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章 结局:山河万古色,天地一轮秋  反盗墓:国宝专案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故事至此,並未结束。

国宝不仅要重返博物馆,更要回归故土的怀抱。我们专案组的最终使命,便是將这份沉甸甸的文化遗產,分批送还至祖国的四面八方。

今年打击文物走私专案与守护国宝专项行动,不仅雷霆万钧,更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几乎每一条文物犯罪链背后,都牵扯出一系列早年遗失的珍贵文物。

当然,我无法亲自护送每一件文物回家,但我收到了全国各地交接仪式的邀请。

包括我熟悉的东山市。

国宝1號青铜卣已安然落户东山博物馆,但由於东山的珍贵文物眾多,早年间频遭盗墓分子的覬覦与毒手,一度沦为盗墓重灾区。

我拗不过当地警方的盛情邀请,最终抽身前往东山,见证一场文物送还的仪式。

这件文物,我也认识。

一尊千手观音石像。

它是我办理的第一宗文物案子。当年这尊观音石像被鱼羡山买回,又辗转送去海外。歷经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它终於重返故土。

这尊千手观音石像高约两米,虽无贴金、彩绘,但据地方志和百姓口口相传,这尊石观音可溯至宋朝,具有极高的歷史研究价值。

当我亲眼见到这尊石观音时,心中就涌起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不仅仅来自案件的接触,仿佛在很早以前,我就曾与这位菩萨有过一面之缘。千年风雨在她的杏眼间蚀出道道细纹,仿佛菩萨在垂怜眾生时,眉宇间轻轻蹙起的一抹慈悲。

这位石观音菩萨无疑是“幸运”的。

像她这种开凿在山崖的石像,盗墓分子难以搬运,往往会直接敲掉石像的脑袋,將其首身分离,再进行转卖。但这一尊千手观音,无论是头部还是手足,都价值连城,盗墓分子乾脆整个撬走,只留下一片空荡荡的石窟。

追回这尊千手观音后,我们出於对石质文物的修缮和展览多方面考虑,一致决定不再將其送往遥远的东山博物馆,而是就近请进山脚下的石观音寺。这里將有专人定期保护,让普渡眾生的菩萨继续庇佑这片热土。

文物交接仪式定在傍晚。我们警车引领著运输车,缓缓驶向东山山脚的石观音寺。

沿途村落的百姓们早已等候多时,不分男女老少,都像赶大集似的聚在道路旁。当载著石观音的板车经过时,有人洒清水,接风洗尘,有人放礼炮,锣鼓喧天,举村举镇相迎,热闹非凡,仿佛在迎接一位远游归来的亲人。

说来也奇,我们出发时还是天朗气清、万里无云,但等到天色擦晚时,空中竟飘来许多彩云。它们层层叠叠、五彩繽纷,不似江南烟雨的温润氤氳,而是大漠孤烟般的磅礴,漫山遍野。

落日霞光,终为星辰。

仪式结束后,我独自在石观音寺里四处转转。一位看门阿婆拉住我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谢谢你们把菩萨送回来,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时光阴。我回答。

阿婆或许耳背,她吃惊地看向我头顶的苍穹,正好有霞光万彩:“啊呀,你叫石观音,你跟那菩萨长得也很像!”

我只当老人家在开玩笑,礼貌地回头看看那一尊千手观音。

晚霞流照在石观音的面孔上,她的千手仿佛次第舒展,拈起一朵千年的。

阿婆还在用土话喃喃道:“从前只当是传说,原来真有菩萨踩著祥云回家......”

归程途中,警车引路,我们的越野车队在盘山路上艰难前行。

夜间东山总爱起大雾,但我们总结了以前雾天行车的经验,这回不管是防雾灯还是反光贴,都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忽然,我见对面山脊冒出一粒火光,穿破了黑夜与浓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