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他们现在根本还做不了整个安南的主的模样。这虽然是事实,但任务确实没完成。
然而郑椿也没办法再继续做得更多。大明现在还只是看着,如果激怒了大明,后果才是不堪设想。
昔年黎利反明,虽然把明人驱逐出去而建立了黎朝,但一样要跪着请降求封安南王。大明也许没办法一直直接管理着安南,可是发兵征讨把他们暴打一顿是不难的。
莫登庸篡了黎朝之后,也得请降、献册籍、献土体,来换得大明对他的支持。
如今郑氏父子也一样。
至于黎皇本人……傀儡罢了。对于这个妹夫,郑椿也只是希望能与他合作,尽快获得父亲拥有的权位。
如今父亲犹豫不决,内不能彻底打垮阮氏,外不能彻底铲灭莫氏。这样下去,安南什么时候才能“众望所归”?
想着回去之后必定要被父亲斥责一顿,他脸上阴晴不定,想着该怎么办。
或许大明皇帝说的先设使节馆是个契机……
从外滇过来的使臣走的则是陆路,经广西到云南。
而刚好又有黔国公父子与他们同路。
这一路上,来源复杂的各宣抚司、宣尉司使臣之中既有东吁王朝的直系人马,也有其中各司原先受大明承认的世袭家族人马。
路程既长,途中又是在大明境内,那么黔国公父子与哪些人性格合得来、多邀约饮酒,其他人也不能硬着头皮凑过去。
尤其东吁军已经进犯过数次大明、吃了败仗。
他们当然已经感觉到了潜在的危险,却只能回去之后再做对策。
而那些被迫或主动与大明国公走得更近的人,心里则有的忧惧,有的期待。
泰昌十年的秋天,风从大明吹向外滇和南洋,宛如无形巨手。将掀起什么样的风浪,或者拍碎哪些、扶起哪些,一切都还暂时看不见。
朱常洛则开始启程回京了。
来的时候纯粹坐船,回去的时候则走梅关道去江西这条更近的路。
至于龙舟,他驻跸于广州的这段时间里已经先行启程,准备在南京那边再与御驾汇合。
除了方从哲,孙传庭等理藩院的人则留在了广东。
先期参与南都的筹建,搭建好这理藩院南洋司的框架,等待几个藩国的正式回复而过去担任大明常驻钦使。
解经傅也留在广东,在这里主持南洋舰队的正式组建和东莞军工园的建设。
与此同时,在广东、江西、福建、浙江,已经有一些特别的商队开始向南京聚集。
这些商队里,船只或马车都很重,随行青壮极多,紧张而谨慎。
因为里面都是现银,大量的现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