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8章 三亿亩高标准农田  崇祯重振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韩爌这个做法,无疑在朝堂上引起了非议。

新制度量衡的亩,本就比旧制要大一点。

结果韩爌丝毫不顾这个差别,要求清丈出更多的亩数。

这让很多官员担心地方官吏为了迎合上级虚报田亩,加重民众负担。

尤其是出身南方的官员,对此激烈反对。

光禄寺卿钱士升道:

“昔年张江陵清丈田亩,颇以溢额为功,有司争改小弓以求田多,民众苦不堪言。”

“如今田亩尚未清丈,韩首辅便定下数额。”

“此为害民乱政,朝廷不当推行!”

韩爌气得胡子直翘,因为钱士升是万历四十四年状元,也是东林着力培养的后辈。

没想到因为清丈田亩,就跳出来反对自己,丝毫不念东林党的栽培。

他气得当场斥责道:

“张江陵有功于国,是陛下追封的江陵郡公。”

“你这样诋毁功臣,到底是什么用心?”

钱士升却丝毫不惧,坚持道:

“功是功,过是过,不能相互掩盖。”

“张江陵有功是不假,但他清丈田亩时却有过失。”

“首辅如此向南方征税,对北方却不闻不问,难道是因为首辅是北方人?”

这番话颇有挑起南北纷争的意思,听得原本看东林党笑话的朱由检,顿时脸色大变,当即就斥责道:

“大明天下,南北一体,何曾分别看待?”

“北方五省以前为朝廷上缴了五成五的田赋,又抵御北虏服役。”

“如今连遇灾荒,南方就不能多承担一点?”

“你是朝廷大臣,要着眼于大局!”

这番话已经很重了,钱士升却不思悔改,进言道:

“《周礼》荒政十二,保富居一。”

“若是为了救灾,应该保住富户,他们在荒年赈济、遇寇协助城堡守御,皆于国家有益。”

“但是如今朝廷施政,却一味搜括富户。”

“一旦富家变贫,岂不也是灾民?”

“臣请行《周礼》之政,均平徭役赋税。”

这番话语引经据典,是朱由检惯用的手段。

但他却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有人用这种办法说歪理。

以前北方缴纳田赋更多、而且出丁服役时,没有人喊着均徭役平赋税。

如今北方受灾了,要往南方加税时,钱士升这个浙江人顿时喊了出来。

他气得恨不得当场杖责此人,让天下人引以为戒。却知道一旦那样做,只会让钱士升靠着挨廷杖,成为南方富户的代言人。

勉强压下怒火,朱由检揪住钱士升话语中的漏洞,斥责道:

“《周礼》荒政十二,并无保富之说。”

“光禄卿学术不精,回去好好学习!”

命翰林院官员当场取来《周礼》朗诵,荒政十二确无保富之语。

反而有散利、薄征、索鬼神、除盗贼等措施,都是朝廷在做的事情。

其后的保息六养万民包含安富,但它是排在振穷、恤贫后面,重要性排在最末。

钱士升专说保富,听着像是有理,其实却是断章取义。

朱由检借题发挥,讽刺钱士升道:

“钱卿身为状元,却连先贤的文字都记不清,大言不惭地断章取义。”

“放在现在的翰林院,连一篇学术论文都发不出去,有什么颜面在朝堂上当大臣?”

“都像你这样随意曲解先贤、只为保住富贵,大明如何中兴,如何才能重振?”

丝毫不留颜面,直斥钱士升不学无术、曲解先贤道理。

钱士升气得脸色涨红,险些就要晕过去。

因为皇帝这番话,不但驳斥了他的言语,还对他最骄傲的状元身份产生了质疑。

今日的事情传出去,一定会有人怀疑他学问不精。连《周礼》都能引用出错,如何当得起状元?

一时间,他颇有些头晕目眩,却又无法辩解。只能跪在地上,脱帽谢罪请辞。

朱由检却不想放他回乡,免得这个人在乡野诋毁朝廷,他向刘宗周道:

“钱士升虽然引用出错,但他能用《周礼》,说明有向学之意。”

“刘先生好好教教他,免得他把歪理邪说传出去。”

把钱士升安排给刘宗周做弟子,丢到礼法委员会任虚职。

如果这个人还有歪理邪说,不让他传出去就是。只有改造好了,才给他发声的机会。

未来还能不能重返朝堂,也要看他的表现。但是不管如何,都不会放任他回乡养望。

钱士升听到皇帝这个安排,一时间不知道是谢恩还是谢罪。

谢罪的话就是坚决请辞,不听皇帝的安排。

谢恩的话则要拜刘宗周为师,以后跟着他做学问。

以刘宗周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他只要潜心学习靠拢皇帝,再获得重用是不难的。

就是两人同为东林党在浙江的领袖,让他拜另一人为师,有些拉不下脸来。

好在刘宗周这时主动过来,他被旁边的官员提醒着,就坡下驴拜师。

仍旧想留在朝堂,保留重获重用的机会。

——

朱由检见钱士升如此选择,知道这个人算是屈伏了。

南方富户就算想支持他发言,估计钱士升以后也不会理。

他在处理了这个小九卿后,也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群臣只要不是舍得拿出官位进谏的,基本不敢反对。

在冷场了一会儿后,太常寺左少卿罗喻义道:

“湖广两省,原有田土3843万亩,万历年间清丈,达到9162万亩。”

“此为张江陵主持,于国自然有益。”

“但是官吏溢额求功,同样也是事实。”

“到了天启年间,湖广田地定为8249万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