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对汤若望的归化当然是欢迎的,向他道:
“只要通过考试,以汤卿的功绩当然能归化为华人。”
“朕会让礼部、户部、理藩院商议一套礼仪,举行归化仪式。”
这是他想到了后世的入籍宣誓,打算制定类似的礼仪。
以后所有归化为华人、获得大明国籍的公民,都要面对大明国旗宣誓,效忠大明帝国和大明皇帝,严守华夷之辨,遵守大明的礼仪和法律。
那样他们将来犯了法、或者背叛了帝国和皇帝,大明就能够名正言顺地处置,对他们施加惩戒。
汤若望从皇帝这里得到积极回应,当然十分欢喜。
皇帝这个态度,无疑表明了对他们的看重,汤若望觉得自己走对了这步棋。
对权势十分热衷的汤若望,想着景教内部的情况,提议道:
“臣以为景教既是大明宗教,景教会的主教,应该都拥有大明国籍。”
“对于外籍教士应该加以限制,去除他们的主教身份。”
这番话语道出,朱由检都有些惊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汤若望刚刚决定归化,就想从不归化的教士手中夺取权力。
不愧是投机得官的传教士,在政治斗争上极为熟稔。
这个提议是有助于景教中国化的,朱由检思索之后,回应道:
“景教现在还不够完善,而且是东西方交流的媒介,需要外来传教士。”
“对于外籍教士,朕的意见是允许存在,但是只能在境外传教。而且要遵守相关居住制度,没有永久居住权的教士,每年都要续签。”
“而且外籍教士不得担任主教,在景教各级会议上没有投票权力。”
部份答应了汤若望的要求,剥夺了外籍教士在景教的权力。但是却允许这些人存在,以便吸引传教士来大明,带来西方知识。
汤若望的目的就是夺权,对此当然很欣喜。
在如今的景教架构中,他这个首席大主教是名义上的首领,拥有推举枢机主教、召开主教会议的权力,而且能处理景教事务。
但是实际的执行权力,在首席枢机主教掌管的执事会手里。而且他这个大主教的命令在没有主教会议决议的情况下,必须由首席枢机主教副署,才能执行下去。
这意味着首席枢机主教有否决他命令的权力,如果首席枢机主教带领的执事会不愿意执行,就能把大主教架起来。
现在的景教会首席枢机主教,是艾儒略。此人德高望重,在大明的传教士群体中,威望远高于汤若望。
以至于汤若望担任大主教后,很难得到施展。景教会的大权,实际掌握在艾儒略这位首席枢机主教手里。
若非龙华民和艾儒略的传教策略不合,他担任监督的监事会在他前往泰西后,仍旧制衡着执事会,只怕汤若望有被赶下台的可能,丢掉大主教之位。
汤若望明白这一点,对皇帝的命令一直很配合。皇帝先前让他专注科技,他就带着一部分传教士在历法、铸炮上发力。
现在皇帝要景教中国化,他同样顺从皇帝的意志,选择归化为华人。
如今果然得到了回报,可以把不愿归化的传教士,从景教的权力机构中驱赶出去。
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免除不愿归化的传教士主教身份,取而代之以自己的亲信。
到时,他这个大主教将名副其实,真正掌握景教的最高权力。
——
要达到这个目的,汤若望不但需要拉拢一部分传教士,还需要信徒的支持。
想到自己在西安传教时,得到王徵的帮助建立教堂,汤若望道:
“臣在归化之后,自然遵守大明礼法。”
“大明礼法允许纳妾,《圣经》之中,亚伯拉罕、大卫、所罗门等都拥有多位妻妾。”
“神对此不提倡,但也没有禁止。”
“臣以为景教的教法,应允许信徒纳妾,不违背信仰的纳妾不为罪。”
这是他掌握景教权力后,打算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这个礼法冲突看似微小,其实却影响很大。很多获得贵族身份的人,因此退出景教,避免将来在一夫一妻制限制下,遇到绝嗣危机。
他们的人数虽不多,影响力却非常大。而且他们退出后,将来他们的领地,也不会扶持景教会。
汤若望身为世袭爵士,对这些人的心态很了解。
在获得贵族身份后,他这个教士都打算获得子嗣把家业传下去,更别说其他信仰不够虔诚的人。
为了避免越来越多的人脱离景教,汤若望翻阅《圣经》,从其中的记载,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算是对王徵的帮助,不至于让这位老朋友,一直在痛苦之中。
朱由检对此是很满意的,知道这就是景教中国化的开始。
只要持续下去,景教会和其他基督教会在教义上的区别,将会越来越大,不再和他们是一个整体——
后世容许一夫多妻的摩门教,就被基督教视作异类。
朱由检希望景教会能像英国国教、罗斯正教一样,成为独立教会。
他向汤若望道:
“允许但不鼓励,这就是和而不同,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作为一个宗教,大明允许景教拥有自己的教义和戒律。”
“就像僧人出家剃度、不娶妻生子,景教教士有类似戒律,大明同样允许。”
对景教的一些戒律做出肯定,朱由检道:
“但是这些戒律,是对神职人员的要求。”
“对于没有神职的信徒,应该放宽一些,尽量和大明的礼法相合,方便诸教合一。”
“例如一夫一妻制,它和大明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不一样,但是同样是被允许的。”
“景教信徒遵守一夫一妻制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信徒想纳妾,在不违背礼法的情况下,景教同样可以选择允许、或者把他们开除出教会,这和大明的礼法不违背。”
“但是强制信徒休掉妾室、甚至以犯下罪孽恐吓,那就是用教法强行干涉他人生活、威胁恐吓他人。”
“这在大明是绝对不允许的,是以教法干涉礼法的行为,是在推行极端教义。”
“以后景教会要记住了,不得用教法强行干涉他人生活。所有信徒都有选择权,拥有选择自己的生活、甚至退出教会的权利。”
“教会的戒律没有强制执行权,你们在境内不得设立宗教裁判所,没有执法权力。”
汤若望听着皇帝的指示,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知道景教这方面的做法,确实触犯了皇帝的忌讳。
在大明,礼法是绝对高于教法的。景教会的教法,没有强制执行权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