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4章 乌合之众也是汉军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4章 乌合之众也是汉军

天理教起义的动作非常快,前脚刚刚聚义敲定,后脚就已经在着手准备。

相比历史上的天理教起义,这回天理教倒是不打算去打紫禁城了。因为紫禁城早在去年就已经全面戒严,只要不是满洲人和汉旗的包衣奴才们,基本汉人百姓很难再混的进去。

不过,虽然不打紫禁城了,但是河南、山东二省,天理教的信徒扩张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的天理教规模。

这很正常,清廷干出来的抽象操作太多,连山西的矿工都被逼着成片起义,北方百姓过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百姓难过,要么逃亡,要么造反,要么入教,入教以后再造反!

清廷的离谱操作,为尚不成熟的天理教,提供了庞大的信徒来源。

而且,还都是对清廷极度仇恨的信徒。

为了配合汉军北伐,李文成、林清、冯克善三位天理教的主要头目,决定先在城武县举事。

刚好城武县又是冯克善的地盘,冯克善作为离卦首领,不止会忽悠人的邪教神棍话术,还同时精通一身炉火纯青的戳脚拳法。

戳脚拳法始于宋代,有“北腿之杰”之称。

冯克善又将此拳法发扬光大,成功融入天理教自身体系当中,被麾下教徒尊称为“武圣人”。

林清这个历史上打进嘉庆皇宫的天理教首,则被尊称为“文圣人”。

至于李文成这个实力最强、教徒最多的老大,他原本是自称“严霜十八子”,对应河南的反清童谣“若要红开,须待严霜来”。

对了,这三位还有三个很响亮的尊号:李文成为人皇、冯克善为地皇、林清为天皇。

怪不得林清能打进紫禁城啊!

众人在乡下山岗歃血聚义,随后也不用原来天理教的旗帜卦号了,改为临时赶制的大汉旗帜。

反正天理教本身就是杂牌军,算是八卦教、荣华会、白阳教、红阳教、青阳教等等各路教派的杂合变种,还是北方混乱给提前催生出来的杂牌教。

现在只是换个旗号而已,没多少教徒觉得不妥,就算有,那也会自行从众随大流。

天理教短时间内,更名重组为“城武军”,并在乡下聚众过万,去掉老弱妇孺和拖家带口的,那也有三四千人。

这帮家伙的胆子很大,要么不干,要干就直接攻打县城。

城武县令叫王华峤,是个汉人,但籍贯属于北京的附郭县大兴县,去年才来的城武县。

而城武县距离河南归德府、江苏徐州府非常近,几乎只隔了一个单县和曹县。

城武县原来的驻军兵力,只有两个营,分别为兖州镇曹州营和东河总督(江南河督的分属总督,算是康基田的下级)的黄运河营。

加起来的总兵力,不超过八百人,而且还刚被东河总督、兖州总兵调走,去济南跟英和大军会和。

“城武军”杀到县城,当天扎营过夜,同时商讨如何攻城。

商讨来商讨去,没商讨出什么名堂来。

这些教首头目有一个算一个,全是特么的大老粗,就一个陈兴业是文化人,还是干情报工作的,哪会打什么仗?

到了第二天。

“当当当!”

“杀清妖啊!”

上万大军就这么一股脑的冲出营寨,手里扛着简易木梯,直接使出了义军最常用的蚁附攻城打法。

关键蚁附攻城就算了,还没人去填埋护城河。

一大票子义军人马,扛着木梯子就往护城河里跳,扶着木梯子就往城武县城游过去。

这把县令王华峤看懵了,他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只知道城外昨天来了一支军队,人数似乎还不少。

正愁不知道怎么守城,要不要投降?结果第二天对方就打过来了,打得还这么抽象。

义军扛着木梯上岸,城武县都没组织防守,连个放箭的弓箭手都没,全是县令临时拉上来看情况的衙役。

这些衙役原本还想逃跑,可紧接就看到外面上岸的义军,把梯子往城墙上一靠。

梯子矮了,够不到城墙,就能够到一半。

双方各自在城头和城下,扶着梯子就这么大眼瞪小眼。

“当当当!”

“呜呜呜!”

城外的义军营寨跑出来不少人,手里拿着锣鼓和喇叭,死命的在那里吹。

吹了老半天,才算把这些尴尬的攻城部队喊了回去。

王华峤全程看着义军退回,都不晓得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不晓得这支义军哪来的?

看样子也不太像是南方来的汉军啊?

太乌合之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