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什么情况?袁崇焕又被拿出来鞭尸了!
回首望去,东宫依旧灯火通明,郑小妹站在宫门前,目送着父亲离去。
直到郑芝龙和郑成功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线之中,郑小妹这才转身回到了东宫。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是有了几分醉意,躺在床上没多久便睡了过去。
第二日,在朱慈烺的安排下,崇祯也召见了郑芝龙。
皇宫中,郑芝龙受到了极高的礼遇,还被留下和崇祯共进午餐。
这个消息在朱慈烺的推波助澜下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
整个京城的勋贵和官员都知道了大明南安侯进京的事。
当日下午,侯府门前车水马龙,勋贵们纷纷前来拜访,郑芝龙自然也是笑容满面地接待着众人。
因为他心中清楚,这一切都是朱慈烺的默许。
而郑家,也将借着这股东风,在大明的朝堂上站稳脚跟。
京城的九月,烈日依旧高悬于天空之上,将整座城池炙烤得如同蒸笼一般。
红墙黄瓦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目的光芒,街道上行人匆匆,扬起阵阵尘土。
有人抬头看了一眼头顶的太阳,忍不住抱怨道:
“都这个时候了,这鬼天气怎么还这么热?看来今天冬天会比往年更冷了!”
说罢,他随即准备前往大明国营商店,打算再囤积些蜂窝煤以便冬天使用。
毕竟不用想要知道,这玩意儿到冬天的时候可就不好买了。
另一边,郑芝龙站在自家侯府的庭院中,望着头顶那炙热无比的太阳,心中一时间感慨万千。
此次京城之行,一晃眼便过去了五天,如今,终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
虽说这京城远比福建更为繁华热闹,可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遥远的福建。
更何况,眼下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办,那就是郑成功挑选合适的亲兵随他一起去朝鲜驻兵。
毕竟郑成功即将孤悬海外,到时候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不可控的事情,而这个时候亲兵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在关键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为了主人去死!
临行前,郑芝龙再次去拜见了朱慈烺和崇祯。
虽说一早就知道了郑芝龙并不缺钱,但崇祯还是象征性的赏赐了一些金银财宝,除此之外还册封了郑芝龙的夫人为一品诰命夫人。
在旁人眼中,郑芝龙无疑是圣眷正隆,深受皇帝的器重与信任。
离京那日,晨曦初露,阳光洒在京城的街道上,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朱慈烺带着郑成功及郑小妹,亲自将郑芝龙送至城外。
郑芝龙看着眼前这三人,心中满是感动。
朱慈烺温声说道:
“岳父大人此去一路顺风。”
郑芝龙连忙抱拳,恭敬地回应:
“多谢殿下关心!”
随即郑芝龙又看了一眼儿子和女儿,这才翻身上马。
伴随着一阵马蹄声响起,郑芝龙的身影逐渐远去。
而朱慈烺一行人,也在望着郑芝龙远去的身影许久之后,才缓缓返回东宫。
时光流转,几日之后的一个清晨,东宫之中,朱慈烺坐在书房内,案头摆放着堆积如山的奏折与文书。
他手托着下巴,眼神略显疲惫,正思索着眼前这份折子如果处置的时候,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下一秒,只见马宝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禀报道:
“太子爷,李若琏李大人求见,还带来了毛文龙的三个儿子,此时正在殿外等候!”
朱慈烺听到这话,微微挑眉,脸上并未露出太多意外之色。
其实早在两天前,毛文龙的二儿子就已经来到了京城。
只是朱慈烺心中早有盘算,他想等三人全部到齐之后再一起接见,因此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如今既然他们都已到京,那也确实该接见他们了。
想到这里,他轻轻点了点头,道:
“带他们进来吧。”
不多时,李若琏便领着三个二十来岁的男子踏入书房。
只见这三人身形挺拔,虽身着朴素的衣衫,却难掩身上的英气,赫然便是毛文龙的三个儿子。
一见到朱慈烺,三人便急忙下跪磕头,声音洪亮而恭敬:
“臣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的目光在三人身上一一扫过,随后这才温声说道:
“都起来吧。”
随即,三人这才缓缓起身,脸上虽努力保持着平静,可那眼中闪烁的喜悦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因为他们早已得知朝廷此次召他们前来的目的。
这些日子以来,一想到父亲毛文龙即将被平反,还要被追封侯爵,他们便激动得难以入眠。
曾经父亲含冤而死,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在世人的异样目光中艰难生活,可如今,沉冤得雪的日子终于要来了,这份喜悦,又如何能轻易压抑?
朱慈烺看着眼前这三个满怀期待与激动的年轻人,不禁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愧疚与无奈道:
“想必这次朝廷召你们进京的事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
“既如此,本宫也就不多说什么废话了。”
“总而言之,以前确实是朝廷和父皇对不起你们,让你们的父亲蒙冤至今,本宫在这里代表朝廷和父皇向你们道歉。”
和崇祯不一样,朱慈烺可没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在他看来,错了就是错了,即便是皇帝错了也要承认。
说什么皇帝承认自己的错误会影响皇帝的威信,这在朱慈烺看来是很操蛋的事情。
对他而言,真正能影响皇帝威信的事情,只取决于皇帝手里有多少把刀、以及这些刀够不够锋利!
当然,崇祯是不会懂这些的。
与此同时,毛文龙的儿子们听到这话,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悲伤,但他们还是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毛承禄情绪激动,忍不住大声说道:
“殿下莫要如此说,这不是朝廷的错,也不是陛下的错,而是袁崇焕这恶贼的错!要是他还活着,我一定要让他碎尸万段,报杀父之仇!”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神中迸发出熊熊的恨意,仿佛要将袁崇焕千刀万剐才能解心头之恨。
他的两个弟弟也是紧握双拳,眼中满是愤怒与不甘。
不过可惜的是,袁崇焕早已被凌迟处死,他们纵有满腔仇恨,也再无报仇的机会。
朱慈烺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冲着一旁的马宝招了招手。
马宝立刻心领神会,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早已备好的圣旨走了过来,随后缓缓打开,高声道:
“毛承祚、毛承禄、毛有杰接旨。”
三人听到这话,急忙再次下跪,神情无比紧张。
下一秒,马宝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忆昔东江镇总兵毛文龙,披肝沥胆,守疆卫土,于皮岛孤悬之地,独撑危局,率孤军而御强虏,设奇阵以掣敌锋,使建奴不敢轻举妄动。
数年之间,辽东稍安,其忠勇可昭日月,其功绩当载史册!
然奸佞袁崇焕,矫诏擅权,蒙蔽圣听,竟行鸩害忠良之举,致毛文龙蒙冤而逝,忠魂含恨,令朕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今真相大白,忠臣冤情得雪,特为毛文龙平反昭雪,追封其为东江侯,赐谥号‘武愍’,享太庙春秋祭祀。
其爵位由长子毛承祚承袭,世袭罔替,次子毛承禄、三子毛有杰,皆封游击将军,以彰其门。
望毛氏后人承先辈之志,效命疆场,为我大明再立殊勋!
钦此!”
不得不说,这道圣旨简直堪称又臭又长,比以往崇祯下发的圣旨都要长的多。
朱慈烺第一次看到这道圣旨的时候也有些懵逼,他不是没看过崇祯封赏的圣旨,但无论哪一次都没有这么长。
之前的封赏圣旨基本上也就不过百字,可这次却将近三百多字。
朱慈烺心中明白,这大概是因为崇祯对毛文龙心怀愧疚,才会在诏书中如此详细地阐述毛文龙的功绩,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
随着圣旨宣读完毕,毛文龙的三个儿子早已热泪盈眶。
泪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滴落在地上,此时他们心中的激动与感慨,简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父亲的死,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昭雪,家族也迎来了新的希望与荣耀,多年的等待与坚持,在此刻都有了意义。
下一刻,三人赶忙再次拜谢。
“臣接旨,拜谢陛下圣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来按照原本的计划,这道圣旨是要在明天上朝的时候,由崇祯亲自宣布的。
只不过刚巧这道圣旨目前还在东宫,所以朱慈烺就先拿出来了,也能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提前感受到朝廷的诚意。
紧接着,朱慈烺看着三人道:
“都起来吧,本宫还有别的事情要跟你们说!”
三人听到这话,这才赶忙站了起来,然后等待着朱慈烺接下来的话。
只见朱慈烺的神色开始变得严肃起来,随后正色说道:
“本宫也不瞒你们了,如今朝廷之所以要为你们的父亲毛文龙平反,还有为他追封爵位,除了感念你们父亲之前的功绩之外,还因为另外一件事情。”
朱慈烺说着,便将朝鲜使臣来到了大明求助,以及大明针对朝鲜以及建奴的谋划都说了出来。
反正眼前的三人也都不是外人,没什么好隐瞒的。
而三人听到这话之后,瞬间也是恍然大悟了起来。
紧接着,朱慈烺继续说道:
“总而言之,朝廷即将在朝鲜驻军,位置很有可能就在皮岛,而你们的父亲毛文龙,曾经在皮岛有着极高的威望。”
“所以本宫希望毛承禄、毛有杰你们二人能够跟随大军前往朝鲜,帮忙收复你们父亲毛文龙曾经的旧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