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ad-second-slot-pc“>
人籁指的是人的音乐,类比武功便是固定招式,依固定韵律发劲。
地籁指的是狂风激荡的声音,就如方才的山风,类比武功便是无有定法,如浪翻云的“覆雨剑法”,每次出剑,均是一捧光点。
至于天籁,乃世间万物发出的种种声响,好比啾啾鹿鸣,风吹树响,天雷震动,海潮翻涌,甚至开并蒂,一切富有节奏的高声低音,均可归之于天籁。
同样以武功类比,任韶扬所想到的便是“天子望气术”中,以天地为琴弦,敌心动则气机自反的境界。
至此,任韶扬眉头一舒,体内的真气放开限制,应和所听到的万物之声,真气立马狂奔乱走。
可他并不着急收束心神,反而面带微笑,仰躺在桃枝上,随风轻晃,甚至舒适之下,将脸埋在桃中,细嗅芬芳。
如此放松神意,任由万物天籁引导真气,符合自然的节奏、万物的波动。
却让任韶扬的真气忽快忽慢,时强时弱,一会儿横冲直撞,一会儿又曲折迂回,不符合任何内功心法,但又无所不及、无所不至,流转从容。
就这样,在明媚的春光里,在孤山之上的桃枝上。
任韶扬一面倾听万物之声,一面任由真气游走。
过了许久,突然他浑身一震!
脑海嗡的一声,似乎进入了一种至为幽寂的境界,目不能见、耳不能闻。
他似乎精神拔高到了无限高的境界,幻象丛生,他游览群星,见识无数世界,最后定格在了一个画面。
只见一个披着大氅伟岸的身影,高声怒喝,冲天而去。
片刻之后,天空如碎片四散飞溅,大地分崩离析,不过片刻,一切皆成混沌的漩涡。
一块只有他能看到的碎片,似乎在混沌中闪了闪,然后消失不见.
紧接着,任韶扬便只看到万物化为乌有,万籁归于沉寂。
这情形仿佛置身于古潭深渊,持续了约摸几个时辰,或者说几天。
任韶扬方如梦初醒。
沉默了片刻后,任韶扬喃喃道:“这是我金手指的来历?亦或者只是幻境而已?”
就在此刻,一股异样涌上耳边,他只觉好像一下子通透了,似乎听到了真气漫如流水,直达毛发末梢,每一根毛发随之颤动的声音,这一刻,就像是有千万只耳朵张开。
能听到盛放的桃,无风自落的簌簌微响。
能听到乳白的雾气,弥漫山间时的咪咪弱声。
无论是风吹叶落、江上船号,就连三丈外地底沉睡的春蝉,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这种感觉,恍恍惚惚,不知是真是幻。
可任韶扬分外熟悉,无论是“舍心式”突破之时的容纳自身万千劲力,还是“目明式”突破时观照大千,洞若观火。
如今这等感知万物、驾驭万物的灵显。
却是他以“天子望气术”为基,以《周易》为用,从山川风物中妙悟道法自然,终于悟出自己的“耳聪式”。
任韶扬手握绿叶,心中大为感慨:“这么多年了,任某终于把三式神功尽数领悟。以常人之资,得了眼、耳、心的神通,着实不易。”
他抬眼望去,只见山川青绿红白,桃随风漫卷,日月丽天,光与影虚实莫辨。
任韶扬看到这里,心有所动,突然间放声大笑。
这一笑,冲开无限的春光,直透无垠虚空。
“原来,三式领悟后,所看到的世界,竟是如此通透世界!”
就在此时,桃林深处,一脉清泉从山顶垂挂而下,在一块巨大的山石上溅开,再徐徐流下,积成一方弯月形的澄潭。
浪翻云一手拎着“桃酿”,一手肩扛“覆雨剑”,静静地立在潭水之上,他身上的灰袍已沾满风尘,显得陈旧而落魄。
可这个丑汉子却神色从容,举止潇洒,一步步缓缓走在水上,仿佛画中仙人一般。
忽然,一道清朗的声音随着微风、瓣传来,好像在耳边说话,轻松写意。
“浪兄,带酒上山嗷!以剑佐酒,岂不快哉?”
浪翻云抬头看了眼那万仞高山,咧嘴一笑:“好小子,使唤起我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