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跪求
那个年代晋商商号开到全国各地,南至江南,北至蒙古。为了控制那些远走万里的掌柜伙计,晋商商号规定:从业人员包括掌柜伙计,都不得在商号所在地携带妻子家眷和结婚纳妾。
商号还规定,探亲分为十年、六年或三年一次,每次三到四个月。在这一点上,陈逊实行的时候进行了改善,不仅有探亲假,还会给这些掌柜伙计进行轮换,三到五年就会换一处工作地点,两三次必定会离家近一次。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当地的贸易伙伴只会认陈氏这个牌子,而不是陈氏分部的负责人。
晋商掌柜伙计从十一二岁入号,到六十岁退休,一生中只有十多次回家探亲的机会。当时在山西有许多有关年轻商人外出与妻子分别的民谣:
半截瓮,栽蒜苔,绿绿生生长上来。
儿出门,娘安附,隔着门缝看媳妇。
白白脸,黑头发,越看越爱舍不下。
经商去,远离家,不如在家种庄稼。
还有年轻媳妇思念外出经商丈夫的民谣:
悔不该嫁给买卖郎,
丢下俺夜夜守空房。
要嫁还是庄稼汉,
一年四季常作伴。
“算了,都是可怜人,我正要问你,像他这种情况,在俘虏中多不多?”陈逊问道。
偏偏就出了个陈家庄,惹了当官的,派兵围剿,官兵还战败了,汉子没经验,跑的慢,被亲卫俘虏回来做苦力。
“那个莽汉呢?待看我好好教训他。”
每个月的军俸全部捎回家里,家里的地则由妻子和孩子耕种。
一行人很快来到营寨,借用了一间军官的帐篷,陈逊让人将刚才拦路跪地求饶的汉子带进来。
这会儿,他已经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随着应该服厢兵役之人交钱了事的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厢兵的功能,官府就只能开始幕兵,汉子看上了幕兵的那点军俸,再加上管吃管住,选择应了幕兵。
无论这人有多凄惨,无论是否答应他,都不能现场处理,因为变数太多,无法控制舆论。
看到周围的庄民和俘虏都注意到了这边,陈逊未做停留:
“带上他。”
可以说是一辈子挣扎在贫困线上。
陈家庄从来没有一次性收回过这么多亲卫和海卫,海卫还可以住在船上,亲卫就必须有陆地上的营房。
路过南侧庄墙修建工地,一个正在工作的俘虏突然跑过来,跪在陈逊面前,一边将头磕的邦邦响,一边大声呼喊:
“员外,求求您!员外,求求您!求求您放过小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