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0章 娘子关  亮剑金陵十三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0章 娘子关

娘子关的夜色,伴随着远处隐约传来的炮声,带着一种压抑的沉重感。

原本属于晋绥军的指挥部,如今已经被日本第三师团改造成了师团指挥中心。

昏黄的气死风灯下,山胁正隆的脸色比外头的夜色还要阴沉。

他的手里攥着刚刚送到的电报,薄薄的纸张已经被拧得卷成了弯月。

“怎么会这样?”

山胁正隆吐出一口低沉而带着怒意的气息,目光犀利的扫过了自家参谋长森劭大佐,“阳泉县不是派了重兵把守吗?为什么那些物资还会被支那人炸掉?

我们的陆军航空兵呢?为什么不出来消灭那些支那飞机?!」

森劭大佐站在旁边,额头沁着细细的汗珠,他知道师团长此刻的怒火并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物资,更是因为这场失利直接击碎了山胁正隆亲自率队攻入太原的美梦。

他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开口:“师团长阁下……第一军司令部的来电已经解释了原因。

这次支那人的战术非常狡猾……他们先是派出战斗机突袭了我们的阳泉机场,直接瘫痪了阳泉的空中力量。

然后,大批轰炸机在没有战机拦截的情况下,对阳泉火车站和物资仓库实施了连续轰炸。”

森劭顿了顿,似乎还想缓和一下语气,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说了下去:“仓库大部分被毁,军需物资损失惨重……等我们从各地调集的飞机赶到时,支那机群已经完成轰炸,安全返航了。

岩松司令官……已经下令全线部队停止进攻,原地待命。”

山胁正隆的眉头皱得像打结的绳索,他猛地将电报拍在桌面上,纸张发出一声脆响。

“原地待命?”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像一鞭子抽在森劭心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空气骤然凝固,森劭和屋内的几名参谋呼吸都停滞了好一会,所有人都不敢吭声。

山胁正隆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脚跟在木地板上重重一踏,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这意味着我们第三师团的攻势被迫中断,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攻打太原的最佳时机!”

他一边说,一边伸手在墙上的巨大地图上狠狠地戳着太原外围的位置,“阎锡山和他的晋绥军就会有机会重新整顿军队,而且……”

他顿住了,眼神变得阴鸷,“而且支那人一定会趁我们补给线断裂的时候反攻!”

森劭低下头默不作声……这恰恰就是他最担心的事。

第三师团此刻虽然兵力还在,但经过娘子关之战,粮弹储备已经见底,尤其是炮兵部队的弹药,几乎已经不足以支撑一次大规模炮击。

如果支那人此刻从正面和两翼同时施压……后果不堪设想。

“师团长阁下。”森劭硬着头皮劝道,“我估计岩松司令官阁下,是想等后方的补给送上来,再重新对太原发起进攻的,所以您不必太过担心,困难也只是暂时的。”

山胁正隆冷哼一声,双手背在身后,来回踱步。靴底摩擦木地板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良久,他才沉声道:“森劭君,派人对太原方向的加大侦查力度。一旦有任何异常……哪怕是一支骑兵巡逻队也要立刻向我报告!”

“哈依!”森劭立刻站直身躯,敬了一个礼,转身快步离开。

屋子里的气氛依旧沉重,只有地图上的红蓝旗帜,在微弱的灯光下无声地对峙着……而谁也不知道,这份对峙能维持多久。

…………

外面的炮声轰鸣着,仿佛每一声都在催促着里面的每一个人快一点、再快一点。

办公室的门被人推开,刚赶到的皮若愚对着苏耀阳敬了个礼,但语气却带着一丝迟疑和质疑:“总座,您不是说过,这一仗只是让空军出动,不动用地面部队的吗?您让两个炮团出动也就算了,怎么连地面部队都调上去了?”

苏耀阳正背着手看地图,闻言忍不住揉了一下鼻梁,眉间压着一丝无奈:“我也不想出动地面部队的。”

他的目光依旧紧盯着地图上几面代表自己部队的小红旗,叹了口气:“但我前天在城里后转了一圈……整个太原全都乱成了一锅粥。

真让这些晋绥军单独去打娘子关或忻口,别说赶走鬼子,恐怕打一半自己先崩了,来一场大溃败都不是没可能。”

皮若愚听了,微微蹙眉,仍旧有些怀疑:“晋绥军再差,也不至于这么不堪吧?”

苏耀阳偏过头看了他一眼,唇角勾起一丝冷笑:“你还真别不信。”

他放下指挥杆,转身倚着地图桌,“前天闲下来,我亲自上城里转了转…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

皮若愚愣了下。

苏耀阳轻哼了一声:“一群群溃兵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城里乱晃,腰上挂着枪,神情呆滞,有的干脆蹲在茶馆门口要烟抽。

更糟的是,他们时不时就闹事扰民——抢商贩的粮,跟巡逻队起冲突,甚至有人在街口光天化日之下打架,调戏妇女。”

皮若愚的眉头越拧越紧。

“阎长官确实派了宪兵上街维持秩序。”

苏耀阳继续道,“可作用依然很有限。宪兵队人数不足,管不了所有地方……我甚至亲眼看到宪兵带走了几个闹事的兵,转头那些人就被原部队的军官放了回来。”

这不是战斗力低下的问题,是根本没了军队应有的纪律——这样的人,别说进攻了,放到阵地上都有可能当逃兵。

皮若愚沉默下来。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苏耀阳的担心不是捕风捉影,而是实打实的隐患。

苏耀阳深吸了一口气,又重新拿起指挥杆,指向地图上三道红线交汇的地方:“我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群随时可能崩溃的部队身上,所以地面部队必须由我们自己的民团插进去,八路军协同,晋绥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