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兄弟联手为刘备设想的变法理由和契机,最终得到了全场的钦服赞叹。
从刘关张到一众文臣幕僚,没有一个挑出错来,自然也就没有一个人反对。
众人商讨后一致认为,这种“郡依然有权推选侯选参考人员、由朝廷统一考核刷掉黜落其中的学识拙劣者”的改革,再配合上“废除错役法、限缩三互法”的小甜头,足以把天下世家豪强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嘴给堵住。
哪怕再有人跳出来反对,那也不过是小猫两三只,不成气候。
趁着刘备有六七十万大军打曹操三十多万,两倍的兵力优势,绝对的武器装备技术和质量优势,正好利用战时体制把反抗者和曹操一起消灭掉,还能很容易给反抗者扣上“通曹”的罪名。
于是,最初的“科举制”雏形改革,也就在这次建安十八年年初的高层会议中,被最终敲定了。
具体实施细节,也会在一个月之内商讨完毕。
当然了,这一世或许不会一上来就用“科举制”这个名字。
诸葛瑾也不是什么激进者,在他看来,实质性的改革,以及给朝廷留宣称留口子更重要,而叫什么名字不重要。
如果继续叫“察举制”,但实际上已经是旧瓶装新酒,那么暂时不改名字也没什么大不了。
先不改名字,还能更好地迷惑反对者,让反对者不至于那么快团结起来反对,堵上他们的嘴,温水煮青蛙地实现渐进式的改革。
所以,新法暂时只能算是“附带考核的察举制”。
地方上仍然用老办法举候选人,朝廷负责考试复查。
决定了改革的内容和尺度后,下一个关键就是改革的具体时机和进程。
关于这个问题,诸葛兄弟和其他几个重要文臣闭门商议后,最终建议刘备:今年正月里,就先把对天下官吏、士兵施恩的那部分内容公布了。
也就是,把“禁止曹操错役法式的强制士兵跨州服役”和“限缩大汉原有三互法的适用范围”这两项惠官惠军的善政,先公布下去。
让官吏和士兵都乐呵乐呵,等过上两三个月,建安十八年的春耕农忙季过去之后,劝农和民政工作也告一段落了,再来部署第二手的堵漏工作。
也就是到四月份时,差不多可以宣布“今年察举上来的候选人,朝廷要额外考试,但允许你们地方上多察举几倍的候选人,让朝廷可以慢慢挑”。
而具体的察举工作,一般都要到每年的秋天才上报——后世科举时代,“乡试”一级的道/省给中央选才的考试,比如考举人,也都叫“秋闱”,是在秋天完成的。
汉朝的时候,这个时间原本是没有规定的,年底之前把今年的名额用掉就行。而之前也没有中央的复试,所以地方上秋天冬天完成都行。
将来,刘备会规范这个时间限度,要求每个郡秋天要把候选人上报完,过期不候,这就相当于后世的“秋闱”了,只不过不用考试,还是推荐制,更适合叫“秋选”。
而地方上“秋选”结束后,给被选上的人一个冬天的时间接收消息、赶路,初春必须赶到京城,参加朝廷的考试,就相当于后世的“春闱”。
未来数年之内,“秋选春试”的模式,都会被稳定推行下去。
第一次秋选,将在建安十八年秋开始。而第一次春试,至少是建安十九年春了。
考虑到如今建安十八年正月、雒阳还在曹贼手上。刘备也不知道未来一年之内能不能攻下雒阳、就算攻下了雒阳会不会被破坏、能否承担明年的春试。
所以在做计划的时候,刘备和诸葛兄弟等人商议,便做了两手准备:
到今年秋选的时候再看看,如果届时勤王讨逆的大军已经攻下了曹贼控制的雒阳。那么明年的大汉首次春试,就回到雒阳举办,这也算是普天同庆的大事,足以昭示大汉重生的新气象。
如果秋选时雒阳还在曹贼手上,剩下那点时间估计也不够筹备了,建安十九年的首次春试,就放在刘备的封地、江夏郡武昌县吧。
将来大汉第二届春试,再挪回雒阳。
反正武昌县这地方,后世也算是“九省通衢”,交通比较便利,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之地,水运很发达。哪怕是北方幽冀的士子,要在三个月内赶到武昌考试,也是来得及的。
刘备阵营现在的海运船舶技术非常强,远超历史同期。都能跟原本历史上宋末的海船造船水平相当了,再发展下去甚至有可能接近明朝。
到时候,哪怕民间的运输船不够,刘备也会关照周瑜在天津港准备充足的船队,以运输幽、冀两州的士子。
这两块地盘是刘备治下距离武昌最远的,只要官府提供海船,把这两州的士子保证运到,其他交通更便利的州,自己都能赶来。
这事儿就暂时这么定了。
……
话分两头。
刘备那边,整个建安十八年的正月,除了让军民休息、欢庆过年之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讨论选官人事改革上。
至于战事的重启和推进,至少要等到这年的四月份。反正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已经休战,等都等了,也不在乎多等一两个月,避开春耕最农忙的点。
而对面的曹操阵营,自然也会趁着这段从腊月后半段开始、一直到开春的喘息时间,赶紧重整战线、调整兵力部署、垂死挣扎压服朝廷内部的反抗者。
如前所述,曹操本人在馆陶大战失败后,暂时撤退到邺城,并且坚持在邺城又住了一个半月。
他这么做,也是要避免河北战场的局面彻底一口气崩盘,同时利用曹操本人的旗帜,多收拢回来几万人的河北曹军溃兵。
不过,从十一月上旬坚持到腊月过半,曹操也实在挺不住了。
最终在腊月下旬初,从邺城匆匆离开,带着几千骑兵,快速赶路回雒阳主持大局。
从腊月下旬开始,河北战场的大局,就仍然交还给夏侯惇掌控,进行最后的负隅顽抗。
因为这段时间里,雒阳的荀彧已经多次向曹操告急,因为在雒阳先后发现了两起反对曹操的密谋。
虽然这些密谋都在早期阶段就暴露,并且被尽快扑灭了,可形势的危急程度并没有缓解。
曹操知道自己再不回雒阳,怕是老巢都要出事,只好急匆匆舍了河北,星夜回返。
这种加急往返的舟车劳顿,也难免让曹操的健康状况又恶化了一些。
腊月二十七这天,也是刘备和诸葛瑾会晤商讨科举变法前的两天,曹操这边终于赶回了雒阳城。
进城之后,曹操只是歇息了一夜,稍稍恢复了些精神。丝毫不敢多懈怠,第二天一早,就召见了荀彧等身在雒阳的高层文官。
荀彧来到丞相府时,曹操还黯然神伤了一下,觉得很对不起荀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