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前线将士多出来几张嘴不成?
确实多出来几张嘴,那便是喂养这些前线士兵的民夫。
他们把粮食运到前线去,他们得吃粮。
但是这些精壮的民夫,他们可不产粮。
劳动力被拉到前线去了,田地没人耕种,自然导致粮食越打越少。
其实路途损耗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还是劳动力脱产。
要是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以保证将士既能在前线打仗,后方还有足够的人种田。
那国家就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可以无限制对外扩张。
但这在古代,是绝对没法实现的。
张燕在这次谈判中,取了巧,谈到了粮秣损耗问题。
却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百万黑山人口,并不是人人都要上前线作战。
他们有不少民众,是自给自足的。
你这是百万人,又不是百万兵。
怎么能把军事上的问题一并放在这上面讨论呢?
“……这不是河南所能负担的。”
李翊斩钉截铁的回复张燕,拒绝了他开出的条件。
而这自然也在张燕的预料之中,便问:
“那么郯侯能给出多少粮秣?”
“……三十万斛,这是河南所能给出的极限了,既是如此,我也得先请示刘将军。”
“李某自己做不得数。”
李翊信誓旦旦,故作为难。
显得这三十斛粮食,都已经是他咬紧牙关,下定很大决心才同意给的。
张燕牵唇一笑。
“这三十万斛粮秣,只怕不够前线将士打仗的。”
“九十万斛如何?”
“……不行,四十万斛,不能再多了。”
“若不然,河南情愿单打独斗,独自对抗袁绍。”
“至于足下麾下渠帅,任其自去耳,与我何干?”
李翊表现出强硬的态势。
仿佛自己所开出的这个条件,张燕不接受的话,他便要宣告谈判破裂了。
虽然两人的谈话时间不长,但流速却十分缓慢。
两人的大脑都在飞快旋转,拼命试探对方的底线。
尤其是张燕,他眯起眼眸,绞尽脑汁思考这究竟是不是李翊的底线?
这是一个商场谈判理论。
即当你走进商店时,买一件心仪已久的商品。
但它的价格却高出了你的预期,你知道这个价格肯定虚高。
你自己有一个最高能接受的价格,并且你也知道店主肯定也有一个最低能接受的价格。
通过讨价还价,你不仅想让商品价格低到你的预期,并且要尽可能接近店主的最低价。
因为越接近,你就省得越多。
而店主正好相反,
他想让商品价格尽量接近你的最高价,越接近他就挣得越多。
你知道这一点,你也知道他知道这一点。
但你们都不知道对方的底线到底是多少。
于是你们便会开始博弈,
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会不断抛出假的底线。
并且虚张声势,努力地让对方相信这就是你的底线。
到了最后,你们便会以交易破裂相互威胁。
若真交易破裂,这无疑会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你没买到东西,店主也没能挣到钱。
但你们都会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坦然接受这双输的局面。
以此来给对方施压。
这时,你会转身慢慢走向店门。
这是最紧张最考验的时候。
你会后悔,因为店主的价格你是能接受的,你在犹豫要不要回头。
店主也会后悔,少挣总比不挣好,他在犹豫要不要叫住你。
你每多走一步,气氛便会多紧张一分。
你们都忍不住想妥协,又都希望对方先妥协。
这就是此时张燕与李翊所面临的局面。
张燕是那个店主,李翊是这个买客。
但张燕的商品是独一无二,别处买不到的。
而李翊这个买主也是张燕在能力范围内,唯一能够找到的。
对于李翊而言,
黑山军拥有庞大的势力,不论战时或平时都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战时,它作为扎根于冀州西部的一根尖刺,能够很大程度的牵制袁绍的军力。
和平时期,若能将他们转化为普通民众,便能得到充足的劳动力。
若是去征剿,他们藏在大山之中,反而费力不讨好,颇费钱粮。
对于张燕而言,
袁绍与他不死不休,张燕几乎不可能跟袁绍达成和解。
但他又不是袁绍的对手,只能寻求外援。
放眼周边,唯一能够跟河北抗衡的,只有曹刘的河南。
若是谈判破裂,
李翊会失去一根尖刺,并且黑山军有不少人会被袁绍吸附,间接资敌。
张燕则无法继续管理百万黑山人口,各自作鸟兽散。
张燕自己也极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转而投于乡间为盗,不复今日好局。
显然,双输局面是两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两人都在等对方先妥协。
此时大堂内气氛,仿佛凝固一般。
堂内的主角虽只两人,但周围食客就也都跟着紧张起来。
不知谈判的结果,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而告终。
突然,一道炸雷般的声响,自堂外传出。
“五十万斛粮!”
“不知这个数目,张将军能不能接受?”
就在大伙儿都在屏气凝神,跟着紧张之际,竟全都被这堂外的声音给惊扰。
正要起身看,是哪个胆大之徒敢来搅扰之时。
只见来人于万丈夕光中走来,
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臂颇长,面相颇为厚重威严。
李翊见此,赶忙上前施礼。
“……主公,怎的亲来了?”
刘备笑着拍了拍李翊的肩膀,“备若不来,只恐军师疲于应付黑山来客。”
李翊正色答,“若再给翊半个时辰,黑山之众已尽附河南矣……”
呵呵~
刘备温声笑道:
“军师这些时日,颇为忧劳河北事务,又要兼管河南军政,大是辛苦。”
“备适才刚刚处理完几个无知小辈,闻说军师正于州府接待冀州来客,便过来看看。”
“……看看汝这小郎,会捉燕儿不会。”
最后一句,显然已是开玩笑。
刘备平日本不苟言笑,但唯独在李翊面前例外。
尤其李翊平日太忙,每日两眉紧锁,令刘备看了颇为心疼。
遂每每在李翊面前时,刘备都会尽量以宽松活泼的方式,让李翊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故李翊即便是提及河北之事时,刘备也多不甚关心,只盼李翊少些负担。
“……哈哈,翊这点皮毛小伎,如何敢在主公面前献丑?”
“主公快里边请!”
李翊弯唇一笑,将刘备请入堂内。
两人适才的谈话,俱在堂外,堂内之人尚不知发生了何事。
李翊便又为众人介绍,说道此人便是徐州之主。
汉左将军,下邳侯,领徐州牧刘备刘玄德是也。
众人闻说是主人家到了,遂纷纷起身施礼。
“见过刘将军。”
“见过刘将军。”
“……刘将军幸会。”
众人见礼之时,又兀自打量刘备形貌。
果真如传闻中说的一般,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貌甚异。
“……这位想必便是张将军了。”
刘备走至张燕身前见礼。
张燕连忙还礼。
刘备执其手,一脸真诚地说道:
“闻说张将军,因轻勇走趫捷,故军中号曰‘飞燕’”
“时人皆谓之张飞燕。”
“备走南闯北,识遍天下英雄,今日见着张将军。”
“方知何谓气概参天,雄烈过人。”
张燕被刘备握住手,与之对视,见其言语真诚,便道:
“刘将军过奖了,燕实不敢当此美誉。”
“……呵呵。”
刘备牵唇一笑,四目相对,坦诚说道:
“方今雄豪并起,将军能以一乡之众,合黑山百万之民。”
“威震河朔,播名天下。”
“如何当不得这般赞誉?”
唔……
虽然明知这只是刘备的客套话,但由于他说的太过真诚。
以至让张燕这个老油子都颇为感动。
李翊在旁侧看着,不由暗叹了一口气。
你说你,跟我谈早早答应不好吗?
非要逼我徐州出动大汉魅魔,你才肯服服帖帖是不是?
看见张燕那已经半沉沦的样子,李翊知此事已经成了一半了。
刘备的话还在继续:
“……今袁绍拥四州之地,民户百万。”
“虽号为大将军,终因权夺利,未有心系王室。”
“备料其久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
有其君,必有其臣。
刘备上来跟李翊的话术套路,几乎如出一辙。
都是先踩一脚袁绍,把他打成反贼再说。
只不过刘备比李翊扣得帽子还狠,
李翊只列数了袁绍的罪状,刘备直接把袁绍打成是跟董卓一样的反贼。
这个标签就太狠了。
当然了,刘备完全有证据。
毕竟袁绍想拥立刘虞为帝这事儿,众人皆知。
尤其刘备当时还在北方,对此事知之甚细。
你说天子尚在,你袁绍竟敢拥立刘虞为帝。
不是董卓是什么?
就算这件事最后告吹了。
那也是人刘虞心存汉室,识大体。
跟你袁绍这个反贼没关系。
玩儿政治嘛,
就是得会扣帽子,罗织罪名。
其实,细数历朝历代你都会发现,这些政治人物最喜欢的就是扣帽子。
他们能把一件很小的事,说成是一件很严重的事。
又能把一件极为严肃的事,尽量去淡化它所造成的影响。
总之就是,怎么有利于自己怎么来。
现在河南与河北别说是两边的领导人了,就是两地的百姓都知道。
两地开战只是时间问题。
在热战开始之前,自然是先冷战。
尽量给自己造忧,增加舆论优势。
河南这边,指责袁绍不遵王室,不缴钱粮,是叛逆。
河北这边,指责曹刘挟持天子,虐杀忠臣,是汉贼。
反正,谁掌握话语权,谁就能赢得冷战。
“张将军乃先帝所封的平难中郎将,断不能与反贼为伍。”
“待到来年开春,我河南便要对河北用兵。”
“到时候恳请张将军务必助备一臂之力,备感激不尽!”
刘备紧紧拉着张燕的手,双目对视,一脸真诚地说道。
“事若就,备为上奏天子,表奏张将军的功绩。”
“以张将军之功,封侯拜将,自不在话下。”
“只要张将军点头,备即刻将五十万斛粮秣送上贵府。”
“另去陈地,请一道圣旨,以作讨贼文书。”
“张将军奉圣旨讨贼,应能安抚黑山众部渠帅。”
“……不知张将军意下如何?”
唔!
张燕眼眸一蹙,心中思绪万千。
望着刘备那诚恳厚道的神情,实不忍相拒。
……
……
(兄弟们看一下下面作家的话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