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8章 他还得谢谢咱呢(62k二合一)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8章 他还得谢谢咱呢(6.2k二合一)

周砚坐在门口的躺椅上,把这篇报道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沈少华的文采确实不错,从钱思远来嘉州纺织厂考察切入,带出他华侨和跨国公司董事长的身份,然后由一道鱼香肉丝引出妈妈的味道,再到周砚如何耐心询问和引导,凭借细碎线索判断出临江鳝丝,请来师父肖磊做了一份临江鳝丝……循循道来,又都能卡到点上。

一场寻根之旅,变成了寻味之旅。

而更巧合的是,钱思远找到了亲人,他的亲舅舅竟是孔派孔怀风大师,正是周砚的师爷。

由此再将孔派传承引入文章,讲到了当年孔怀风大师因见罗汉父亲突然离世,罗家家传手艺断绝,深受触动,因此放弃家传,开班授课,将孔派发扬光大。

而在钱思远的寻亲答谢宴上,周砚复刻出当年罗汉父亲的拿手菜雪鸡淖,惊艳全场,引得罗汉当场落泪,犹如跨越时光的回响,给这个传承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对未来有了无限遐想。

配了张照片,是一张大合照,孔派弟子和孔家族亲各站一边,倒是显得颇为有趣。

最后还特意标注了周二娃饭店的地址。

“怎么感觉这篇文章的主角是我?”周砚摸着下巴,忍不住想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一篇软广。

鱼香肉丝、卤菜、雪鸡淖,周砚可是好几道菜上了这篇文章,并且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挺好的。

说不定他的破圈任务还能靠着这篇文章完成呢。

周砚抬头看着自己的招牌,周二娃饭店,非常有乡土气息,也是四川比较常见的取名方式。

周砚被喊周二娃,是因为他上边其实还有一位早夭的哥哥,比他大一岁半,五岁的时候夭折了。

这店名在镇上用倒也完全没问题,胜在亲切。

就是登报和上杂志的时候,多少显得有点过于朴实无华。

以后要是把店开到城里,肯定得重新好好取个店名。

不然以后人家介绍:下面登场的是知名饭店周二娃饭店主理人周砚!

多少有点尴尬。

取个大气又朗朗上口的店名,争取也干个百年老店出来,不枉在这个行当里走一遭。

……

飞燕酒楼厅堂。

黄鹤坐在柜台后,正认真看着今天的嘉州日报,眉头微皱。

黄莺坐在他对面,笑盈盈道:“老汉儿,周砚厉害不?上了杂志又上报纸,我们飞燕酒楼上回上报纸,还是几年前重新开业的时候吧?”

“砚哥确实厉害啊,太有牌面了。”黄兵也是赞叹道。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听那林厂长说周砚上报的事,回来的路上顺便买了两份今天的嘉州日报。

不光是周砚上了嘉州日报,孔派也是被深入报道了的。

孔派在嘉州的根据地是乐明饭店,而乐明饭店和飞燕酒楼定位相近,从百年前就是死对头。

所以他们把报纸给老汉儿带回来,让他也瞧瞧。

黄鹤把报纸放下,叹了口气道:“雪鸡淖和坛子肉是三十年前乐明饭店的招牌菜,自从老罗去世后,老罗家便断了传承。

乐明把这两道菜下了菜单,一直没能找到可以做好这两道菜的厨子,原本罗派、孔派是乐明饭店的双子星,稳压我们飞燕酒楼一头。

后来孔派一家独大,孔大爷和孔二爷相继扬名,成了嘉州名厨,依然压我们飞燕酒楼一头。

如今孔大爷仙逝,孔二爷退休,孔派厉害的三代弟子中最厉害的方逸飞、宋博,一个去了首都四川饭店,一个跟着首长去了国外。

许运良厨艺不错,会的比较多,但相对中庸,做的菜不够惊艳。肖磊走的路子和许运良差不多,天赋还不如他,同样是会的多,但精的少,更没有能让客人慕名而来的招牌手艺。

如今改革春风吹满地,正是我们飞燕酒楼大展拳脚的时候,没想到孔派天降紫微星,出了周砚这么一个天才!莫非我们飞燕酒楼,就真的没有出头之日?”

“这样的天才,我们开了几十年酒楼,也未曾见过第二个。”赵淑兰也是轻叹了一口气。

黄莺闻言却笑了,摇头道:“老汉儿,我觉得你纯属多虑了,周砚是不可能去乐明饭店上班的,他的手艺,也不是孔派的其他人能随便学会的。”

“我看他近来频繁出席孔派的活动嘛?他师爷可是孔怀风,以他现在的知名度和厨艺,乐明饭店肯定会想办法挖他噻。”黄鹤皱起眉头,“让孔庆峰出马,再让肖磊吹吹风,他要是抛不开情面,怕是就要去乐明当主厨了。乐明饭店要是能把雪鸡淖重新推出,不晓得好多老顾客要回去吃。”

黄莺笑吟吟道:“老汉儿,你觉得好大的情面,能抵得过一个月五六千块钱的收入?”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黄鹤和赵淑兰的表情中带着几分震惊。

“多少?”黄兵的目光一下变得清澈,看着黄莺问道。

“你这一天三顿,一顿不落,还真是白吃了啊?”黄莺给他翻了个白眼,掰着手指道:“周砚的饭店,早中晚的生意都相当火爆。早上卖面,一碗六毛钱,能卖一百碗左右,如今肉价降了,但面价没降,这里少说也能挣三十。

跷脚牛肉每天都能卖一百多碗,赵嬢嬢一个人就兼顾了,这里少说也有三十。

卤肉生意太好了,我们一天要拿二三十斤,他自己还要卖近百斤,周叔叔一个人切配称重全包,一天少说也有一百多的利润。

卤素菜卖的便宜,但素菜成本也低啊,一天卖一百斤,这里又有三四十。

更别说中午和晚上来吃饭的客人了,二十张桌子,每顿都要翻台,就按八十块利润来算吧。

这一天下来,毛利至少二百六七,扣掉房租、人工和各种损耗,两百块都是往少了算的。一周六天,生意相当稳定,根本不存在淡季的说法。

乐明饭店是国营饭店,厨师长一个月的收入也不会超过三百。别说嘉州了,就算蓉城,怕是也没有能请得起他的饭店。”

三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黄鹤听完连连点头,满是欣慰的看着黄莺,“莺莺,还是你靠谱,饭吃了,肥减了,还把周砚的账都算的明明白白的。”

“我算的也差不多。”黄兵找补道。

“你就别哔哔了,纯白吃的。”黄鹤甩了他一个白眼。

黄兵:……

赵淑兰则是一脸感慨道:“一个月纯利过六千,比咱们酒楼淡季时候挣得还多呢,这年轻人,太厉害了!”

“那还行,我得不到的人,乐明饭店也得不到,我心里就平衡多了。”黄鹤笑着道。

“一个月挣六千,一年挣七万多,砚哥也太厉害了吧!”黄兵摆着手指头算,脸上难掩崇拜之色。

“我当初生你的时候,想的也是这样的。”黄鹤看着他,恨铁不成钢道:“你啥时候上杂志,上报纸啊?也让我们老黄家风光一下嘛。”

“老汉儿,爷爷当年也是这么说你的吗?”黄兵满脸好奇。

黄鹤不语,只是一味低头翻鸡毛掸子。

“老汉,算了算了。”黄莺一边劝,一边把靠在脚边的鸡毛掸子拿起递了过去。

“黄莺!你这个叛徒!”黄兵咬牙切齿转身就跑,溜进了厨房,声音远远传来:“我去练刀工了啊,不跟你们摆了……”

“这龟儿子!”黄鹤被气笑了,把鸡毛掸子往柜台上一放。

“他是儿子,那你是龟龟咯?”赵淑兰白了他一眼,气笑道:“你们俩爷子就是一个德行,你年轻的时候跟他也差不了好多。

他这段时间都算不错了,天天回来就往厨房钻,手上全是刀疤,听孙洲说,虽然天赋不高,但这段时间还算勤快,学个两三年,刀工出师没得问题。你们老黄家,开了那么多年酒楼,说不定真要出个厨师了。”

“就他那天赋,还当厨师,能当个墩子都算不错了。”黄鹤笑了,点点头道:“不过自从去周砚那里吃饭开始,倒是不天天去熬夜鬼混了,熊猫眼没得了,看着都要顺眼不少。”

“一天来回骑行苏稽三趟,还有啥子力气鬼混,躺床上只想睡觉。”黄莺笑道。

黄鹤上下打量了一下她,笑盈盈道:“莺莺硬是瘦了好多哦,下午反正没得事,让你妈带你去百货公司转一转,你们娘俩都买几件合身的衣裳嘛,你身上的都宽很了,不合身。”

“我看要得,刚好我的包给老鼠咬了个洞,我想去换一个,莺莺陪我去嘛。”赵淑兰从柜子里拿了钱包,挽起黄莺的手。

“妈,我陪你去买包,但我不要买衣裳。”黄莺跟着她出门。

“啷个?”

“我现在天天都在掉秤,这个月买的衣裳,下个月说不定又不合身了,等快过年的时候我再买,买新衣裳过年,让那些亲戚朋友眼前一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