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业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顺势翻开资料册:“这位同志请看,这是连续72小时的测试记录,包括早中晚三个班次..::::”纸张翻动间,他警见自己三天前在补救资料时写下的潦草批註,当时罗诗琪递来的薑茶在纸角留下的圆形水渍依然清晰。
正当气氛逐渐缓和时,投影仪突然发出刺耳的嗡鸣,幕布上的图像开始扭曲。
王建业心头猛地一沉,看到陈玉玲快步走向设备的身影。
后排已经有人交头接耳,梁德的声音隱约飘来:“果然准备不充分..::
“各位稍等。”
王建业突然大步走下讲台,从公文包取出个缠著绝缘胶带的铁盒,“请允许我临时更换演示方式。”
当他打开铁盒取出微型车床模型时,前排的部领导们不约而同地向前探身。
这个按1:20比例製作的精巧装置,正是姜师傅熬了整夜赶製的备用方案。
“就像我们在一线常遇到的突发状况,
王建业將模型放在讲台上,手指灵活地调节著微型plc控制器,“真正的技术革新要经得起......
话音未落,模型突然运转起来,精密的连杆机构带动梭子精准穿梭,引得前排几位老工程师“嚏”地站起身。
会场瞬间沸腾了。
那位银髮老者直接走到讲台前,老镜几乎贴到模型上:“这个伺服电机改装方案..::::”他颤抖的手指悬停在某个部件上方。
王建业趁机接过话头:“正是借鑑了您1985年那篇《步进电机在轻工业中的应用》的思路。”
老专家猛地抬头,眼中闪过讶异:“你读过我那篇发在《机械工程》第三期的......”
“不仅读过,还做了详细批註。”
王建业从资料册抽出一本边缘捲起的旧杂誌,“您看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给了我很大启发。”
老人接过杂誌时,王建业注意到他指甲缝里残留的机油痕跡一一那是和自己岳父罗工一样的、老技工特有的印记。
这场意外插曲反而让气氛热烈起来。
当王建业展示挡车工王阿姨的操作视频时,后排有个扎羊角辫的年轻女工突然举手:“王老师!这种界面设计考虑过四十岁以上工人的老眼问题吗?”
她浓重的江浙口音让王建业想起杭州厂里那些手脚麻利的女工们。
“问得好。”
他示意陈玉玲播放另一段视频,“我们在操作台加了可调节的放大镜,就像这样......
v
画面里,头髮白的王阿姨正轻鬆地旋转著镜架,她缺了半截的食指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会场某处传来声几不可闻的嘆息,不知是谁的茶杯盖“叮”地落在杯沿上。
演讲进入尾声时,王建业突然发现张部长正在第一排悄悄抹眼角。
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热,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下来:“最后我想说的是,技术革新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要让每个像王阿姨这样的老师傅..::::
话到此处突然硬住,他眼前浮现出姜师傅在车床前佝僂的背影。
掌声如雷般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