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2章 别听他打什么机锋  大宋悍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2章 别听他打什么机锋

“杨太监,我这个人就喜欢交朋友。”

宋煊把手缩了回来:

“天气炎热,你亲自跑一趟通知我,我请你喝杯凉浆,你难不成还要拒绝不成?”

“不敢,绝对不敢。”

杨怀敏手里握着金叶子,十分赞同宋煊的话。

一片金叶子,对他而言不多。

可这也得分谁送的啊!

依照杨怀敏对宋煊的了解,他能当众不卖顶头上司陈尧佐的面子,送茶水费的规矩,他应该不清楚。

杨怀敏在宋煊家乡也打听过宋状元是宋城及时雨,与人交朋友从来不看他有钱没钱,还舍得往外送钱。

今日总算是见识到了。

以前矜持个什么劲呢?

早知道,就早点跟宋状元结成盟友了。

“这帮秃驴不少人都在东京城内有宅子有老婆,而且还不止一个,他们没钱,谁能相信呢!”

“不错。”

听到这话杨怀敏也是心里十分不得劲。

他们这帮秃驴苦没吃到多少,也没受什么罪。

反倒个个肚满肥肠的,没杀了他们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宋煊借着刘娥的名义已经把她绑在战车上了,这口锅她是想要背的,如此收买禁军的好机会,她如何会放过?

尤其是现在赵祯渐渐长大,起了心思的人不少,又不用她一文钱,宋煊就把事情给办了。

刘娥如何能不认为这是宋煊的“投名状”?

“若是宋状元遇到了什么困难,一定要通知我,我自会在大娘娘面前说个清楚。”

“好说,等我想个法子之后,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必定先通知杨太监。”

杨怀敏连连点头。

宋煊也不再多说什么,把他送到门口。

杨怀敏嘴巴都没有合上,笑呵呵的走了。

宋煊瞧着他远去的背影,在大娘娘身边有个耳朵把消息传出来,也是不错的。

大家互惠互利。

不过是拿点小钱做事。

待到杨怀敏走后,于高汇报说樊楼送来的罚款太多了,地窖还是不够用。

宋煊想了想吩咐道:“挖什么洞,藏富于民得了。”

“啊?”

“中秋节福利提前发给大家,你立即弄个名单出来,基础就每个人发五贯钱,按照平日记下的功劳再给予补贴,看管钱库的名单上的人,我会亲自安排福利。”

“最后把雪酒给分了,立即采购一批盛酒的葫芦去,平日也可以挂在腰间盛水用。”

于高当真是没想到宋煊会有这种法子,当即拱手道:

“喏。”

“对了,顺便采购一批米来,存放在仓库当中,待到大娘娘过生日的时候,普天同庆,给县衙里的人都发一发。”

于高面对宋煊如此高福利的操作,惊的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了。

“是,属下这就去办。”

“对了。”

宋煊又想起一件事来:“把郭恩的名字列在第一个,给他们娘俩二十贯。”

郭辛的丧葬费都是县衙出的,还另外给了一笔抚恤的钱。

于高听到宋煊的吩咐,愣了一下,再次拱手:

“属下明白了。”

待到吩咐完了后,宋煊回去写了点东西,顺便叮嘱桑怿小心点。

近日开封县的政策起到了作用。

有效的遏制住了无忧洞这一伙子黑恶势力的收入。

他们极大可能会来县衙弄钱。

“大官人放心,有我在,在,定然叫,叫这帮贼子,有来无回。”

“嗯,我是信你有这个能力的。”

宋煊把册子递给他:

“这是你们这些看管钱库之人的补贴,总归是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又无时无刻面临着金钱的诱惑。”

“我听闻一些库管的绝招是把银锭塞在菊里偷着带出去。”

桑怿哦了一声。

库房地下的钥匙,他有一个,宋煊这里也有一个。

只有两把锁同时打开,才能进入。

像这种藏钱法子,桑怿当真是没有听说过。

他接过来一瞧,也是颇有些惊诧:

“大官人,这钱,钱给的有点多,多了。”

“无妨,就当作是赏给大家没有见钱眼开,偷拿偷用的良好品格,通过了考验。”

“况且这种差事跟坐牢没什么区别,多给些赏钱,那也正常,你就说是自己向我申请为大家争取的福利。”

“啊?”桑怿连连摇头:

“这,如何能行?”

“就这么办,夜里我又不会在这里与你协力抗贼,你就听我的,免得到时候真遇到事了,他们不听你的话。”

宋煊让桑怿拿着册子去说一说这个好消息。

总归是要帮他收拢人心。

毕竟堡垒最容易在内部攻破。

无忧洞在县衙里安插的眼线,宋煊根本就没有思路,他也没瞧见有人挂着铜钱。

想必这些进入官府部门的人,是不会挂这种特征的。

免得被其余无忧洞的同伙发现,从而暴露了。

桑怿在门口迟疑了一会,推门进去,才按照宋煊的说辞磕磕巴巴的说了。

引得众人一阵欢呼雀跃,不断对着桑怿说着感谢的话。

桑怿能力是强,但是在为人处事上,还是有些差距的。

如今他为了众人的福利,在大官人面前“据理力争”兄弟们辛苦的话,都可以想象出来他说话有多磕巴,还没有放弃。

中秋节福利提前发放的消息,不胫而走。

每个人脸上都露出笑容,至于驿站、巡检司也都有人派去提前通知,让他们做好准备。

到时候按照名册来发放。

如此,也算是杜绝吃空饷的人。

宋煊智斗大和尚的消息,也被传播开来。

在家养病的开封府尹陈尧佐,听到儿子陈象古的说辞,他端起茶杯饮了一口:

“宋十二是个贤才,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爹,你都被他气成这个样子了,连王澥都被他判决,朝廷立马就通过给他当众处斩了,你还夸奖宋煊?”

陈尧佐只是觉得可惜。

韩琦那小子跑到外面去享福,留下宋煊在东京城与自己作对。

事情的发展几乎都不受他的掌控。

想他陈家在东京城也极为兴旺,一个是翰林学士,一个是开封府尹,将来位居宰相,那也是板上钉钉之事。

未曾想韩琦不愿意,连这个同窗好友都在帮他。

这些个年轻人,可真是初出茅庐,天不怕地不怕了。

陈尧佐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没有这种冲冠一怒为朋友出头的志气了。

他确实是欣赏宋煊,可发展到如今,双方握手言和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爹,我听闻有人放言费五百两黄金刺杀宋煊,有人说是咱们家干的,会不会是三叔父他?”

“不可能。”

陈尧佐是了解自己三弟的,虽然做事冲动,但绝不会做出这种无脑的事情来。

“我与宋煊之间虽有争斗,但也只是结怨,绝不会发展到仇杀。”

陈尧佐瞥了儿子一眼:

“我与他都是士大夫,若是此事开了头,将来陈家也会被如此针对。”

“你们几个最好不要往上面去想,否则后患无穷。”

陈象古没有入仕,也年轻,容易冲动,面对他爹的提醒,轻微点头。

“可是那宋煊越干越好,总会针对咱们家的。”

陈尧佐瞥了儿子一眼,干得好可不一定提拔的快。

宋煊做出如此多的事情来,将来拉清单可太容易被针对了。

更何况他不可能对大娘娘臣服的,当个知县就已经令人极为难堪,连大娘娘都无法掌控他。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短时间内就身居高位呢?

像宋煊这样有能力的人,性子自是要被狠狠磨砺一番,才能够被提到朝廷中枢任用。

所以陈尧佐丝毫不在意宋煊将来会如何,至少他有自信,自己能够比宋煊早一步到达相位。

那个时候,宋煊还在外面磨砺,想回来都没得机会呢。

“在这东京城内,不会有空穴来风的消息,必然会有缘故。”

陈尧佐站起身来溜达了两步:

“宋煊他步子迈的太大,太散,想要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必然会侵犯到许多人的利益。”

“刺杀他的谣言兴许就是进一步的警告,若是他就此收敛,兴许也就平安无事。”

“若是他不知好歹,必然会有人针对他的。”

“越是这种时候,我陈家就越不能掺活进去。”

“特别是你,在外面与人厮混的时候,切不可总是提宋十二的不好,免得被人给利用了。”

“谁知道他们接近你,背后是何等的算计?”

“爹,我也没那么傻。”陈象古为自己辩解着。

“是啊,但是你也没有那么聪明。”

陈象古说不出来话。

陈尧佐叹息一声。

如今他总算是理解什么叫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总归是自己儿子在某些方面不如人家。

而且光靠着学习,就算事拍马也赶不上的。

一想到这里,陈尧佐又忍不住叹息。

想他陈氏三兄弟都如此突出,奈何儿孙辈却没有一个能扛起陈家大梁的后继之人。

等他们兄弟二人百年之后,陈家还能在大宋有如此盛况吗?

这也是当初他为什么要坚持把韩琦招为女婿的深层原因。

实在是家里儿孙不争气,只能从外招一个争气的女婿,防止家族势力逐渐落寞下去。

虽说门阀世家早就被消灭的七七八八,许多读书人出身在大宋都占据了位置。

但前面的士大夫们都不余遗力的培养自己子嗣,利用姻亲构建亲密关系。

长此以往,陈尧佐判断,今后黎民百姓之家的子嗣,会越来越难以在朝廷当中站稳脚跟。

宰相的儿子成为宰相的几率才是最大的。

……

对于大相国寺的不给继续提供借贷的事,宋煊倒是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把大宋律法给请出来。

就算许多人都不知道大宋律法管什么,也一般用不到律法,但它就在那里摆着。

看你会不会用。

于是班峰直接拿着开封县的传票,把大相国寺的方丈给请到县衙里来。

赵祯精神抖擞的一早来到开封县衙,日常跟着练武,就在那里处理政务。

同时瞧见了给予开封县属下中秋福利的事情。

着实是让赵祯大开眼界。

钱可真是好东西啊。

可惜自己的小金库没钱,也没法子拉拢禁军,只希望樊楼的生意能够好上去,方能有机会分润红利。

如此一来,自己也算是有些底气。

十二哥所言,钱是男人胆,当真不错。

此时厅外已经开始清点钱财,准备分发了。

周县丞亲自带着人分润雪酒,务必全都是一壶倒满。

若是出现半壶,那是绝对不成的。

整个开封县的吏员以及衙役们个个兴高采烈,摩拳擦掌的。

宋煊先去了枢密院一趟,把汇总的账本拿了回来。

等他还没踏进大门的时候,齐乐成连忙过来迎接,顺便帮宋煊牵马。

“大官人,您表弟已经早早就到了。”

“嗯。”

宋煊应了一声。

他知道赵祯是非常渴望处理政务的。

可惜在皇宫当中施展不开,只能来自己这个小小的县衙过过瘾。

待到宋煊进入大门后,周遭吏员以及衙役,自是极为殷勤的上前问好。

宋煊轻微颔首,并没有多热情的回应。

这帮吏员也觉得太正常了。

纵然是大官人给他们摆脸色,他们也都得反思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毕竟大官人他是真的顾及旧情,郭辛因公而亡,中秋节的赏赐都有他儿子郭恩的。

放眼整个大宋,上哪里去找这种待遇去啊?

大官人就算是做事凶悍,那也全都是优点,而不是缺点!

“大官人。”

周县丞连忙上来行礼:“钱财正在清点,雪酒也都在分装。”

“嗯。”

宋煊应了一声,看着他们分装,打趣道:

“干活的时候不要偷喝啊。”

“不敢,我等不敢。”

“哈哈哈。”

宋煊脸上带着笑:

“总归是给兄弟们搞了点福利,待到大娘娘过寿以及过年的时候,还会有的。”

众人瞧着即将吃到嘴里的大饼,以及未来的大饼,对宋煊说的话,觉得比圣旨还要好听。

不说发钱的事,单是一位状元郎说跟你称兄道弟,就足以让你脸上有光,谁能拒绝?

“多谢大官人。”周县丞到底是在官场浸染多年:

“我等在县衙任职多年,自从大官人来了之后,才算是能吃上两口肉,喝上这雪酒啊。”

“是啊是啊。”

众人自是一阵感激的话,全都扑面而来。

宋煊摆摆手听腻了,直接去了后堂。

赵祯抬起头来:“十二哥,你这钱发的可够多的。”

“哥们有钱,啊不对,是县衙有钱。”

宋煊坐在椅子上:“哪有让人光拉磨,不给吃饱饭的。”

“好家伙,这发的钱可比禁军一个月发的俸禄都要多了。”

赵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得亏你收买的不是禁军,要不然大娘娘都得忌惮你了。”

“忌惮我做甚?”

宋煊给自己倒杯茶水:“我又没有威胁到她的统治,除非我位列三公,学那董卓的做法,她才会忌惮。”

“哈哈哈。”

赵祯放声大笑,觉得宋煊实在是过于说笑了。

宋煊把账本给赵祯递过去。

赵祯仔细瞧了瞧,禁军去借贷,其实四家寺庙总归借出去四十九万七百八十九贯。

像王珪、狄青那样敢借一两千贯的人,始终是少数人。

几十、上百贯才是少数人。

就算有枢密使去交代,他们也害怕自己把钱给枢密院交一半,自己剩下的一半,最终还要给寺庙还回去,还得自己还高额利息。

赵祯抬起头:“十二哥,禁军的人胆子也太小了些吧?”

“上好的赚快钱的机会,摆在眼前,他们都不珍惜。”

“大家想的不一样罢了。”

宋煊对这个数字也颇为不满意。

如此轰轰烈烈,那么多人,就借了不足五十万贯。

大相国寺每年光是出租房间以及摊位,就能收入三四十万贯。

这可是纯利润啊!

大相国寺是开封最大的商业中心。

每月开放五次万姓交易,按照区域划分,好的位置就相当于学校的小卖铺,租金高的不是一星半点的。

田地租金收入、香火钱、赏赐钱。

最为赚钱的放高贷,这个账本官府无法掌控。

赵祯不解为什么大家想的不一样。

明明是好事,可是他们为何觉得不是好事?

就在赵祯细细思索的时候,班峰把大相国寺的方丈给邀请过来了。

方丈身边跟着住持,毕竟他们对宋煊邀请过来,十分的忌惮。

又唯恐方丈不背锅,所以请住持相随。

老方丈倒是无所谓,宋煊说什么他倒是都能答应,只是寺庙当中,自己又做不了主。

他们早就用金钱,把许多僧人给笼络在一起。

方丈说是傀儡有些过了,当成活招牌对大相国寺也是极好的。

方丈进来之后,先是念了句佛号,主动行礼。

“大相国寺谁说了算?”

颇为高胖的住持连忙说是清瘦老头方丈说了算。

他们师兄弟已经商议过了,什么事都放在师父的头上,若是他能够坐化烧出佛骨舍利来。

那也能让大相国寺的形象更上一层楼,兴许能够以此来迫使朝廷继续追查下去。

一想到这里,子远大和尚就松了口气。

既然开宝寺那辟谷之事被当众拆穿,我等佛骨舍利,想必你宋十二聪慧,也毫无办法!

“你出去。”

宋煊指着一旁的住持:“本官只请了大相国寺主事方丈的来商议。”

“这?”

方丈不言语,只是站在那里。

随即住持被齐乐成一瞪眼给请出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