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4章 不合礼制  刚成仙秦人皇,你跟我说这是洪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陛下!托陛下鸿福,少府各衙门官员已全部配备齐全,运转顺畅。

少府辖下之官营农庄,现已遍布帝国各郡县,招募而来的宋地工匠技艺精湛,所造新纸质地优良,产量颇丰,足以供应各级官府及官办学堂日常用度。

只是各地乡学筹建在即,所需教材数量庞大,印制事宜该如何办理,还请陛下示下。”

他稍作停顿,见赢宣微微点头示意继续,便接着说道。

“陛下此前带来的那批精良铁轨,已于京畿要道全部铺设完毕,效果卓著,运输效率倍增。各地铁官辖下之铁匠,正在全力依样铸造新铁轨,工部亦协同勘测规划路线。

臣预估,至今年年末,至少可新修百里铁路。另,军阁各军团此番俘获之奴隶,除部分调拨工部用于直道修葺外,其余青壮男奴大多已投入铁路修建事宜。

至于俘获之年轻女奴,则已按例分批送至各郡县少府农庄,编入户籍,负责蚕桑纺织等务,以缓解布匹短缺之困。”

他一口气将少府近期主要事务汇报完毕,内容详实具体,与范增方才略显空泛的奏报形成鲜明对比,隐隐有彰显少府实务之功、压过监察院空谈的意味。

赢宣认真听完,略作思索,开口道。

“乡学教材之事,由内阁牵头,会同少府、礼部议定内容与印制标准,统一刊印,分发各地。所需费用,由少府支应。铁路修建乃国之大事,不可懈怠,需保证质量,加快进度。

奴隶管理务必要妥善,不得苛待,使其能安心劳作生产。农庄女奴所产布帛,除按额上缴外,允许其自行出售部分,以激其生产之志。”

“臣遵旨!陛下圣明!”

刘邦大声应道,脸上露出笑容,显得十分满意。

他偷偷瞥了范增一眼,带着不易察觉的得意。

范增依旧面无表情,仿佛未曾看见。

厅内烛火跳跃,将众人的影子拉长投在墙壁上,忽明忽暗。

一场小小的风波似乎已然平息,但水面之下,不同衙门之间的权责交织与暗自较劲,却才刚刚开始。

赢宣将一切看在眼里,并未再多说什么,只是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沉沉的夜色。

赢宣的目光重新落回刘邦身上,带着审视的意味。

“方才你奏报,将大量俘获的年轻女奴分派至各地少府农庄。此举,除了缓解纺织人力不足,可还有别的考量?”

刘邦似乎早就料到有此一问,立刻躬身回答,语气比先前多了几分郑重。

“陛下明察秋毫。臣此举,确有更深一层的思量。自大宋迁入之民中,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壮年男丁,或因家道中落,或因战乱流离,大多孑然一身,无资财娶妻成家。

此等壮丁,无家室之累,无恒产之系,终日游走于乡间城郭,或聚众饮酒,或滋生事端,虽暂无大乱,然长此以往,必成治安隐患,于地方安定大为不利。”

他稍微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

“臣将那些年轻女奴安置于农庄,一来可令其从事蚕桑纺织,创造价值,二来也是让她们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学习我大秦语言风俗,逐渐适应此地生活。

与此同时,少府已开始大规模招募那些无妻无产的宋地壮汉,进入少府辖下的各类工坊、矿场、筑路队劳作,给予其足以糊口的工钱和安身之所。

待一两年后,这些女奴适应此地,而那些壮汉通过劳作也有了微薄积蓄,便可由少府或地方官府牵头,撮合他们组建家庭。

如此,不仅可安数百万男丁之心,亦可新增数百万户为我大秦纳税服役之民,化潜在之乱为稳固之基,人口滋生,国力自当强盛。”

这番话说得条理清晰,眼光长远,不仅考虑了眼前的生产问题,更涉及到了社会安定和长远的人口战略。

厅堂内几位重臣闻言,都不禁微微点头,连一向与刘邦不太对路的范增,也下意识地捋了捋胡须,多看了刘邦一眼。

刘邦见赢宣神色平静,并无否定之意,精神更为振奋,接着禀报另一项政绩。

“陛下,还有一事。楚地少府农庄,借鉴了陛下带来的那几位能人所传授的土炕孵化之术,大规模孵化鸡鸭幼苗。近数月来,已累计向江南各郡县农户租赁出一千三百余万只鸡鸭幼雏。

农户只需精心饲养,待这些鸡鸭长大开始产蛋后,每租一只,只需向少府缴纳五枚禽蛋作为偿还,即可彻底拥有这些家禽。

据农庄管事估算,待这批家禽悉数产蛋,仅此一项,每年便可为民间新增肉食超过一亿斤,禽蛋更是不计其数。”

“此外,少府还同时向外租赁了数十万头经过阉割、易于育肥的猪仔。明年,臣计划将猪仔租赁规模扩大至百万头以上。如此一来,预计明年又可再为天下增一亿斤肉食。

因秦地传统农家饲养牲畜已近饱和,臣打算将后续孵育、繁殖出的多余家禽牲畜,优先租赁或售往新归附的韩、魏故地,助其恢复民生。

同时,也已应允部分自宋地迁来、颇有资财且熟悉商路的商人,可由他们出资向少府购买大量禽畜幼苗,转售至江南、蜀地等需求旺盛之处。

少府只收取本金,利润归其所有,如此可借商贾之力,更快推广畜牧,丰富各地食源。”

这一连串的数字和计划,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不再是冰冷的政令,而是切实关乎亿万百姓餐桌的具体措施。

利用新技术推广养殖,以租赁这种灵活的方式降低农户门槛,再通过商业网络加速扩散,层层递进,考虑周详。

赢宣听完,脸上终于露出赞许的笑意。

“好。能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实务中谋长远,方是为国理财之正道。刘邦,你执掌少府以来,诸事办理得宜,成效卓著,朕心甚慰。”

他略一沉吟,朗声道。

“赐少府令刘邦,白银一万斤,以为嘉奖。另,赐其家族子弟三人,入军事学院深造之名额。着宗正府,于宗室之中遴选贤良淑德之未婚女子,朕亲自为其赐婚。”

这三样赏赐,分量极重。

万斤白银是巨大的财富,军事学院的名额代表着未来的军界人脉和晋升之阶,而陛下亲赐宗室女为婚,更是莫大的荣耀和身份的提升,意味着其家族正式跻身帝国最顶层的勋贵圈子。

刘邦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猛地跪伏于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

“臣……臣刘邦,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臣必当竭尽驽钝,为陛下,为大秦,效犬马之劳!”

一旁的王绾、李斯等人也纷纷动容。

他们深知这位少府令能力出众,尤擅理财聚敛,却也没想到其政绩能如此迅速地得到陛下如此厚重的肯定和赏赐。

王绾抚须感叹。

“刘大人真是干吏能臣,于钱谷俗务中竟能做出这般大文章,老夫佩服。”

李斯也微微颔首。

“开源节流,富民强国,少府确是成效斐然。”

厅内气氛因这番厚重的赏赐而变得热烈了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