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4章 毛脚女婿上门记,送上一份“重”礼  文娱大佬竟是金融巨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女儿地位和受重视程度的体现。

“是俊辉他……私人又转给了我1%,不算在公司管理层持股池里……”

许母被巨大的惊喜和满意淹没,看着女儿,又看看客厅方向,连连低声道。

“好,好…小顾这孩子…真是…太大方了…太重视你了…”

这时,许父也来到了到厨房门口,恰好听到母女俩最后几句话和妻子那压抑不住的激动神情。

许母看到丈夫,忍不住显摆:“老许,你知道吗,小顾私下里给了红红公司1%的股份!

现在红红占辉远传媒1.6%,那可是值一亿多美元啊!”她特意强调了“私下里”和“一亿多美元”。

许父端着水杯的手几不可察地紧了一下。饶是身居高位,见惯风浪,也被这个数字和这种方式再次震撼。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奖励,而是一种极致重视的举动。

当然是知道女儿的身份对辉远初期的发展布局确有助益,但以他们如今的体量和更高层建立的关系……

想到上午秘书送来关于顾俊辉的更为详细的资料:“商业奇才”、“眼光精准”、“布局深远”……

以及资料里提及的、“静园常驻三位红颜”、“与香港、日本女星关系密切”的评价。

这份“好”,太重了。重到让之前那关于年龄、关于风流的种种担忧,在此时都显得有些无力。

这样一个年轻人,优秀到妖孽,心思深沉,手段大气,对女儿也确实非常慷慨。

自己难道还能用权势去逼迫这样一个明显不吃这一套、且拥有巨大海外能量的人专一不成?

那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伤害到女儿。

许主任此刻的心情十分复杂,最终只是对妻子说了句:“知道了!”

“……”

饭桌上,许母的热情非常,不停地给顾俊辉夹菜,嘘寒问暖。

“小顾啊,多吃点!家里都还好吧?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家里还有什么人?”

许母笑吟问道,开始了“丈母娘盘问”环节。

“谢谢阿姨,家里都挺好的。爷爷奶奶、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老家种地,有个妹妹,在读高中。”

许母听得连连点头,只要身家清白,本人有本事就行。

许主任吃得不多,大多时候是在观察顾俊辉。

见他举止从容,谈吐有度,对妻子那些琐碎问题也耐心回答,不骄不躁,心里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等到许母问得差不多了,许父才清了清嗓子,将话题引向正题。

“上午国常会,领导特别强调了要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头部品牌,助力文化出海。

你们辉远传媒这次,算是踩在点上了,势头很好。”

顾俊辉心领神会,“谢谢伯父关心。国内市场的潜力才刚刚爆发,正版环境改善后的能量超乎想象。

我们会依托国内根基,利用好香港和日本的桥头堡,把华语文化更好地推向世界。”

许主任点点头,“不仅是文化产业,国家接下来在诸多领域,特别是应对wto,都需要有魄力、有眼光的企业家参与其中,实业兴邦啊!”

许母正沉浸在“家有贤婿”的巨大喜悦中,见丈夫开始谈工作,忍不住嗔怪道。

“老许,吃饭呢!你怎么三句话不离工作,俊辉第一次来家里吃饭,就不能聊点轻松的?”

许主任被妻子一说,脸上露出讪讪之色,“好好好,吃饭,吃饭。”

饭后,他将顾俊辉领进了书房。精致的茶具摆开,茶香袅袅。

“俊辉,你之前说的投资实业,具体有什么想法?”许主任问道。

“伯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配合辉远院线扩张,打造城市商业综合体,整合购物、餐饮、娱乐,提升区域价值。

二是汽车产业,看好未来中国家庭对汽车的需求爆发,希望能通过国际并购和技术合作,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民族汽车品牌。”

许父听着眼中闪过精光,这年轻人的眼光和魄力确实远超常人。

“商业地产需要大量资金和地方政府支持,汽车产业更是技术、资金、人才高度密集,门槛极高。

你有把握?”

“事在人为。”顾俊辉自信一笑。

“资金不是问题!至于政策和地方关系,还需要伯父您这样的长辈多指点提携。”

两人在书房里谈了许久,话题从宏大的产业布局逐渐深入到更具体的层面。

许父沉吟片刻,“商业地产,核心是地段和现金流。一线城市的核心地块,盯着的人很多。

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关系、时机、乃至开发模式,都至关重要。

你们打算如何切入?”

顾俊辉显然对此已有深思熟虑:“我们不会盲目去抢最热的现成地王,更倾向于两种方式。

一是参与一些老城区的改造项目,特别是那些拥有文化底蕴但亟待更新的区域,将商业综合体与城市更新结合,这样更容易获得政策支持,也能做出特色。

二是与有实力但缺乏顶级商业运营经验的本地企业合作,我们输出品牌、设计和管理,他们出地和打通关系,互利共赢。”

思路很清晰。”许父眼中露出赞赏。

“能想到结合城市更新,说明你不是纯粹的逐利,这很好。

汽车产业呢?这潭水,可比房地产深得多,也难得多。”

“汽车产业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再难也要尝试,我的想法是双线并行。

一方面,密切关注国际上的并购机会,尤其是那些拥有核心技术但经营陷入困境的品牌或团队,这是快速获取技术和品牌的途径。

另一方面,在国内寻找基础良好的合作伙伴,甚至可以与地方国资洽谈,建立合资公司,从供应链整合、汽车的研发制造做起,逐步积累。”

他顿了顿,补充道:“最重要的是人才。我会让香港和日本分公司留意相关的顶尖华裔工程师和管理人才了。

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决心、资金和正确的战略,假以时日,一定能在这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许父越听越是心惊!

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视野、格局和谋划能力,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人思维,更像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家在布局。

在其眼中,顾俊辉不再仅是一个“拐走”女儿的风流才俊,更是一个可能在未来中国经济版图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

许父心中的天平再次倾斜。

那些关于年龄、风流的担忧,在如此宏大的蓝图面前,似乎变得有些微不足道。

或者说,需要被更复杂地看待。

“你的野心很大。”许父最终说道。

“但这些事情,每一项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

“我明白,伯父。所以更需要像您这样的长辈掌舵指引,避免我们年轻人走弯路。

辉远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势,也离不开领导们的关心与支持。”

许父看着他,“看来,红红选择你,不仅仅是感情用事。

她或许比我看得更准。

以后遇到什么政策上的难题,可以让红红回家聊聊。”

许父这句话,几乎等同于认可和接纳。

虽然未曾明言,但已将顾俊辉划入了“自己人”的范畴,愿意在规则之内,为其提供一定的庇护和指引。

……

离开许家时,已是下午三点。

坐进车里,顾俊辉想着今日之行,收获远超预期。

想到上月在香港进行传媒整合时,那般大肆收购竟能一路绿灯。

很多时候,在这片土地上,深厚通达的关系网络,往往能化解许多看似无解的难题。

正沉思间,手机铃声响起,是田甜打来的。

“老板,韩旭东的父亲韩建国先生已经到了,在会议室等您。”

“让韩叔稍等,十分钟就到。”

辉远国内的商业地产布局,是时候全面提速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