。”有人问道。
过了好大一会,大家才静下来,这次的消息太惊人了,这里大部分人活了一辈子,也没有经历过战乱兵灾。
“哎”,刘父了解族长的性格,如果他决定的事一般很难改变。
下午吃过饭后(一天两顿),申时左右,刘父对刘启说:“一会跟我去祠堂,族长召集议事。”
族长举起一只手打断了刘父的话。
这时,族长站了起来。
估计今晚没几个人能睡着吧,看着族人陆陆续续散去,刘启心里想到。
……
刘启也是一头懵,没想到这次族议内容尽然是个无解的问题。
“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刘家堡要怎么应对这次可能发生的兵灾。”刘礼槐继续说道。
“大家对这个法子有啥看法?”刘礼高对在场的人问道。
族长继续说:“前天我去县里拜访刘主薄,得到一个消息,北边的大名府被女真鞑子攻破了,现在济南府已经有大名府的难民了,估计今年女真鞑子可能会掠夺到济南这边。”
“一是进山避难。我们在山里一直建有狩猎居住点,这么多年的扩建,挤一挤,能住300人。这个法子好的是躲过兵灾后再出来,提前将粮食埋起来,损失不会很大。缺陷就是如果全进山,山里的定居点就要扩建,耗费财力,而且这茬菽就荒了。”
族长听见刘启的话,杵了下拐杖,发出清脆的“啪”声,大家都看过去。
“能不能准备些钱粮,到时候供奉,看看能不能让女真人放过刘家堡?”说话的人模样干瘦,刘启认识他,村里的懒汉,三十多了还没有娶妻,名字叫刘智毅,做人一点不像他的名字。
“瞎说,女真鞑子都善渔猎,而且马多,到时候两条腿怎么可能跑的过四条腿。”
“就是,就是”
……
由于8岁的时候被师婆做过法事,惊吓的厉害,导致刘启的性格偏内向,平时寡言少语,与人交流多是言简意赅的表述。
两位族老互相看了看,也举起了手。
“好了,就是这个法子,40岁一下的妇女,20岁一下的孩子进山躲,其他人留守堡子。现在同意的举手。”
下面的族人也陆陆续续举起手。
“好”刘启回道。
祠堂内房里传来拐杖触地的哒、哒、哒声,随着声音的接近,三位族老走了出来。
由于刘启的早熟,使得刘启虽然不是族里的孩子王,但是也有一定的威信,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和他聊天,也愿意参与到他的一些新奇的尝试里,比如之前做桐油泡过的藤甲,现在村子里保有量达到了200多件,具体也没有统计过。
咚、咚、咚!
“就是,就是”又有人应和。
“先停一停,听听信启的说法。信启,你说说,怎么两个法子同时进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