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宣待刘邦谢恩起身后,目光转向一旁那位一直沉默寡言、气质更为沉稳内敛的刑部尚书。
“张尚书。”
刑部尚书张汤立刻出列,躬身行礼。
“臣在。”
“新律修纂之事,进展如何?”
赢宣问道。
修订律法,统一原本各国迥异的法律条文,并废除残酷的肉刑,是他一早就定下的国策。
张汤从容奏对。
“回陛下。臣奉旨与廷尉李大人协同,已组织精通律法的博士、御史数十人,历时数月,将原大秦律法与山东六国,尤其是宋、明之地现行之律法、习俗,逐一比对、勘合。
去其苛暴,存其精要,取其共通,补其疏漏。并严格遵照陛下旨意,将所有肉刑条目,如黥面、劓鼻、刖足、宫刑等,尽数废除,代之以劳役、监禁、罚金等刑。”
他顿了顿,继续道。
“新修律法草案共分为律、令、科、比四大类,条款清晰,刑罚适度,旨在惩戒犯罪,教化百姓,而非以残暴立威。
目前所有条文已编纂校订完毕,缮写清楚,只待陛下御览后用印,便可颁行天下,一体遵行。”
赢宣点了点头,对于张汤的效率和严谨,他向来是放心的。
“草案文本,今晚便送至朕的书房。朕会连夜阅览。若无疑问纰漏,明日早朝之后,便可明发天下,宣告新政之始。”
“臣遵旨!草案即刻便送呈陛下。”
张汤沉稳应道,退回班列。
夜色渐深,厅内的烛火却燃烧得更加明亮,将每一位臣子的脸庞都照得清晰可见。
民政、军务、监察、财政、司法帝国最核心的机要在此处一一呈现、讨论、决策。
赢宣端坐于上,冷静地听取着,决断着,指引着这艘刚刚结束征战、正在融合新旧、驶向未知深海的巨舰,稳稳地破开波浪,前行。
待最后一位大臣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外,脚步声渐远,赢宣轻轻呼出一口气,眉宇间露出不易察觉的疲惫。
他刚站起身,便见十余名仪态端庄、容貌姣好的女子自侧殿缓步而出,整齐地向他敛衽行礼。
“臣妾等恭迎陛下。”
声音轻柔悦耳,如同微风拂过琴弦。
看着这些名义上属于自己的妃嫔,赢宣心中微微一动。
她们大多是在他登基前后,由宗室或大臣们依据礼制荐入后宫的,其中不乏才貌双全、家世显赫者。
然而自己登基以来,不是忙于征战整合,便是伏案处理如山政务,要么就是闭关修炼,真正能与她们相伴的时间屈指可数。
这些女子最好的年华,便在这深宫院墙内,常常是独自度过。
淡淡的歉意在他心底掠过,虽短暂,却真切。
他目光扫过众女,语气比方才与大臣议事时温和了许多。
“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一位气质雍容、眉眼间带着几分英气的女子率先开口,她是吕雉。
“听闻陛下明日便要移居新宫,臣妾等特来等候,看看是否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她言语得体,目光却悄然在赢宣脸上流转,带着关切。
赢宣闻言,倒是想起了这件事。
新皇宫的建造图纸他过目过,但建成后的具体模样,宫内布置细节,他还真未曾亲自去察看。此刻被提起,兴致不由得上来了。
“正好。”
赢宣唇角微扬。
“朕也还未曾细看新宫模样。既然都在,便随朕一同前去看看吧,也顺便走走。”
众妃嫔闻言,脸上都露出惊喜之色。
能得皇帝相伴同行,已是难得,更何况是去察看她们未来将要长久居住的新家。
一行人并未摆出皇家仪仗,赢宣只带了随身侍卫,便与妃嫔们出了府门,漫步走向龙首原上的新皇宫。
夜色已浓,但秦都的街道因取消了宵禁,反而比白日更显热闹。
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叫卖声、谈笑声不绝于耳。
赢宣周身气息微微流转,一层无形的幻术力场自然散开。
周遭的行人依旧各行其是,却都会下意识地、自然而然地为他们这一行人让出宽敞的道路。
目光掠过他们时,也只当是哪个富贵人家的家眷夜游,丝毫未曾察觉走在中间的竟是当今天子与其后宫嫔妃。
感受着这扑面而来的市井烟火气,一位年纪稍轻、性情也更活泼些的妃子屈若忍不住轻声惊叹。
“不过数月时间,这秦都竟变得如此繁华热闹,都快赶上昔日汴梁最鼎盛的时候了。”
另一妃子也附和道。
“是啊,商铺林立,货品也似乎多了不少,往来行人脸上也多了些笑意。”
赢宣听着她们的议论,看着两侧灯火通明的店铺,忽然心念一动,开口道。
“这市井繁华,亦有活力。你们久居深宫,难免烦闷。日后若想出宫走走,甚至像这般开店做些营生,也无不可。”
此言一出,众妃嫔皆是一怔,随即面面相觑,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吕雉迟疑道。
“陛下……这,于礼制不合吧?历朝历代,未有后宫妃嫔抛头露面经商之理。且朝臣们恐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