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孝一心外放,近来对大秦的山川地理很是下了一番苦功,闻言立刻有所明悟。
他躬身一礼,才走到屏风前,以手指点:
“陛下一战定乾坤,驱朱贼於东都之外,如今天下十六道,我大秦据河东、关內、陇右、剑南、黔中。”
“朱贼狂悖,必会再起战端,当务之急,是收服诸镇,掌控兵马钱粮,以充实中央。”
“河东、关內、陇右地接京畿,陛下神威所至,自然顺服。”
“黔中多生番蛮夷,山多地少人贫,如一鸡肋,可日后再议。”
“然剑南道则不同。虽群山环绕,但商贾繁荣,沃野千里,十分富庶。”
“蜀王王建,志大才疏。虽萤火无损皓月之光,但若在背后兴风作浪,也是一块恶疮。”
李存孝手指游移,落在了剑南道以北、陇右道以南的狭小交界地。
“文州、抚州,在蜀地群山之外围,控扼剑门关咽喉。”
“若有一宗师在此,足以震慑王建,还能顺手把雪山上的生番敲打,使其上贡称臣。”
“唯一可虑者,是群山之中多妖魔,大军难以铺开。”
“不过若有精兵镇守,再有一批精熟丹师,那反而能以妖魔为资粮,向京畿源源不断输送丹药.”
李存孝说到此处,似乎一下子“恍然大悟”,主动请命道:
“陛下若首肯,臣愿镇守文州抚州,牵制蜀中,除魔製药”
“不可”,李翼圣看对方一点就通,心中越发满意,嘴里还是推辞。
“此次大战,你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功莫大焉,正该以美官封赏。”
“如何反配蛮荒之地,与被毛戴角的畜生混跡?这不是善待功臣的道理。”
李存孝看对方推辞,反而知道这把稳了。
一边再三请求,一边朝李贤使眼色,后者立刻丝滑插入,两人一同恳求,李翼圣才勉强答应下来。
“既然你再三坚持,朕就从你所请。等年末登基改元之后,我让契此法师与你一道前往文州抚州。”
“多谢陛下!”
李翼圣摸著络腮鬍,显得心情极好,说话又恢復了往日的隨意。
“皇帝不差饿兵,你有什么需要的,无所不允。”
李存孝自然不会傻乎乎地狮子大开口,闻言思索片刻方道:
“臣之前与陛下约定,请募华阴之民为兵,这话还算数吗?”
“君无戏言”,李翼圣大手一挥。
“赴任地方之前,你在兵部和户部的差遣都给你留著。”
“只要不过一军之数,招募多少,你看著办。”
李存孝赶紧谢恩,心里却想,人当了皇帝,就爱试探臣下。
一都两千人,五都为一军万人。
但李翼圣夸得下海口,华阴县一个县城却不可能找出这么多青壮,尤其是在之前半年战爭中数次增补兵力钱粮的前提下。
他自己就是后勤大管家,哪能不知道朝廷的家底?
据李存孝估计,至多招募两都四千人战兵,了不起再募一都两千人为辅兵、工兵,就达到极限。
这既是朝廷府库的安全线,也是大爷党和三爷党等人的安全线。
让一位宗师,以及一位有望宗师的丹师,独领一万大军?
大饼罢了。
“你出身圣地,培养道兵的法门想必不缺,但习武离不开丹药。”
“舍利塔中还有一批妖魔,也给你一併处理。”
李翼圣说著,五指摊开,一道宝塔的光影在掌中扭曲,化为钥匙。
“有此物在,你在京师任何地方,都能够出入舍利塔。”
说著,金色的钥匙便自动飞到李存孝的蹀躞带上掛住。
李存孝对此自然满意。他之前就想过要改良道兵和配套秘药,只是还差一笔煞气,这来得倒是很及时。
估摸著李翼圣的封赏到此为止,李存孝就要行礼告辞。
然而就在此时,犹如实质的目光好似群山压在肩头,他仰头而视,只见独眼中似乎有诸佛安坐,自须弥垂眸:
“其他太保跟隨我,都各有所求。”
“封王裂土,位极人臣所求不能满足,自然生嗔恨,无非多少而已。”
“你跟隨我不过半年,事事尽心竭力,就算发配蛮荒之地也毫无怨言。”
“是得了道门三昧,別无所求;还是所求甚大,权且隱忍?”
“李存孝,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低沉之声,似佛陀大雷音,直达心中最深处。
有那么一个剎那,李存孝生出一种和盘托出的衝动。
然而泥丸之中,昊天灵相忽然震动。
天地海三坛勾连,似一三角,自成天地,顿时將元神中的悸动平復下来。
『靠!老傢伙不讲武德,偷袭我这个小辈。』
李存孝回过神,看著那双似乎勘破轮迴的眼睛,惊出了一身冷汗。
李翼圣使出这种手段,若不能让他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考验就还没结束。
在大宗师面前说假话的风险太高,只能选择性地说一些真话。
“留在中枢固然权势炽盛,但我更想早日成为宗师、大宗师,以报师仇。”
“外放地方,磨礪武道,本就是我渴望的,就算陛下不说,我也会主动提起。”
李翼圣一愣,眼中异象消散,隨后哑然失笑。
在他看来,这回答可以说十分符合对方身份。
但凡天骄,哪个不是自命不凡?
才二十岁,已经想著打破罡煞,成为宗师、地仙。
可修行如登山,一步一重天,哪有这么简单?
等李存孝成为宗师,只怕他都已经一统天下,朱全忠坟头草都有一丈高了。
不管怎么说,少年心性,加上李思远和李存旭越发明显的针对,李存孝想要外放,的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契此本人也不是野心之辈,让其坐镇西南,至少几年之內,不会有什么动盪。
“你倒是性情”,李翼圣放鬆了警惕,看著冷汗岑岑、艰难通过考验的李存孝,终於给出了最后的封赏:
“王建既然是大秦臣子,那每年也该上缴赋税,这件事我交给你来办。”
“无论收上来多少,我都允许你截留一部分自用。”
“存孝,你天资横溢,我不会让你埋没在蛮荒之地。”
“等下一次回京,我必封你为宋王。”
“三郎当为前锋,为我收回两河腹心之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