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是觉得,你这里有些计谋,毕竟是带过二十万大军的的一等将军,如今不过数千兵马,又能如何应对?”
“皇上能借我两个佐领,六百兵马么?”
嘉庆听到他要借兵,都懵了一下。
“索卿,你还要跟朕借兵?”
虽说八旗兵的战斗力,那是一直在下滑,不过也要分地方。
索洛维约夫其实更想要六百索伦兵,但是没这个基础,嘉庆也不会给。
“皇上要借天兵,外臣还皇上一个只效忠天朝的琉球,如何?”
“朕于卿平日言行奏报,也知道是知兵的大才。如今要借六百兵马,无非是要借天朝声威,伊自家精锐,恐怕也能视周边各国如草芥一般。更兼朕也知晓,俄国与日本有隙,如今从西洋调动精兵而来,甚为困难,若能借兵而往,则事半功倍,可是此意?”
嘉庆到底还是当了二十几年皇帝的,他虽然比乾隆平庸,不过也在合格皇帝的平均水准之上。
索洛维约夫借六百八旗兵,也是让清朝看看,什么叫坚船利炮,欧洲人都是怎么打仗的。
而且这六百兵,到时候还要还给嘉庆,在日本的事情完事以后,还需要运兵船给送回来。
索洛维约夫的舰队,也不是全都要回国。
其中絮库夫的武装商船,就是要留下来在东南亚做贸易的,甚至清朝粤海关要差遣,也要派出其中二三商船来广州听令。
那些运兵船和运宝船,满载以后倒是跟着主舰队一起返回。
而空出来的一批船只,有些就直接开始在北太平洋和东亚地区活动,俄国还是很需要在这些地方保持一些力量存在的。
这样看来,嘉庆这支兵,倒也能借得。
不过嘉庆倒是也想让欧洲人看看,大清八旗精锐的威风。
说起来,锐健营的兵还是不错的。
索洛维约夫觉得,这大概是关外八旗以外,清军最后一支还能队列严整,又敢于白刃肉搏的精锐了。
要是把这支军队给他,自然也能够发展成精锐,起码是俄军当中精锐掷弹兵的水平。
每个牛录都有佐领,一个牛录又有三百人,从其中挑选精锐,也是足够了。
嘉庆只要借兵,索洛维约夫也会推出那个“远东共同防御协定”,如果俄国在北太平洋的殖民地遭受攻击,清朝方面知道消息,两广督抚就要按照皇帝下达的诏书,对于停靠在广州的该国商船停止补给供应。
换成了清朝要是一不小心和欧洲哪个大国打起来了,俄国倒是有仲裁协调,以及在欧洲威慑其本土,从而达成停战的义务。
在密约当中,清朝方面在广州的通商口岸,对于俄国的船只补给,也要提供一些帮助。
当然,俄国方面按照索洛维约夫的意思,必须要付钱。
之前可是发生过,俄国军舰在法国维修,最后没给钱,导致战舰被法国人扣押,编入法国海军的事情。
这样的话,在密约当中,双方的义务还是大体平等的。
各自要提供帮助,要是在欧洲的话,恐怕这个共同防御条约的威力还能更大。
另外,就是大清他有百万大军,听起来这个规模确实也非常庞大,还有点吓人。
但是,绿营是弓箭手开的弓,还没有乾隆拉断的八力弓强,嘉庆用的弓水平也要超过清军一般兵。
至于这样长长见识,倒也不是坏事。
嘉庆虽然保守,不过对于琉球这事儿,他也算上心,因此就同意了索洛维约夫的要求。
“皇上,外臣还有一事相求。”
“除此一事,不能再多了。剩下的事情,索卿要和军机处、理藩院尚书、鸿胪寺卿,还有礼部两位尚书去谈。”
其实嘉庆因为对索洛维约夫印象好,这已经是特别开恩了。
索洛维约夫听到这话,就知道门路来了。
“皇上若是恩准,将来俄国商船往琉球去时,可否悬挂贡旗往宁波而来?”
嘉庆听了以后,也不免发笑。
“你呀!索卿这样,朕也有所预料,汝出自商贾之家,虽然也有爵位,不免有些市井气。朕也就准了你这个人情,只是到时候,也只许俄君批准的商船,每次不超过四艘,每年往来宁波两次。”
“谢皇上恩典!”
索洛维约夫本来想着,嘉庆脾气再好,这种卡bug的事情,他按照大清朝廷的规矩,也很难应允下来的。
只不过这几个月在清朝,因为印象实在是太好,索洛维约夫得到嘉庆的信任,也就恩准了这个要求,算是个天大的人情。
索洛维约夫甚至回去以后,因为他们父子都是俄美公司的股东,自然也是可以派商船到广州来的。
就是这个卡bug的渠道,握在他自家手里,将来回到欧洲的船只,因为这一船队到达宁波,当地关税很低,而且浙海关的陋规并不多,乾隆年间又是出名的服务态度好。
荷兰人也更喜欢从浙海关下属港口上岸,可惜乾隆二十二年英国人告状以后,本来就打算对洋人关闭江海关和浙海关的乾隆,最终下定决心把通商限制在广州一地。
这也算是索洛维约夫这一家子,在嘉庆面前刷足了好感,能够得到的回报。
要是这个特权,只在索洛维约夫自家流转,将来也是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
他努力得到的贸易特权,给了别人也有些可惜。
但这也作为一个外交成果,秘约也仅限于皇帝本人和军机大臣知晓,特许的事情,诏书也只会发到闽浙总督和浙江巡抚。
回程的时候,索洛维约夫也会确认此事。
等到回到欧洲,自然也是哄动性质的。
嘉庆等到二月间,还要到大沽口去观兵。
到时候俄军的近卫军,会在他面前表演实弹射击,还有各种战法的演练。
另外就是那些巨舰,皇帝本人也想要见识一下。
嘉庆再怎么循规蹈矩,他也是具有强烈好奇心的正常男性,哪怕已经是从中登迈向老登的年纪,这么大个的玩具,他是不可能不好奇的。
按照当年接待过马嘎尔尼使团的大臣们描述,以及各位提督、总兵的报告,这玩意儿比英夷的船大多了。
甚至清朝官员都有些奇怪,俄国军舰这么大,甚至还打赢过英夷,为什么还要说英夷更强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