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9章 江郎才尽?国奖提名(求订阅)  从小镇做题家苟成大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69章 江郎才尽?国奖提名(求订阅)

“子业,你确定这样搞有用?你不是在借机报复?”

翌日,九月二号,周一。

袁威宏早早地来到了科室里后,就钻进了主任办公室里,提前把方子业电话叫醒过来一起喊了早餐,热干面还在路上。

“师父,我报复您干嘛呢?您难道觉得还有对不起我的地方?”方子业泡好茶后,双手端送到袁威宏身前,语气恭谨。

“真的有用啊?那要练多久才能见效?”袁威宏倒不是追究方子业是在整他的问题,眉飞色舞,眼皮跳动灵泛。

“短则五年,长则十多年。”方子业开口后,往后跳了一步。

袁威宏已经做起了打人的手势。

方子业马上用右手推开安全距离,道:“师父,邓老师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依旧没跨过去那一步。”

“段宏教授与邓老师同龄,也只是在止血术上,略胜一筹,您今年才三十七岁……”

“您不能打我。”

袁威宏将手一收,背在身后。

方子业说的是实话,只是这是通用的道理,方子业身上的‘道理’从不通用,因为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逻辑,方子业还得二十年才能摸到那种层次。

方子业就算是天赋异禀,也应该有一定技巧。

袁威宏就想自己可以有捷径。

“那就算不按照你所说的来练,我也有可能到那一步……”袁威宏低声嘀咕。

方子业看到袁威宏的表情已经收敛,不再狰狞,再次靠近:“师父,您说的可能,有信心吗?”

袁威宏又瘪气了。

要在省内有一定的地位,登堂入室的技能是必备的,跨越不过去,就算是你的资历再老,年龄再大,别人对你的尊重就是形重意不重的对付。

换言之,如果想要在全国都有重量级的地位,拥有国手级的实力是必备的前提,沽名钓誉没用,关系户也没多大的用。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严谨的科学。

不管是谁,都不会任由他人‘合法’玩弄自己的性命。

“那按照你所说的备受折磨,可能性就真的会增加吗?”袁威宏的语气幽幽,颇为酸涩。

这一刻,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天赋可以更好一些,打破传统的桎梏囚笼。

不仅仅是为了江湖地位,也是为了自己可以窥见更高的高峰。

医学一定是越学越害怕,越学越觉得自己不会,越无能为力的科学……

“应该会。”

“但师父,我也不能确定,以我目前的见识,我自己的经历,我只能说应该会。”

“而这种应该,在京都三医院、积水潭医院、华山医院里,很多前辈们肯定也都以自己的理解添加过。”

“我也不知道这些骨科名院一直后继有人是不是单纯又传承的因素,还是单纯因为他们收的学生平均资质更高。”

“以我们医院的平台,做不了后者的试验,短期内,我们招收不到国内最顶尖资质的学生,就只能另寻他路了。”方子业回道。

方子业如今不仅仅是副主任医师,还是副教授。

副教授是教学职称,承了这个位置,得到了副教授的津贴,方子业也觉得自己有义务要为这个虚荣头衔做点事情出来。

哪怕是失败的尝试,方子业也得试一试。

毕竟,方子业知道自己目前的清创术和止血术的等级是6级,6级这个等级的基本功境界,在国内目前都无从去描述它。

因为6级不是常规出现,不是一个阶段必然出现。

6级在整个医学史上,都只是偶尔出现,这是需要绝对绝对的天赋才能达到,资质积累都不够。

“所以师父也只是你教学试验的试验品。”袁威宏目光平视向方子业。

方子业闻言笑道:“师父,您要不觉醒一个什么超能力,就是那种可以copy别人技能的金手指,就像小说里的那样?”

“马上就成。”

“滚!~”袁威宏骂道。

方子业笑呵呵地安抚着袁威宏坐下,接着道:“这种提议,我也给邓老师提过,但邓老师说,他年纪大了,已经没机会再继续去闯了。”

“所以,他可以偷懒不去吃这个苦。”

“但是,邓老师并没有直接和你联系,因为这是你的个人选择。”

“同样的选择,我也会给陈芳副教授和彭隆副教授,张子曦大哥他们。”

袁威宏的心态逐渐平静。

“广撒网,守株待兔,因缘际会,这样的破茧重生,果然很痛苦……”袁威宏道。

“出闯将容易,守将者难!~”

“师父,那我们就这么定下来了,我们科室,未来几年,都不去再开拓什么技术革新,就是在已有的技术上,做一些微创新。”

“站稳自己的脚跟,把毁损伤保肢术先做到极致,把我们创伤外科的基本功先夯实到无能为力。”

“完成了这些前期积累之后,看能否自研出一条带有我们科室自己属性的教学模式,完成后传承。”

“这般之后,我们便可以再去想其他了,我们可以不着急的。”

“已经酿造出来的酒,就只要等发酵了……”

“师父,今天我得去陈芳教授组那边的手术室看一看。”方子业道。

“嗯,去吧。今天他们手术日。”袁威宏点头。

“哦,外卖到了,你出去拿一下……”

……

大方向定下之后,其实科室里的变数就不算很多。

科室里的病人量也不算少。

毁损伤患者的转运时间本来就足够长,中南医院的毁损伤保肢术早就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转诊过来的附近急诊患者并不少。

毁损伤保肢术是急诊手术,以前常规可以开展这种手术的人不多,但经过了一年的积累和学习。

如今科室里的主治以及副教授们,都已经可以常规开展。

病区里要处理的是保肢术后的功能重建术和保肢术后的疗养工作。

因为业务足够常规,变数也少,要面临的风险自然更低,手术比较专精之后,手术耗时也会变少。

相对而言,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就会增加。

袁威宏、陈芳和彭隆三人成了一个第一梯队的学习小组,为了那神秘而浩瀚的国手级基本功进发。

张子曦、秦葛罗、聂雪华几位主治,则是第二梯队朝梦想进军的人。

金宏洲住院总依旧很忙,忙着管理和打理科室里的病人,管着与谢晋元副教授一起学习毁损伤保肢术的急诊手术,忙着分配好各种任务……

科室里的博士,该为毕业筹备的为毕业筹备,为就业准备的李源培等人则继续为就业筹备。

没有任何变数。

整体的氛围看起来就是摆烂、古板,一板一眼,规规矩矩。

……

大概一周之后。

九月八日。

骨病科,副高办公室里,宁海青教授看完了好几篇文章后,才对着身侧的窦新元副教授问。

“新元,方子业回来之后,创伤外科最近在干些啥?”

“有没有新的课题方向?”

“这个方子业的一些点子格外清奇,就算不是我们骨病科的方向,我们也要多关注一二。”宁海青教授摘下了眼镜,认真地沉思着。

方子业有一句话说得没错,方子业绝对对得起医院的骨病科。

因方子业带队提出了微型循环仪与骨科肿瘤联用化疗的理念,中南医院分到了最优质的三块骨肿瘤蛋糕。

目前课题正在通过伦理学会审批,走其他的审核程序,中南医院的骨病科则是要为第一批临床试验做各种筹备。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调整优化化疗方案,化疗剂量等,这需要查很多资料和文献,甚至请教国内的专家,互通有无……

窦新元副教授就是查资料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这会儿也是双眼疲惫:“宁教授,方子业回来后,创伤外科什么都没做。”

“一切的一切都照旧。”

“我听陈芳说,本来袁威宏还想做点东西的,但被方子业在科室的交班会上,丝毫不给情面地拒了。”

“就只做原来的手术,只收治原来的病人。”

“比如说简单的骨缺损、毁损伤急诊和骨搬运术……”

窦新元也有些疲惫,说完伸了一个懒腰:“创伤外科自己内部,都有一些学生传言,方子业对自己科室不够友好,都不把好东西分过来。”

“也有人说方子业是江郎才尽了,现在就想着吃老本,连去研发新课题的想法都不想了……”

“所有的工作重心,全都是在收尾之前的课题,还有他在疗养院里的课题。”

宁海青闻言,用手指点了点桌子:“懂得急流勇退,这个方子业是一个很不错的管理人才啊?”

“即便他真的带了人,也不会犯大错。”

“不在最适合捞功劳往前闯的时候冒进贪功,属于是非常心细的人,小心无大错。”

“胡老师推测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完全不存在了。”

窦新元闻言则苦笑道:“宁教授,这个方子业挺有意思啊?年少有为四个字在他身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是怎么忍得住不大张旗鼓的?”

“你看以前,他多嚣张,几个课题一肩挑,横跨两个亚专科。”

“基本就没歇停过,产出不断!~”

“回来后却突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