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刘璋弃军
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先前前往繁敦丘增援,却没能赶上的曹恭所部。
醒觉过来之后,曹昂马上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言,连续多道命令发出。
第一道命令,便是司马懿方才所言,命令曹恭死守待援,绝对不能让左幕军冲下繁敦丘。
第二道命令乃是传令给蜀军,请刘璋务必派出有力部队增援曹恭,保住两军之间的联系通道,同时,请蜀军做好撤军的准备,如果接下来的战事发展不利,可后撤至繁城大营据守。
第三道命令,乃是命令张绣所部的骑军出动,紧急增援曹恭所部,等待蜀军援兵抵达。
第四道命令是将情况通传给自家右翼的曹仁部,告知其繁敦丘失陷的消息,同时请其做好准备,一旦情况不妙,联军若是必须撤退时,还需要曹仁所部来殿后。
等到命令发完之后,曹昂满心懊恼,后悔先前没有让张绣所部驰援繁敦丘。
事实上这还真责怪不了曹昂和司马懿,张绣所部乃是骑兵精锐,如何能投入到营寨肉搏战中?
这简直就是隋珠弹雀之举,而且当时的繁敦丘虽处下风,却一点也没有陷落的迹象,别说曹昂了,就是司马懿也想不起来用张绣的骑军去增援。
可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忍不住的懊恼后悔。
随着曹昂命令的下达,三路主将都分别收到了消息。
右路主将曹仁收到消息后,勃然色变。
曹仁的军事能力虽比不了司马懿,却是在曹昂之上的。
曹昂都明白的事情,他自不可能不懂。
“将军,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左右看见曹仁脸色的变化,忍不住询问起来。
曹仁却是摇头不答,反而开始下达起命令来。
“让张公则继续猛攻,不得懈怠。”
曹仁摆了摆手,然后话锋一转道:“让高迁、徐商、吕生三人来见我。”
高迁、徐商、吕生乃是曹仁手底下的亲信军司马,各领一营千人,如今正在阵中坐镇。
很快,得了曹仁的召集,三人将部曲交给副手,本人则带着三两亲兵朝着曹仁所在的本阵疾驰了过来。
甫一见面,曹仁就止住了三人的礼节,将他们召到面前,压低声音道:“繁敦丘已陷,局势不容乐观。”
繁敦丘已陷五个字,像是一颗惊雷炸响在高迁三人的耳中,险些失态。
曹仁给了三人一点时间接受,等到他们回过神来之后,开始下达了命令:“子脩传令于我,命我做好殿后的准备。汝等三人各领所部人马,后撤五里,于繁城南面三里处当道下阵,多掘壕沟,为大军撤退时遮蔽追兵。”
“喏!”
高迁三人不敢细思,直接应了下来。
曹仁这才稍稍松了脸色,又安抚了高迁三人几句,让他们立时行动起来。
曹仁这边有条不紊的布置着退路,而刘璋那边却要难堪许多。
不需曹昂通报,刘璋就已经看见了繁敦丘的沦陷。
要不是左右眼疾手快,刘璋几乎就要瘫倒当场。
刘璋本人虽然发动的战争并不少,光是刘表、赵韪挑起的叛乱就是两场不小的战争,随后在庞羲大败之前,又连续多年征讨张鲁。
只是这些战争虽然多是刘璋一手推动的,但他却从来没有真正参与过战事。
事实上刘璋上面还有两个兄长,而且还都是刘璋一母同胞的嫡长兄,刘焉的位置怎么都轮不到刘璋继承的。
刘璋的大兄刘范早在初平年间,就已经官拜两千石的左中郎将,而二兄刘诞也已经是六百石的中枢要职治书御史。
如果不是他们俩在长平观事变中身死,怎么都轮不到刘璋上位。
再加上刘璋入蜀时,刘焉身体已经相当不好了,没两年听闻长子、此子反李傕而被杀,当即就暴病而死,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教导刘璋。
这就使得刘璋不但缺少威望,更是不通军略。
如果说政治能力上,刘璋还能依靠天赋来边做边学的话,那在军略、军事上,刘璋当真就是一无是处了,所做的决断简直是荒唐至极。
以堂堂益州一州之地,非但不能钳制制服仅有汉中一郡的张鲁,反倒是落入了下风,被张鲁侵入了巴郡、广汉,当真是世之奇观。
刘璋本身性格就优柔寡断,外厉内荏。
此番能够出阵,亲临一线并非是因为刘璋意识到此战的重要性,在其内心当中,却是因为繁城城小地狭,离开大军保护,坐立难安。
因此,刘璋才会随军出战,并将指挥权力下放给庞羲和张任二人。
如今张任在一线指挥蜀军作战,左幕军攻势如潮,根本无暇分心。而庞羲则坐镇中军,接连调兵遣将,支援张任,唯有刘璋一人端坐在后阵之中。
得到曹昂报警之信后,刘璋竟吓瘫在地。
对于曹昂来说,这是提前通报信息,以达到让蜀军配合己方行动的目的。可对于刘璋来说,却是误以为局势已经恶劣到需要撤军了。
刘璋回过神来之后,第一意识竟然是逃跑。
他身边庞羲、张任、吴懿、吴班等人竟数都在前线。
这一路的对手可是魏延、黄忠这等猛将,指挥调度的又是陆逊这等名帅,早就压的蜀军喘不过气来了。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蜀军和东州兵都已经到了尽弃前嫌,通力合作的地步,吴懿、吴班、冷苞、刘璝等将校悉数亲临一线,这才坚持到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