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3章 谨记  刚成仙秦人皇,你跟我说这是洪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赢宣与百官步行入城,脚下新铺的青石板路延伸向宽阔的街道两侧。

都城的确比以往热闹数倍,人声鼎沸,车马喧嚣,原先的秦地百姓与迁入的宋人、明人混杂一处,口音各异却意外地融洽。

只是放眼望去,十人中有七八人穿着带补钉的旧衣,颜色洗得发白,甚至有些衣衫褴褛者挤在街角,虽秩序井然,却明显透着物资短缺的窘迫。

“布匹供应仍跟不上?”

赢宣问道,目光扫过几个缩在墙角、抱着臂膀发抖的老人。虽是初秋,早晚已带凉意。

身侧的王绾立即回话,语气沉重。

“回陛下,各地纺织工坊日夜赶工,仍供不应求。人口激增太快,先前战事又耗费大量物资,如今库存储备已近枯竭。且……”

他稍顿,见赢宣并无不悦,才继续。

“且原先宋地富户虽携余财而来,却多购置房产田地,于民生所需物资投入甚少。”

李斯跟在一旁,接话道。

“然秦都富户近日亦有迁出者,空出不少宅院铺面,或可稍缓压力。”

赢宣未立即回应,他走到一个卖炊饼的摊贩前。那老汉穿着打了好几个补丁的短褐,见一群气度不凡的官员簇拥着一个年轻人过来,吓得手足无措。

赢宣拿起一个还温热的饼。

“多少银钱?”

老汉结结巴巴。

“一、一文钱两个。”

赢宣从腰间摸出一枚半两钱放下,拿起饼掰开尝了一口,将另一半递给身后一名略显消瘦的户部官员。

那官员受宠若惊,连忙躬身接过。

“都城的宵禁还未取消?”

赢宣忽然问,他注意到太阳尚未落山,一些店铺却已开始上门板。

王绾忙道。

“因人口杂乱,为防奸宄,故仍循旧例实行宵禁。”

“取消它。”

赢宣语气平淡。

“夜市若能开放,小民多做个把时辰生意,或许多挣出几文饭钱,多扯上几尺布。防奸宄靠的是律法清明、巡查得力,而非将百姓困于户牖之内。”

“陛下圣明!”

李斯率先躬身,眼中带着精光。

“臣即刻拟令,今日起秦都取消宵禁,各郡县可视情形仿行。”

王绾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化为一声。

“老臣遵旨。”

一行人继续前行,赢宣看似随意地走着,目光却掠过每一处街巷、每一个百姓的面容。

他身后跟随的官员们起初有些忐忑,渐渐也被都城内那股混杂却蓬勃的生气所感染,低声交换着关于政务的意见。

抵达二十皇子府时,天色已近黄昏。

这座府邸曾是赢宣旧居,如今虽尊为皇帝,他仍习惯性地回到此处,并未立即入住皇宫。

厅堂内灯火通明,简单的晚膳后,核心的几位臣子被留了下来。

王绾捧着几卷竹简,神色比白日更加凝重。

“陛下,还有一事颇为棘手。此前为安抚迁移民众,准许其携财自由择地而居。

然不少宋地来的富户,不愿前往朝廷指定的、有安置田宅政策的郡县,反涌入秦都及周边本就拥挤之城郭。

他们钱财充足,竞购房产地产,推升物价,使得本地贫民愈发困顿。而一些无安置任务的郡县,则因这些富户突然涌入,治安、粮储都吃紧,叫苦不迭。”

李斯却道。

“丞相所言虽是实情,然臣却以为,此亦是一契机。秦都权贵富户云集,占地广阔。如今见外来者涌入,物价腾贵,已有不少富户愿变卖产业,迁往他处。

如此,反倒能空出地方与资源,用于安置更多一无所有的贫民。朝廷只需加以引导,便可化弊为利。”

赢宣手指轻叩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

烛光映照下,他的面容平静无波,却自有一股令人屏息的威严。

“李斯所言,更合朕意。”

他缓缓开口。

“百姓愿往何处去,能往何处去,自有其道理。或是趋利,或是避害,或是投亲,或是靠友。朝廷强令划分,反而滋生怨气,效率低下。”

王绾急道。

“陛下,若完全放开,恐富者愈聚于繁华之地,贫者愈被排挤至边陲荒芜之处啊!”

“那就让它聚。”

赢宣道。

“繁华之地,居大不易。富户聚集,物价高昂,生活成本自然攀升。待其觉得不堪重负,或觉边陲之地有利可图时,自会散去。

而贫民初至,无所依傍,繁华之地工价高,机会多,反易觅得生计。待积攒些家底,或觉此地竞争激烈,亦会自行迁往他处谋生。此乃活水,当流通,不当堵塞。”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

“传朕旨意,即日起,放开户籍限制,允许大秦境内所有百姓,自由择地定居,无需官府批文,只需至所在地登记备案即可。各地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歧视外来迁入之民。”

王绾记录着旨意,仍不免担忧。

“陛下,人口自由流动,土地问题便更为凸显。无地之民涌入,若无处安置,恐生事端。”

“土地从来不是问题。”

赢宣目光扫过地图上广袤的未垦之地。

“朝廷手握无数官田、荒地。迁往新地之民,可按丁口分配生荒地,三年内免赋。若有钱财,亦可向官府购买已垦熟地。

各地屯田军开垦出的田地,亦可优先售予或租予新迁之民。要让百姓流动,就要让他们有地可种,有屋可住,有活路可寻。此事,内阁需尽快拿出细则章程。”

“臣等遵旨!”

王绾与李斯等人齐声应道。李斯眼中光芒更盛,显然此法极对他的脾胃。

王绾稍定心神,又展开另一卷竹简。

“陛下,既谈及土地人口,臣还有本奏。如今部分郡县,因移民大量涌入,人口已远超其地所能承载之极限。

官衙治理吃力,民生设施亦不堪重负。是否应重新勘定疆界,分割郡县,以便管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