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半,顾俊辉回到了辉远大厦11层。
走向会议室旁边的贵宾接待室,里面传来熟悉的谈笑声。
室内戴总陪着韩建国、韩旭东父子俩坐在沙发上相谈甚欢。
“……旭东确实努力,在学校专业课没落下,公司这边的工作也完成得漂亮。”戴总笑着说道。
“《还珠》里的尔泰演得不错,接下来《将爱情进行到底》也是重头戏。
老韩啊,你培养了个好儿子,前途无量。”
韩旭东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戴总您可别这么夸我,我几斤几两我爸还不知道吗?
能有今天,全靠俊辉提携!
没有他,我现在指不定在哪儿跑龙套呢。”
“哎,说曹操曹操就到!”韩旭东眼尖,看到门口顾俊辉的身影。
顾俊辉走进室内,和韩建国握手,“韩叔,好久不见了。路上还顺利吧?”
韩建国握住顾俊辉的手,一时竟有些恍惚。
眼前这个年轻人,身姿挺拔,穿着合体的深色西装,眉宇间不再是那个青涩高中生的模样。
而是种超越年龄的沉稳、自信的气场,看上去竟有二十四五岁了。
和自家儿子站在一起,气质已然截然不同。
“俊辉,你这…变化可真大,越来越有派头了!”韩建国感慨道。
“韩叔您过奖了,我还是我。”
几人寒暄了几句,便移步到会议室了。
会议室内,顾俊辉先翻阅“辉远建筑”的详细报告——人员架构、设备清单、资产明细。
(辉远建筑是改制原吉州市建筑公司的基础上扩建而来。当前股权结构为:辉远控股持有75%股分,原公司改制后的持股平台为20%”,韩建国个人持5%股份。)
顾俊辉仔细看完,感觉规模…不算大。
内陆地级市的建筑公司底子,设备名录上多是些国产老型号,或是些服役年限不短的机械。
技术力量和现代化程度与其构想中的地产巨头基石相比,差距不小。
想着需要添置的大型挖掘机、塔吊、混凝土泵车。
当然,更重要:得有一支精通现代施工管理和技术的核心团队。
韩建国看着主位上顾俊辉专注的神情,心情远不如表面那般平静。
想到去年初:那时,儿子艺考在即,是顾俊辉仿佛音乐天才附体,写了一首《吻别》英文版,帮旭东敲开了中戏的大门。
自家拿了两万块感谢。
后来,顾俊辉又拿出了一首充满力量的《我相信》,说想炒股,家里便借了他十万块。
就是这十二万块作为最初的星星之火,在股市里翻云覆雨。
后来又创建了辉远传媒,在短短一年多点时间里,竟成了估值超过七十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最让他觉得恍惚的是儿子韩旭东。明明才读大二,5月份发行的首张专辑,主打歌正是顾俊辉写的那首《我相信》,短短半年销量就突破五百万张!
风头之劲,直逼当下的任贤齐。
这成绩简直不可思议!
张学友93年的《吻别》才卖了400万张,刘德华94年的《忘情水》300多万张。
儿子这成绩,超过了天王的巅峰纪录!
而缔造这一切的,竟是眼前这个自己看着读完高中的年轻人。
这种强烈的错位感,如梦似幻……
这时,顾俊辉合上了文件夹,看向韩建国。
“韩叔,公司整合得很顺利,人员也稳定,您辛苦了。
不过,这规模和气魄,还得再往上提几个档次才行。
人手要增加,尤其是懂大型项目、新技术的人才。
设备更要大规模更新换代,国产的顶级的要有,进口的、世界一流的。
比如日本小松、德国利勃海尔那种级别的挖掘机、泵车,该配也得配。”
韩建国听到“进口”、“世界一流”,吸了口气:“俊辉,这…一台进口的大挖机,就得大几十万近百万,这投入…”
顾俊辉说道:“钱方面你不用操心,辉远控股会向辉远建筑注资,确保资金充足。”
韩建国听到“注资”,心里咯噔一下。这大规模注资意味着原有股东股权的稀释。
他们团队自有资金根本无力跟投,这样一来…
顾俊辉将他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安抚道:“韩叔,您不用担心。对于您个人持有的那5%股份,我们会通过特别的股权设计,在增资扩股过程中予以保证,不会被稀释。
至于原公司那边的份额,我们也会通盘考虑,尽量照顾到老团队的利益,不会简单按比例稀释。”
说着,示意田甜将规划简报递给韩建国查看。
韩建国只翻看了几页,眼睛便越睁越大,呼吸都急促起来。
这资料上规划的已远非一家建筑公司的蓝图。
那是以京城首个标杆综合体为起点,未来五年内,全面进军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苏、杭、宁)。
以及广、深为核心的珠三角地产市场的庞大计划!
“俊辉,这…”韩建国被这手笔和刚才的承诺惊得一时语塞。
“韩叔,辉远建筑,现在看是一家建筑公司。但目标,是让它在未来三年内,成长为具备独立开发能力的房地产公司。
而再往后五年,它必须成为一个集投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全链条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盖房子,更是打造地标,运营城市,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未来,它的体量和重要性,未必会输给现在的辉远传媒。”
他顿了顿,看着韩建国:“这担子不轻,压力会很大。但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韩叔,你和团队准备好了吗?”
韩建国听完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先前对设备成本和股权稀释的担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慷慨承诺和宏伟蓝图点燃的激情与斗志。
“俊辉,我一定竭尽全力,绝不辜负你的信任!”
这一刻,韩建国如同一位即将奔赴沙场的老将,对着委他以重任、寄予厚望的主帅,立下庄重承诺。
“韩叔,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不过,万丈高楼平地起,蓝图再宏伟,也要从脚下第一步走稳。
您刚才的担忧非常对,我们目前缺乏操作大型综合项目的经验。
所以,当前的重中之重,不是让辉远建筑立刻去独立承建,而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这时,田甜适时地又将一份合作背景简报轻放在顾俊辉面前。
顾俊辉看了一下,说道:“我们辉远控股在京城的第一个标杆项目。
就叫'辉远京城中心',并非凭空而来。
之前我们收购这栋长安光华大厦时,就和京城文化有过良好接触。
他们手上有不少优质地皮,也非常看好我们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尤其是辉远传媒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这次合作是水到渠成,他们出地皮和负责本地协调,我们辉远控股出绝大部分资金。
这是一个投资额数十亿级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对我们打响名头、树立品牌至关重要。”
韩建国听得不住地点头,心下恍然,原来早有伏笔。
顾俊辉继续说道:“对于这个项目本身,建设主体我们会聘请中国建筑这样的'国家队'来总承包执行。
他们的经验和技术是国内顶尖的,工期预计在一年半左右。
而辉远建筑的任务,不是旁观,而是深度参与!
我们要派最好的苗子、最有潜力的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学习团队'。
钉在工地上,跟着中建的老师傅们,从图纸会审、材料采购、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到成本控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