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347东西对峙,独向西南
“高门弟子,家风教化,果然不凡。”
“有诸位的族中俊杰相助,或许三五年內,我麾下便能多一支精兵劲旅。”
“存孝嘴拙,只愿將来能与各位守望相助,不忘今日情谊。”
点將台上,李存孝与长孙辅、尉迟沐等人审视著下方操练的军士。
其中有一些人,无论精神气质,还是气血强度,都和那些皮肤粗糙的汉子们明显有差別。
这些人大多三十上下,修为黄庭境界,在指挥下属时,从容不迫,发號施令颇有法度。
不过眉宇之间,也带著些许傲气。
“使君如何这般言语?如今正是乱世,建功立业之时。”
“好男儿沙场取功名,是我们要感谢使君,给了这个机会。”
“毕竟大太保和三太保他们,对京师旧人多少还是有些成见。”
长孙辅还是那般长袖善舞,这一句话出口,倒也引起其他几家勛贵代表的共鸣。
李翼圣登基的事情,已成定局。
老实说,在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多数勛贵其实还是鬆了一口气。
毕竟皇帝虽然换了人,但大秦还是大秦。
只要李翼圣承认太宗皇帝建立的法统,他们就还是与国同休的勛戚贵族,不至於一下被打成白身。
虽说这样有些对不起小皇帝李敏,但反正是当大秦忠臣,有什么区別呢?
唯一的区別可能就是,因为河东势力强势插入,文臣这方面京师旧人们还能有些优势,但作为李翼圣核心嫡系的军队却难以充足。
十二太保们大多出身寒微,皆是从行伍中歷练、崛起,而后为晋王赏识。
对於世家子弟,他们都不怎么看得起,且將其一切示好都视为爭夺军权的挑衅。
像陈国公、天水郡王这几家,在得知即將改朝换代之后,都没少去找太保们套近乎。
好处没捞著,反而颇受折辱。
相较之下,李存孝这边完全称得上礼贤下士,完全没有因为之前的拒绝而故作姿態。
各家子弟一入军,黄庭境界的基本都能做个校尉,臟腑境界的也都能当个队正。
十二家勛贵的子弟,几乎把李存孝麾下一半军队的军官都给分润了。
其他人觉得这是礼遇,但长孙辅却有些惴惴不安。
他所认识的李存孝,谋定而后动,並且极有主见,不愿为人摆布,否则也不会在眾人留恋京师的时候,自请外放。
“我等十二家的子弟数量太多,且都是中层军官,难道李存孝不怕下面的人串联起来,白白做了我等的嫁衣?”
目光悄然移动,却见那紫袍之上的面容依旧和煦淡然,看不出別的东西。
他们又怎么会知道,李存孝练兵的法子,和当今所有军阀都已经不是一个路子。
“侯门子弟,无论庶务还是治军,都经受过系统教育,这是一笔宝贵財富。”
“唯独是有些公子脾气,倒也无妨。”
“等到了地方,吃了我的龙珠,我有的是法子磨礪你们。”
嘴角微微翘起,李存孝带这帮人简单看过士兵操阅,又在府中设宴款待一番。
宾主尽欢,日暮时分方才散去。
有趣的是,等眾人都离开,长孙辅又像是初次来送投名状那样,去而復返。
李存孝见状不由笑道:
“长孙兄莫非又要给我送东西?”
“不完全是”,没了同伴在身边,长孙辅的神態比起白日时更加亲切,姿態也放得更低。
“侯门子弟,生活优渥,不知民间疾苦。这次侥倖得李兄高抬贵手,他们只怕还要自鸣得意,觉得轻易便可马上取功名。”
“这等愚顽蠢类,李兄教训起来,千万不要心慈手软。”
“平时流泪,总好过战时流血,我在这里,代诸家子弟的父母妻儿,谢过李兄了。”
说罢,弯腰深深一礼,李存孝顿时正色,伸手將其扶起。
“有长孙兄这句话,我便没什么顾忌。”
“不敢说保证他们毫髮无损,但存孝一定竭尽所能,让他们能活著回家。”
“这就够了”,长孙辅脸色稍微释然,两人共同入了书房。
李存孝並未催促,而是等待长孙辅再三审视左右,確认无人之后,后者才掏出一把玉石打磨的小刀子。
隨后,袒露上身,將刀子浅浅刺入胸口,一抹一挑。
伴隨著长孙辅扭曲的神情和痛苦的喘息,一张完整的人皮就那么从他的胸膛剥了下来。
李存孝能明显感觉到,人皮剥落的过程中,在不断吸食长孙辅的真气。
短短片刻,后者便已经面无血色,身体忍不住地哆嗦。
“这是我赵国公一脉世代相传的秘密,今日便献给李兄。”
李存孝看他这虚弱的模样,都不好意思伸手去接,而是先拿出自己炼製的丹药,给他来了一粒。
等后者气息稳定,这才拿起人皮查看。
触手的瞬间,他就察觉出此物的不凡,也理解了长孙辅虚弱的缘故。
这张人皮,就如同一个寄生虫,会自主吸收主人的气血和真气,如此就能使得两者完美融合,就像先天长成的一般。
那把玉刀子,显然是为此特製的道具。没有这个,无法將人皮剥离。
而人皮因为长年累月的吸收吞吐,已经成为主人肉身循环的部分,突兀摘除,当然会引起反噬。
人皮本身已经不凡,等李存孝输入真元查看,又是吃了一惊。
这上面记载的,赫然是培养道兵的法门,但却不属於赵国公一脉,而是属於皇族李氏——
“《神策军道兵养练》?赵国公府怎么会有禁军秘法?”
看到对方眼神中的惊讶诧异,长孙辅一边整理衣衫,一边解释道:
“李兄別忘了,我长孙氏一脉,与其他王侯不同。”
“第一代赵国公,慧眼识英雄,看出太宗皇帝不凡,不仅鞍前马后,更亲自將妹妹许配,为大秦国母。”
“因为这一份经歷,太宗皇帝十分信重,临终前,以秘法授之。”
“言將来若皇室暗弱,事有不谐,则赖忠良辅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