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96章 超高速无人侦察机,无侦8?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96章 超高速无人侦察机,无侦8?

“端部效应和霍尔效应。”刑牧春总结道:“理论上,通过增加发电通道两侧电极对的数量,可以同时削弱这两种效应所导致的电流偏转。”

常浩南点头表示认可:“思路是对的,但问题是……”他停顿一下,指了指图像的横坐标轴,“发电循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稳态,但jf14风洞的有效工作时间不超过0.1秒。”

李敏此时还有些发懵:“也就是说,我们没办法在测试中获得真正的稳态数据?”

“就算加入一定的模拟推理要素,地面风洞测试的有效时长也不可能满足要求。”刑牧春的宽厚的肩膀似乎一下子垮了下来,“我们需要实际飞行测试。只有在持续工作的环境中,才能准确评估这些效应的真实影响。”

这句话,让现场一时间陷入了沉寂

团队成员们脸上写满疲惫,但更多的是不甘心。

他们距离成功如此之近,却被一个意想不到的物理效应拦住了去路——

凌霄1本身是为了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而设计的动力,这意味着飞行器本体与发动机将呈现高度一体化的设计。

不可能有额外的空间来容纳两段mhd发电设备。

而计划中可重复使用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则要等到几年后才能开始进行验证飞行。

常浩南等团队领导身兼多职,倒是可以不在乎把其中某个项目推迟到有条件之后再继续进行。

但还有不少专职参与管式磁流体发电系统研制的同志,他们却很难放下手头工作等这么长时间。

而且,过长的空窗期也会对项目本身的进度产生负面影响。

一时间,没人能想出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直到一阵倦意袭来,常浩南看了看时间,才意识到实验已经持续了近二十个小时。

他环视周围,入眼的是十几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憔悴的面容。

“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先休息。”他的声音依然平静,“我们明天再讨论解决方案。”

众人陆续离开,常浩南最后一个走出控制室。

走廊里,他遇到正在收拾工具的李敏和王睿。

“别太担心。“前者正试图安慰身旁年轻的工程师,“至少我们已经证明了基本概念是可行的……”

……

回到办公室后,常浩南也终于有点熬不住了。

毕竟已经年过三十,精力和身体素质不再能和二十来岁最巅峰的时候相比。

他打了个哈欠,准备换上衣服小憩片刻。

但在躺到床上之前,他下意识地来到办公桌前扫了一眼。

却碰巧看到桌上放着一份报告——

2010年上半年怀柔科学城风洞中心的测试总结。

封面上还贴着一张便签:“常院士,这是近六个月的风洞工作情况汇报——办公室小王”

严格来说,常浩南并非怀柔科学城的负责人,也不在力学所挂有任何职位,所以这种工作报告性质的东西完全不需要他来审核。

只不过出于尊重,当然也可能是姜宗霖的授意,总之办公室总会额外准备一份,送到这里来。

期期不落。

搁在平常,常浩南其实都是直接放在一边的——

他的项目在怀柔科学城是天字第一号优先级,根本不需要考虑跟其他任何人的测试进行协调。

但今天,却不准备马上放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