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9章 自主研发  穿在197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时何主席说的好听,让他挂个名,别的啥事没有,结果呢,又是这个、又是那个的,就该给他涨工资!

一手抓阶层、一手抓生产,便是那时候的现实情况。短暂的沉默后,杨康年问道,“第二个办法,是自主研发?”

可是在这个年代、甚至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效益好的生产单位,各方面的福利、前途都要比前者更强一些。

怎么到了孵化机就不行了呢?

比如要利用外资、以及老政委出访多个国家,不难判断出,当前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不排除有一天,我们会走出去、也会邀请国外的公司进来。

杨康年笑了笑,显然不是很相信,不过他也没多说,转而问道,“那这段时间没写新的小说?”

陈凡轻轻点头,正色说道,“如果研发成功,再配上卢家湾总结出来的养殖手册,能有助于我国家禽养殖突飞猛进、为农民创收。”

上次他来的时候,不就提过这个问题了么,怎么今天还来说这个?而且看他的架势,似乎是专门为这个而来的?他看着陈凡沉吟两秒,心里隐隐有了些猜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所以,如果换成另外任何一个人,包括杨康年在内,都会对这些话毫不在意。

陈凡撇撇嘴,“为什么所有人都会问这个问题呢?”

杨康年主持会议,薛副厂长、工会赵主席、团委张书记、妇联钱主任、财务科孙科长、办公室刘主任出席。

陈凡眼角微抽,说道,“写还是在写的,不过这本比较难啃,可能要明后年发表吧。”

如果从头算起的话,这人工孵化技术,还是先从咱们国家传到小本子,再从小本子传到欧洲,结果人家先弄出了先进的机器孵化设备,而咱们还在使用两千年前老祖宗留下来的办法。”

杨康年轻轻点了点头,脸上带着几分惆怅,笑着说道,“对我来说,孵化机确实能让我往上走一阶,甚至走好几阶。但是,汽车对我而言,那是多年来的理想,其中也有你父亲的心血在里面。

如果这个管理方法具有普适性,他们将上报部委,向全国推广。

杨康年听到陈凡的话,先是有些不解。

而且他书记、厂长一肩挑,按照常理也是不合适的。

秋收的时候写了一篇通讯稿,天天在副业公司打转,都可以算的吧。

说到这里,他忽然哈哈一笑,“况且,就算把孵化机交给机械厂负责,我也不是不能沾光。”

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养殖、并对饲料进行合理的处理,鸡子的饲料问题,并不难解决。”

嗯,80年代的时候,不少拿出过新产品的单位,就是这么被搞垮的。

陈凡,“对啊,您总不会以为卢家湾的鸡,都是靠吃粮食饲料长大的吧?!”

他现在正跟所有人解释孵化机是个什么东西,“人工孵化技术,从两千年前就有了,但一直以来,效率不高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不管用哪种孵化技术,一个人同时最多只能孵化几百只小鸡,差不多就到了顶。

陈凡,“也不算久。以前是在杂志上连载,这本我打算写完了再出书。而且除了写这本书,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也没断过,东一鳞西一爪的,总是还有的嘛。”

除此之外,陈凡的那个国外亲戚,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杨康年顿时来了兴趣,“快给我说说。”

赵主席不解地看着他,“为什么?”

只不过……

杨康年听到陈凡说要明后年才能发表,不禁有些失望,“这次怎么这么久啊?”

陈凡笑了笑,解释道,“我要研发的,是可以同时孵化几千枚禽苗的活禽孵化机。”

杨康年仰头哈哈大笑,随后拍拍腿站起来,“走吧,我带你去找老薛,白送他一份功劳。”

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写可以赚大钱的《龙骑士传说》,一个多月下来,第二部已经完本,第三部也开了个头。

因为这段时间讲究的是“一切以生产为中心”,各方面资源都要向生产单位倾斜。

所以啊,即便是粮食产量不高的地方,只要能养蚯蚓、种野菜,就可以尝试养鸡。而且除了蚯蚓之外,农业大学里面还有养虫的方法,畜牧局可以将这些养殖方法整合起来,一方面用孵化机提高种苗供应、另一方面为农户提供混合饲料的制作培训,其中就包括养殖蚯蚓、虫子等方法。

如果能解决种苗稀少的问题,再加上现在对农村家庭养殖没有限制、另外还有集体养殖模式,那么很多地方就可以开启养殖副业。

如此一来,可信度自然非常高。

要么担任书记,主管行政,以后走的是政途。要么当好厂长,主抓生产,以后往国企领导这个方向发展。

听到这话,杨康年不禁眼放精光,“孵化机?同时孵化几千枚蛋?”

杨康年坐在另一边沙发上,好奇地看着他,扔了一支烟过去,“那你没干点别的?”

杨康年长叹一声,没好气地说道,“谁让你写得慢的?你以前写的那些都看完了,也不说再写两本出来。”

他们早就听说,陈顾问的舅舅是美国的大人物,说不定他刚才讲的那番话,就是从他舅舅那里听来的。

在农机领域,买回来拆,几乎已经成了国内的共识。

抽完这支烟,聊了一阵子之后,陈凡终于说起了正事。

否则的话,还不等交流合作,就先把官司打起来,岂不是可笑?”

薛副厂长此时早已激动得满脸通红。

而早在1918年,西方国家就发明了大型孵化机,然后又在1927年、出现了第一台出雏机。

因为风向转变基本成了定局,无非是要怎么变、什么时候变而已,这一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用不着陈凡多费口舌。

万一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么我们国家在知识产权这方面,一定会与国际接轨。

这本还没起名字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一天写个几百字就够了。

陈凡轻轻点头,笑道,“其实自己研发也不难,机械厂有工业基础,若是希望快速出成绩,可以邀请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江南理工大学一并加入进来,有了他们的人才支持,加上机械厂的先天条件,我相信,这个孵化机,一定很快就能研制成功。”

等他说完,杨康年转头看向薛副厂长,笑道,“老薛,这个任务是你们的,最终决定,还是让你来定吧。”

薛副厂长斟酌了几秒,左右看了看,最终拍拍桌子,“那就自主研发。”

顿了一下,他忽然呵呵笑道,“说不定咱们还能参加广交会,出口赚外汇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