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沙俄贵族
奥兰治亲王一行人在北会同馆中的所有谈话内容,一个小时之后就端端正正摆在了御书案上。这是皇家顾问处的杰作,在南北两座会同馆的每一所院落中都有带夹壁墙的建筑,通常是正堂和书房。
夹壁墙里有铜管通向房间的几个隐秘角落,便于收声。顾问处的工作人员借助铜管可以听到房间中的正常对话,不管有用没用都会记录在案,然后交给上级做进一步甄别和归档,算是最原始的窃听器材。
这当然是洪涛的授意,也只有他才会想到如此无耻的卑劣手段。不过实际作用确实很棒,这个年代的人还没有反监听概念,各国使节在聊机密话题时,只想着房屋附近的工作人员屏退就认为安全了,哪儿知道隔墙真的有耳朵。
“戈利岑家族……去问问礼部驻莫斯科大使可还在京中,如果在马上请他来一趟。要是不在就问问谁对俄罗斯帝国了解的比较多,也请进宫,朕有要事咨询。还有,让王大头马上入宫,带上俄罗斯帝国的人事资料。”
看完监听记录,洪涛并不觉得诧异。有道是来者不善,如果没有点特殊要求奥兰治亲王不会扔下共和国事务,漂洋过海专门来京城一趟。要知道这个年代的海上交通并不是很安全,不到万不得已首脑人物是不会轻易碰的。
但有关俄罗斯的情况还是比较模糊,在划定了两国分界线,又拿到了一笔不菲的援助款之后,米哈伊尔一世这些年已经把注意力全都转向了西和南两个方向。
一边忙着与瑞典、波立联邦处理边境问题,一边用援助款在南边修筑长城。据悉进度不算慢,差不多明年底就能大体完工,对防御克里米亚汗国的北侵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没错,就是长城。在与沙皇代表洽谈双方分界线的时候,也不是天天见面就斤斤计较。赶上有了阶段性进展,洪涛也会发出善意,请对方代表进宫聊聊天,借此多了解一下俄罗斯的现状。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克里米亚汗国的问题。沙皇代表诉苦说俄罗斯的军事部署主要在西边和北边,全用来防御瑞典和波立联邦,南边则比较空虚,无法有效防御汗国骑兵的突袭。
虽然说克里米亚汗国不会大举北犯,可每年都要来几次,每次摧毁不少村落,虏走不少人口,时间长了也是个大麻烦。
沙皇为了防范游牧民族频繁北上,就开始在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修建连续的堡垒,中间再以土墙和鹿砦相连,基本就是简化版的长城了。
这项工程从16世纪中期就开始了,前前后后修了小一百年,结果只完工了200多公里长。核心堡垒在图拉城,只能堵住北上的一条通道,对剩下两条还是无能为力。主要是太穷,人口还少,有点修不起了。
洪涛一听这事儿咱拿手啊,当初是怎么对付蒙古人的,现在改都不用改照搬即可。于是就给沙皇代表出了一整套防御措施,甚至让司礼监把当年在长城外修建堡垒的图纸都找了出来无偿赠送。
沙皇代表也懂点军事,对于这份馈赠非常感谢,也非常认可,打算回去献给沙皇,看看能不能东拼西凑出来些资源,在伊久姆再建一座明式堡垒试试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