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4章 注释  缥缈(合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54]鬼道:古蜀地巫文化的传承。另,有人认为道教的天师道(正一道)是‘鬼道’演变发展的,因为汉朝时期张道陵在巴蜀建立天师道(正一道),各种史书记载就称之为‘鬼道’。《后汉书》记载:张衡妻“始以鬼道”、“兼挟鬼道”,“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张鲁在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也有人认为这是误记,张道陵建立天师道是为了消灭古蜀地区的巫文化,让道教文化取而代之,天师道降妖除鬼,鬼怪就是巫祝。

[55]尸解:道教认为道士得道之后可以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

[56]七略六艺:《七略》是汉朝刘向、刘歆父子编写的我国第一部官修目录著作。《七略》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部。《七略》在唐朝末年遗失了。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57]娄御史:娄师德,唐朝名臣,唾面自干的那位,他在唐高宗时期,武则天称帝时期,都是重臣。他外愚而内敏,甚至连最善于罗织罪状的来俊臣,都找不到罪名来加害他。嗯,狄家阿笙是狄仁杰的猫,娄师德和狄仁杰有一个“以德报怨”的故事很有名。

[58]出自《荀子·修身》。

[59]出自《孟子·离娄上》。

[60]金文: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

[61]出自《无量寿经》。

[62]枯木龙吟:唐朝古琴,有考据说是雷琴,有说不是。此琴曾由著名琴家汪孟舒珍藏。

[63]枯木为禅:枯木禅出自禅宗六祖后期,临济一脉。参透枯木禅,彻见慧眼开。

[64]索元礼:胡人,武则天时的酷吏,与来俊臣齐名,被封为游击将军。

[65]累丝:又名丝,作,是我国古代的金工传统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的金银错。

[66]玉玺映月:牡丹的品种名。

[67]狌狌:《山海经》里的异兽,形似长毛猿猴,有一对白耳,尾巴有分叉,能匍匐,也能直立行走。传说,狌狌通晓过去的事情,但是却无法知道未来的事情。

[68]一甲子:六十年。

[69]三都五主:道观里面的管理体系,三都指都管、都讲、都厨;五主是指堂主、殿主、经主、化主、静主。其下,还有十八头。

[70]狌狌知往,乾鹊知来:出自汉朝王允的《论衡·是应》。

[71]出自《诗经·卫风·有狐》。

[72]襄半夏:药材名。襄州特产。

[73]束脩:一捆干肉,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酬礼。

[74]四声八病:南北朝时期发现并运用于诗歌创作的声律要求。

[75]出自《礼记·学记》,作者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乐正克,乐正克是孟子的学生。

[76]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会赴水边清洗,还会举行踏青、斗草、流觞曲水等活动。

[77]斗草:一种古老的游戏。每个朝代内容不同,唐朝时是互斗所采草的品种和数量,多者为赢。

[78]祓禊:古代民俗,上巳节这一天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

[79]出自《诗经·小雅》。

[80]双都:隋朝有两个都城,一个长安,一个洛阳。洛阳是陪都。

[81]大兴城:即长安,长安在隋朝时叫大兴城。

[82]杨广与李渊是表兄弟关系,两人的母亲是亲姐妹,都是独孤信的女儿。

[83]孙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唐朝著名的医药学家,著有《千金方》,被称为“药王”。

[84]义成公主:隋朝宗室女,和亲突厥。她在突厥生活了三十年,先后嫁给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贞观四年,义成公主被来讨伐突厥的唐将李靖杀死。

[85]不良人: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官差,称为“不良”或“不良人”。

[86]齐州:山东。

[87]沙门:佛教术语。又作“婆门”“桑门”,意为勤息、息心、净志,是对非婆罗门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总称。

[88]《大云经》:全名《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

[89]贝叶经:古印度人采集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来书写佛教经文。相传,玄奘从天竺取回来的经书,都是贝叶经。如今,现存的贝叶经是国家一级文物,具有极高的价值,号称“佛教熊猫”。

[90]处寂:唐代高僧,俗姓唐,四川浮城人。他师从禅宗五祖弘忍禅师门下,精勤修禅,佛法精深。武则天称帝前,欲封处寂为国师,但被处寂婉拒。武则天赐处寂袈裟,任其归蜀。

[91]达摩:南北朝高僧,天竺人,为中国禅宗的始祖。他一生都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佛法,著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悟性论》《安心法门》等,翻译了《楞伽经》等。他圆寂于熊耳山的空相寺,终年一百五十岁。

[92]五观堂:斋堂,寺院里供僧侣吃饭的地方。

[93]安陀会:为佛家僧人穿着的三种僧衣之一。佛家僧人的三衣分别为: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

[94]不非时食:不在规定许可外的时间吃东西。布斋僧认为波罗蜜取食次数过多,超过了时限,违背了“不非时食”这一戒律。

[95]斟鄩:夏朝的都城。

[96]出自《金刚经》。

[97]出自《大般涅槃经》。

[98]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也就是佛门修行之中所遇到的障难。

[99]震旦: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

[100]麖:《山海经》里生活在尸山的一种灵兽。

[101]赶尸:属于苗族蛊术,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据说,赶尸起源自上古时代九黎族的首领蚩尤。

[102]六博:又叫“陆博”,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掷彩行棋的游戏。在汉朝时,六博戏很流行。

[103]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垣”是天文学家对星空的划分,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在唐朝,三垣二十八宿是划分星空的体系,类似于现在的星座。“紫微垣”“天市垣”的名称出现在战国时期的《石氏星经》里。“太微垣”的名称出现在唐初的《玄象诗》里。

[104]二十八宿: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分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叫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105]得罗:道士穿的袍子。这种道服的特点是:交领、宽袖,自掖下开气,内带衬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