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 229  六零年代机修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尾声

八十年代。

首都汽车厂攻克了技术难关, 终于在八三年实行了高级公务车的量产。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城市的汽车厂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汽车生产线。

当然了。

这些都杜思苦都没有关系了,他们这个‘高级公务车’的项目成功了, 车子性能虽然比不上原车,但是跟国内车相比, 那也是领先很多年了。

他们这车,外观线条流畅, 性能好。

车子的发动机, 各个零部件大部分都是国产,算是国内的顶尖技术了。

最重要的是, 杜思苦完成项目后,直接从汽车厂的技术岗转了行政领导岗位。不光转岗成功,汽车厂还给她分了一套厂家属院的房子, 三室带院的!

首都的房子!

这可把杜思苦喜坏了。

三间屋子,带院子, 还有客厅厨房, 大得很。

她分到房子了。

现在可以把寄存在袁秀红家的‘两个箱子’拿回来了。

坐火车要检查的。

要不,跟汽车厂里借一辆小汽车, 开过去?

就在杜思苦琢磨这些的时候。

宋良来了。

他手里还拿了个东西。

“明天咱们去趟房管局。”宋良说。

杜思苦看着他手里的东西:“你要办房产证?哪来的?买的吗?”在哪买了房子?

宋良把合同递给她看,“东城区的四合院, 五万块钱。”

“四合院?”才五万?

就能买下四合院?

杜思苦,“大杂院吗?”

“不是, 是三进的院落,还比较干净,五间正房。”宋良去看过了, “位置挺好的, 亲戚在附近买了, 推荐的。”

“亲戚?”

“对,”宋良点头,“我大嫂家在这边。”

杜思苦一脸疑惑:“你还有大嫂?”

“我有个哥哥。”宋良说,“他们两口子不在这边,大嫂的娘家人在这边。”他哥哥嫂嫂的关系很好。

杜思苦还真不知道宋良家的情况。

说起来,她好像没问过。

“去世了。”

杜思苦不好再问。

又想起四合院的事,“你那五万块钱,是不是借的?”

这可不是小数目。

“不是,是我赚的。我的几个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了专利,有国外的团队看上了,授权合作。”宋良说。

以前留俄的时候,他也有一些专利。

因为回国后情况不好,那边收费的专利钱一直在户头,没用过。

“看不出来啊,你还是个有钱人!”杜思苦盯着宋良瞧了又瞧。

当然了,她又习惯性的看向了宋良的脑袋。

没字。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宋良脑袋上的字就不见了。

看不到了。

难怪书里说宋良除了感情不顺,工作事业上,名利双收。

原来是这么个收法啊。

“明天咱们去房管局,写你的名字。”宋良说。

四合院。

写她的名字?

杜思苦犹豫了一下,这是不是不太好。

别看四合院现在不怎么样,但到了以后,那可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

贵得很啊。

宋良:“你不愿意?为什么?你是不是不想嫌我烦了?”

“还是你嫌我年纪比你大……”

又来了。

杜思苦:“没有没有,明天我去!”

投降。

宋良心情好了。

他最怕就是杜思苦不愿意要他的东西,这代表着要跟他撇清关系。

1982年。

杜二从首都大学法律系毕业,进了检察院。

苏皎月拿到毕业证后,因为学业出众,留校了,成了师范大学的一名老师。

杜二工作稳定后。

十一的时候,带着苏皎月,又叫上杜思苦,回了一趟阳市。

杜思苦带着宋良一块回去了。

“二哥,我有点东西要带过来。挺得的,到时候你帮我抬一下。”

“行。”

说起来,杜思苦现在是汽车厂的厂领导了,再过几年,等资历到了,就到升到副厂长了。

现在首都汽车厂的规模可不像以前,不仅把附近的地都给买下了,扩张了好几倍,因为‘高级公务车’的量产,更是一跃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汽车厂。

又是国营企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