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0章 秀儿入宫  大汉:我是皇太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0章 秀儿入宫

王铁头一家子跟在引路的小宦官身后,脚步虚浮,像是踩在云上。王铁头的妻子赵氏紧紧著小儿子的手,生怕一鬆手,这场梦就会醒来。大女儿王娥则著年迈的祖母,眼晴却忍不住四处张望一一洛阳城的繁华,她这辈子都没见过。

“侯爷,前面就是您的府邸了。”小宦官尖细的嗓音里带著几分討好,指著前方一座青砖黛瓦的大宅院。

王铁头顺著他的手指望去,登时呆住了。

那宅院朱漆大门,门前蹲著两只石兽,檐下掛著崭新的灯笼,灯笼上赫然写著“关內侯府”四个大字。

“这这是俺家?”王铁头结结巴巴地问道。

小宦官掩嘴一笑:“可不是嘛!太后特意吩咐的,这宅子原是一位犯罪的邓氏君侯的別院,虽不算顶大,但胜在雅致。”

王铁头咽了口唾沫,腿肚子直打颤,邓氏呀,那可是本朝第一大家族,没想到自己竟然可以住上他们家的房子。

进了府门,小宦官又命人抬来几个大木箱,箱盖一掀,黄澄澄的铜元堆得满满当当。“这是一百万钱,太后说了,剩下的九百万钱,用城南的小庄园和一座铁器作坊抵了。”

小宦官笑眯眯地说道,“庄园有良田五百亩,果园三十亩,还有十几户佃农;作坊是现成的,匠人、铁料都备齐了,侯爷隨时可以开工。”

王铁头一家子听得目瞪口呆。

赵氏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疼得“哎哟”一声,这才確信不是做梦。王铁头的母亲那位一辈子住在铁匠铺后屋的老妇人,颤巍巍地走到钱箱前,抓起一把铜钱,老泪纵横:“祖宗保佑啊—咱家出息了——”

小宦官又拍了拍手,门外走进来八名奴婢,齐齐跪倒:“拜见侯爷、夫人!”

王铁头哪里见过这场面?慌得直摆手:“快、快起来——”

安顿下来后,王铁头带著全家人来到前院,面朝皇宫方向,恭恭敬敬地跪下,重重叩首,“臣王铁头,谢太后、陛下天恩!”

他嗓门洪亮,这一喊,引得街坊邻居纷纷探头张望,然后他们就明白了城西少府一个铁匠王铁头成了关內侯,住上了大宅子,真是活见鬼了,大汉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子了?

“什么?铁匠封侯?开什么玩笑!”

路人们议论纷纷,有惊的,有羡慕的,更有眼红的。王铁头却不管这些,一连磕了九个响头,额头都磕红了才罢休。

第二天一早,王铁头一家子乘车来到宫门前,按照朝廷的命令,送侄女入宫,下车时一家人战战兢,连大气都不敢喘。

王铁头穿著崭新的关內侯朝服,却总觉得浑身不自在,仿佛这身锦缎会隨时裂开似的。他的弟弟王铁柱和两个侄子王勇、王猛也都换上了少府新赐的武官服饰,腰佩短刀,

可脸上的神情却比上阵杀敌还要紧张。

“大哥,这宫门“也太高了吧?”王铁柱仰头望著巍峨的宫墙,声音发颤。

王铁头咽了口唾沫,低声道:“闭嘴!待会儿见了太后和陛下,谁都不许乱说话!”

站在一边的就是王铁头的侄女一一即將入宫为美人的王秀,小姑娘才十四岁,穿著绣有云纹的浅色绣裙,头髮梳成简单的双鬟髻,虽无金银首饰,却显得格外清秀。她紧紧著衣角,指节都泛了白。

“秀儿,別怕。”王铁头低声安慰,“太后仁慈,不会为难你的。”

王秀点点头,可眼眶还是红了,不多时,一名小宦官快步走来,尖声道:“太后有旨,宣关內侯王铁头及家眷入宫覲见!”

王铁头一家子连忙整了整衣冠,跟著宦官穿过重重宫门,最终来到长乐宫偏殿,寇淑端坐在上首,身旁是年轻的皇帝刘裕。王铁头领看家人跪下,重重叩首:“臣王铁头,携家眷拜见太后、陛下!”

寇淑微微一笑,抬手道:“都平身吧。

王铁头等人这才敢抬头,却仍不敢直视天顏,只盯著地面,寇淑目光扫过这一家子,

见他们虽然侷促,却个个身形魁梧,尤其是王铁柱和王勇、王猛,膀大腰圆,一看就是常年打铁的壮汉。她心中一动,开口道:

“王卿,这两位是?”

王铁头连忙道:“回太后,这是臣的弟弟王铁柱,还有两个侄儿王勇、王猛,他们都是秀儿的兄长!”

寇淑点点头,笑道:“都是好汉子。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你们可愿为陛下效力?”

王铁柱一愣,还没反应过来,王勇已经激动地跪下:“臣愿意!”

寇淑满意地看向刘裕:“陛下,你看如何?”

刘裕虽有些意外,但还是顺著母后的话道:“既然母后觉得可用,那就封为章德郎,

充任朕的侍从吧。”

王铁柱和王勇、王猛大喜过望,连连叩首:“谢陛下!谢太后!”

寇淑又看向王秀,温声问道:“王美人,可曾读过书?”

王秀脸一红,低声道:“回太后,臣女——.不识字。”

寇淑眉头微,又看向王铁头:“王卿,你们家中可有人识字?”

王铁头尷尬地挠挠头:“回太后,臣-认得几个字,但不多,铁柱和两个侄子稍微强些,能写自己的名字,读些简单的文书。”

寇淑沉默片刻,忽然嘆了口气,对刘裕道:“陛下,你看到了吗?我大汉的工匠,为国造利器,却连字都认不全,这是朝廷的过失啊!”

刘裕一愜,有些不解:“母后的意思是?”

寇淑正色道:“传旨,即日起,在洛阳周边设立少府子弟学堂,凡工匠子女,由少府出钱,免费入学,同时选派土人教授格物、算学、大汉通史,成绩优异者可直接入少府任职!”

刘裕迟疑道:“母后,此举是否太过兴师动眾?朝中大臣恐怕”

寇淑淡淡一笑,压低声音道:“陛下,你可知道,如今洛阳周边的工匠有多少人?”

刘裕摇头。

“至少四万!”寇淑目看向皇帝,“他们的家眷加起来,超过二十万,这些人从小一起劳作,熟悉火器製造,若加以训练,便是最好的预备兵源。”

刘裕眼晴一亮:“母后的意思是—“

寇淑微微頜首:“可藉助子弟学校训练忠心皇室的士卒,若有朝一日,朝中有人心怀不轨,汝便可效仿父皇亲政时的操作,抽调工匠兵镇压,禁军选拔,也可优先从工匠中挑选一一这些人不依附世家大族,只忠於朝廷!

这些工匠子弟肯定有出色的,这类人出身贫寒,从小学的是《大汉通史》,对五经反而不甚了了,这些人和商贾子弟一般,天然与土人搞不到一块去,我儿可选择若干精通数学格物的,陪侍左右,让他们可以负责財政工程,肯定干得不错!”

刘裕恍然大悟,郑重行礼:“儿臣明白了!”

待王铁头一家退下后,寇淑又对刘裕道:“陛下,王美人虽出身寒微,但小小年纪就能照顾家人,是个懂事的孩子。

你要好好待她,隔几日教她一次,拉近距离,也要和耿后说一声,王美人出身贫寒让她放心!”

刘裕点点头,“孩儿明白!”

“如何明白?说一说?”

“王铁头如今是关內侯,他的兄弟子侄又入了禁军,朕善待王美人,便是向天下工匠表明一—朕看重他们的忠诚。

朕再任用表现出色的工匠子弟,朕自然新增了一大堆心腹之人,到时候內有宦官,外有商贾工匠子弟,土人不老实,朕也可以收拾!”

寇淑满意地点点头-刘裕坐在案前,手里握著一卷《急就篇》,不多时,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宦官低声稟报:“陛下,王美人到了。”

“宣。”

殿门轻轻推开,王秀低著头走进来,身上裹著一件浅青色的袍,髮髻简单挽起,没有多余的首饰,只在鬢角簪了一朵小小的绢。她小心翼翼地跪下,声音细如蚊:“臣妾拜见陛下。”

刘裕放下书卷,温声道:“平身吧,过来坐。”

王秀这才敢抬头,却仍不敢直视天顏,只盯著自己的脚尖,慢慢挪到皇帝指定的席位上。

“今日先学拼音。”刘裕取出一张崭新的纸,上面用硃砂写著整齐的符號,“这是『

a”,读作啊—...—”

王秀睁大眼睛,努力记住每一个发音。她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划动,跟著皇帝的笔顺模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