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6章 和盘托出  亮剑金陵十三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6章 和盘托出

当杨爱源那句近乎绝望的话语落下后,整个作战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的目光,无论是晋绥军将领们期盼的、哀求的,还是阎锡山那复杂的、试探的,此刻都聚焦在了房间里仅有的两个“外人”身上。

他们,成了这座即将倾覆的城市最后的希望。

苏耀阳感受到了这些沉甸甸的目光。

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环视了周围一圈,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最后,他将目光投向身边的左副参谋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左副参谋长,您是前辈,您先说。”

左副参谋长也没有推辞。

他上前一步,站到了沙盘的另一侧,与杨爱源遥遥相对。他先是冲着阎锡山和众将领微微一颔首,略带沙哑的声音随即在作战室里响起。

“阎长官,诸位,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如今日军大兵压境,刚刚光复的太原已然危在旦夕。”

他的开场白很平实,没有说什么大话,也没有刻意贬低晋绥军。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八路军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样的。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都懂。”

他继续道:“在来之前,我军总部也曾就太原局势进行过多次的沙盘推演,但……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很好。”

听到这里,阎锡山等人的脸色更难看了。。

“为此,我军内部的争议也很大。”

左副参谋长继续说道,他的语气很坦诚,不带一丝一毫的情绪在内,“有人提议,鉴于敌我力量悬殊,应该暂时放弃太原,保存有生力量,在山区与敌周旋。

也有人认为,太原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不能让山西乃至全国民众刚刚高涨起来的抗战情绪低沉下去。”

他没有说自己支持哪一方,但这种坦诚,反而让阎锡山等人更加信服。

他们知道,左副参谋长说的都是实话,换做是他们,也会有同样的争论。

“就在我们争执不下的时候,我们收到了贵军发来的求援电报。”

左副参谋长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苏耀阳的身上,“有鉴于情况紧急,我连夜赶到五台县,就此事,专门和山西民团的苏团长进行了磋商。”

所有人的目光,也随着他的话,再次集中到了苏耀阳身上。

左副参谋长顿了顿,似乎是在考虑接下来的话语。

“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苏团长的看法,和我预想的有些不同。

他认为,太原不仅能守,甚至……”他加重了语气,“甚至还能以此为契机,对当面之日军,展开一场漂亮的反击!”

“反击”三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死气沉沉的作战室里炸响!

所有晋绥军将领都愣住了,他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反击?

对付日本人两个甲种师团外加一个乙种师团?

开什么玩笑!我们连守都守不住了,还谈什么反击?

就连阎锡山,那双浑浊的眼睛里,也闪过了一丝错愕和怀疑。他看着苏耀阳那张年轻却过分平静的脸,心中充满了疑问。

这个瓜娃子,是真的有把握,还是在说大话?

左副参谋长话音刚落,整个作战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随即爆发出嗡嗡的议论声。晋绥军的将领们交头接耳,脸上全是不可思议的神情。

“甚么……你们还要反击?」

阎锡山第一个失声叫了出来,他像是听到了天底下最荒谬的笑话,那双浑浊的眼睛猛地瞪大,甚至下意识地朝苏耀阳走近了一步,仿佛要确认自己没有听错。

“现在可是日本人动用了足足三个师团在朝山西发起进攻啊!

想当初,日本人只用了一个半师团就拿下了我们整个山西!现在他们动用了三个师团,我们能保存实力就不错了,你……你居然还想着反击?你是疯了吗?”

面对阎锡山近乎咆哮的质疑,苏耀阳迎着他那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目光,两手一摊:

“当然。”

他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着阎锡山:“阎长官,恕我愚钝,我就不明白了,咱们为什么不能发动反击?”

他伸出三根手指:“日本人撑死了也就三个师团,七八万人。而咱们呢?”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晋绥军将领,又看了一眼左副参谋长,“光是阎长官您的晋绥军就有十多万人,再加上八路军和我的山西民团,凑出三四十万人总是有的吧?我们四五个人打他一个,凭什么就不能发起反击?”

“凭什么?”阎锡山被苏耀阳这副理所当然的态度彻底气乐了。

“就凭日本人兵精粮足,就凭他们有飞机重炮助战!”

阎锡山几乎是吼出来的,他指着沙盘,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我们有几十万人又怎么样?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我们哪一次不是聚集了上百万的精锐?可结果呢!还不是打败了!”

他的情绪激动起来,看着苏耀阳的眼神,就像看着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娃子啊!”

他长叹一口气,语气放缓了一些,但那股子居高临下的说教意味却更浓了,“听老汉一句劝,打仗靠的不是人多,而是看谁的武器强,谁的军队训练有素!咱们现在技不如人不要紧,可以先暂时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

阎锡山的这番话,引起了在场所有晋绥军将领的共鸣,不少人纷纷点头。

这可是他们用无数人的鲜血换来的惨痛教训,早已刻进了骨子里。在他们看来,苏耀阳的“反击论”,不过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狂妄之言。

听着阎锡山那套老生常谈的“武器决定论”和“留得青山在”的悲观论调,苏耀阳脸上的微笑终于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毫不掩饰的、冰冷的嘲讽。

“那又如何?”

他发出一声冷笑。

所有人的议论声戛然而止,都愕然地看着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