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05章 大唐双龙传(襄阳见闻 中)  影视诸天从流金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斩!”又一声石破天惊的号令!

最前排的陌刀骑士齐齐暴喝,借助战马前冲的巨大势能,双臂肌肉贲张,奋力挥出那恐怖的巨大长刃!

刹那间,一片令人窒息的寒光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

咔嚓!咔嚓!咔嚓!一连串令人牙酸的撕裂破碎声密集响起!

那些足以承受普通刀劈枪刺的坚固木桩草人,在这恐怖的陌刀阵前,如同纸糊泥捏一般,瞬间被劈得粉碎!木屑纷飞,草絮狂舞!甚至有些草人被整个从中劈开,撕裂成两半!

一刀之威,竟至于斯!

陌刀阵毫不停留,如同热刀切黄油般碾过“敌阵”,留下身后一片狼藉的破碎残骸。

整个冲阵、劈斩、破阵的过程,干脆利落,暴力至极,充满了一种极致的力量感和破坏力!

望楼之上,一片死寂。

程咬金张着大嘴,半天合不拢,额头上甚至渗出了冷汗,半晌才喃喃道:“俺…俺的娘咧…这…这要是对着俺的阵冲过来…这怎么挡?!扛着巨盾也得被连人带盾劈碎了啊!”

徐世勣脸色无比凝重,甚至带着一丝苍白。他精通兵法,如何看不出这支恐怖骑兵在战场上的价值?这简直就是用来摧毁一切硬阵、撕开一切防御的绝世凶器!

在平原野战之上,谁能正面抵挡这种力量的冲击?瓦岗最精锐的骑兵在这支铁骑面前,恐怕如同纸鸢般脆弱。他脑海中飞速推演着各种战术,却发现似乎都难以有效克制这种纯粹的、碾压性的力量。

王伯当的手心早已满是汗水。他仿佛已经看到,在那陌刀挥落的瞬间,血肉横飞、人马俱碎的惨烈景象。这是一种超越了个人勇武的战争力量,让他这个素来以勇猛著称的猛将,都感到一阵心悸。他引以为傲的箭术,在那厚重的盔甲面前,恐怕收效甚微。

良久,徐世勣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声音干涩地问道:“如此强军…不知统帅是…?”

年轻执事恭敬答道:“此乃‘陌刀营’,目前暂由盟主亲自调度。日常操练则由宋阀主麾下猛将,‘地刀’宋智将军负责督导。”

“宋智…‘地刀’…”

徐世勣默念着这个名字,心中骇浪稍平,却又涌起更深的感慨。天刀宋缺的弟弟,果然也非庸碌之辈。而那位无名盟主,竟能驾驭如此人物,练出如此强兵…

烈日依旧灼烤着校场,空气中的热浪扭曲着视线,但那震天的喊杀声、铿锵的金铁交鸣声、沉闷如雷的脚步声却愈发激昂。

三人都沉默了下来,久久凝视着下方那支纪律严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法新颖甚至超乎想象的军队。他们彼此交换着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无法掩饰的震撼、惊叹,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那是对一种全新而强大的战争模式的认知冲击,是对自身过往经验的颠覆,更是对那位能缔造出这一切的、深不可测的盟主产生了愈发深刻的敬畏与好奇。

望楼下,那年轻执事见三位将军仍沉浸在校场演武带来的震撼中,便安静侍立一旁,并未催促。直到程咬金长长呼出一口带着铁锈味的灼热气息,喃喃道:“他奶奶的…看了这些,俺老程以前打的仗,感觉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执事这才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恭敬道:“三位将军,校场演武乃日常操练,虽可见军容之盛,然一支强军之根本,远不止于此。若三位尚有兴致,属下可引三位前往军中兵器库、军医处等处一观。”

徐世勣率先回过神来,立刻道:“有劳执事!正欲请教!”

军阵之威固然可怖,但支撑持续作战能力的,往往是更深层的后勤、装备与制度。王伯当和程咬金也立刻点头。

执事躬身引路,三人下了望楼,并未骑马,而是步行穿过一片片划分整齐的营区。

越往里走,越发感到这天道盟军营的不同寻常。营区道路皆以碎石铺就,平整坚实,两侧挖有排水沟渠,异常洁净,几乎看不到垃圾污物。一队队士卒往来巡哨,军容严整,见到他们虽不认识,但看执事出示的令牌后,皆依律行礼,目光锐利而警惕,却无丝毫骄横懈怠之气。

首先来到的是位于营区西北角的一处巨大库区,外围有高达一丈的砖墙环绕,门口哨卡林立,守卫森严。验过数次令牌后,方才得以进入。

一踏入库区,首先感受到的便是一股浓重的桐油、铁锈和皮革混合的气息。眼前是数十排如同巨兽匍匐般的巨大仓房,皆以砖石砌成,屋顶高耸,通风极佳。

执事引他们进入其中一间标注着“甲胄叁库”的仓房。

仓房内部极其宽敞高大,光线从高处的气窗照射下来,形成道道光柱。里面整齐排列着无数巨大的木架,架上分门别类、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各式甲胄。从轻便的皮甲、镶铁甲,到沉重的明光铠、锁子甲,乃至他们刚才所见陌刀骑那种式样奇特的全身板甲,几乎应有尽有!每一件甲胄都擦拭得干干净净,涂抹着防锈的油脂,在光线下闪烁着幽冷的光泽。数量之多,品类之全,令人瞠目。

“这…这也太多了吧?!”

程咬金眼睛瞪得溜圆,忍不住伸手想去摸一副挂在近前的黑色板甲,却被旁边一名面无表情的库吏用眼神制止。

执事解释道:“此乃甲胄库之一。盟内规制,所有军械甲胄,皆由工坊统一制式打造,编号入册,依各军员额、任务配发。战时损毁、战后回收,皆有严格流程。日常保养,每五日一小检,旬日一大检,若有缺损锈蚀,需立即上报更换或修缮。”

他指了指库房一角,那里有十几名工匠正在忙碌,有的在修补甲叶,有的在鞣制皮革,有的在调试机括。

王伯当走到一排弩机架前,拿起一架制式劲弩,入手沉重,结构精巧,弩身上还刻有编号和工匠印记。他试着扳了扳弩机,力道均匀,簧力强劲,不由叹道:“皆是上等精良之作!比我瓦岗…咳,比许多官军武库中的存货还要好上数倍!”

徐世勣则更关注细节,他发现所有木架、箱笼都离地尺余,下有防潮的木炭石灰,库内干燥通风,管理极其严谨,不由暗自点头。这绝非一时之功,而是长期严格执行制度的结果。

接着,他们又参观了相邻的“兵刃库”。同样令人震撼的景象:长枪如林、横刀似雪、箭簇成山…尤其是那恐怖的陌刀,单独存放在一个区域,如同沉睡的凶兽,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气息。

执事道:“盟主有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卒乃盟中手足,岂可使之持陋械以搏命?故盟内于军工制造投入极巨,宋阀、飞马牧场、乃至原竟陵、襄阳之工匠皆被有效组织,日夜赶工,确保军备充足、精良。”(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