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淮南剑士
“长武突骑为锤,步卒为砧。有锤无砧,力不能长久。”
杨行密对追袭而来的长武突骑,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文渊阁阁主曾评点曰:雷帅善步,焰帅善弓,风帅善骑,雪帅善垒。
坚韧胜钢,所当无前,无论山地平野,皆可横行无阻的精锐步卒方阵,才是雷帅高骈所向披靡的倚仗。
有步无骑,不足以歼敌。所以雷帅才训练一支善于冲锋突阵的长武突骑,正如《孙子兵法》所言——以正合,以奇胜。
“这个道理我岂不知。”朱温苦笑道:“国初英豪汉东公,曾训练了一支精锐重装甲士,屡挫国朝军锋。我军若有这样一支能硬抗玄甲精骑冲锋的重装步卒,高骈的长武突骑又算得了什么。”
汉东公,即出身瓦岗,李密败后又投奔窦建德,于窦建德死后,起兵于河北的刘黑闼。他一度如风卷残云,击败了英国公徐世勣在内的一干大唐名将,更被目为太宗皇帝李世民一生最强的敌手。
“士卒贵练,以步制骑倒不一定要重装。”杨行密一声号令,随他而来的五百淮南剑客结成若干小阵,互相援护。
说是剑客,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枪盾兵,右手持枪,左手支盾,盾牌相连有如城垣,枪锋由盾牌缝隙中刺出。
双手持剑的藏剑山庄奇材剑士,则藏身盾阵当中。当长武突骑端着丈五骑矛突刺而来时,首先被森森如铁林的枪阵拒止,而后剑客们趁着突骑勒马驻定的短暂一刻,如电光般从阵中掠出,以巨剑砍劈马腿。
长武突骑并非人马覆甲的具装骑兵。他们枪长马快,擅长冲锋,锐于追袭,但并不以弓矢见长,也不适于马上对打。
但轻快迅捷的优势,使得这些特化冲锋能力的骑士,在侧翼、背后冲击敌阵,或者面对缺乏重装步卒的敌人时,格外凌厉迅猛。
杨行密部下剑士盔甲并不重,有时也会被长武突骑的绝命冲锋轰出一个口子。但他们这时会像迅捷的狸猫般四散开来,降低伤亡,而后以极致的纪律再次聚拢。
散而复聚,败亦能振。这样的精锐步卒,才足以与纵横驰突的骁骑分庭抗礼!
朱温麾旗施令,草军将士迅速重整阵势,与驰援而来的杨行密所部生力军协同作战。
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三兄弟率领部曲,张弓搭箭,向敌骑射出矢若飞蝗。
他们投靠草军之后,组了一营五百人,以弓手为主。实战时往往与朱温的落雁都协同。
表面上,他们仨兄弟不必屈居昔日食客麾下。但实际上,所部已成为朱温的附庸。
由于杨行密麾下奇材剑客能有效拒止长武突骑的冲锋,当敌人的战马静止下来时,箭雨能对敌骑造成大得多的杀伤。嘎嘎的拉弓声伴着咻咻的放箭声,一个又一个官军骑士自马上轰然坠下。
雷帅军一方,追击过来的步卒以轻装刀盾兵为主,并不足以为长武突骑提供有力支持。朱珍、葛从周、董厚率领两百骑兵袭扰不休,更对敌军步卒形成了有效牵制。
杨行密将战甲掩在一袭黑衣之下,剑招却凌厉如电,时而横扫劈断马腿,时而上撩挑开马腹,甚至掠至敌骑长矛死角之处,一剑砍断敌兵大腿,敌人便痛叫着坠下马来。
“都将,杨郎君如此骁勇,咱们不若也出去冲杀一阵,岂能落于人下?”霍存对朱温道。
以霍存想来,居中指挥之责,交给朱存便是。朱温对营中庶务本也管得少。
“大局已定,人家是来救咱们的,还不让他出够风头?”朱温乜了霍存一眼:“何况杨行密能在敌人骑兵里从容冲杀,是靠与那帮淮南剑士紧密配合。咱俩出去,是要不把自己性命当一回事?”
在战场上勇敢无畏,不代表去冒不必要的风险。
霍存心中一震,急忙道:“属下愚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