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划掉)赐婚优质的臣子,然后让他们生出更加优秀的下一代,继续为大秦卖命。
这一点其实哪怕是嬴政不说,他们也会自己娶妻娶贤,至於那个赘夫赘优被他选择性的忽略了。
最引人注意的是——每年百分之一的国库收入都用来砸,近百年才砸出粮食翻倍?
问题不大,作为十四岁未掌权就力排眾议大兴水利的君王,嬴政不缺耐心和决心。
……
太宗重农!!!
农家现任领头人许莫喜的差点找不著北——国库每年百分之一的收入,那是简直是前所未有!!!
农家的思想中心在於“顺民心,忠爱民;修飢谨,救灾荒;农本商末”。
只是理论有较高缺陷,虽然农家的重农思想得到了诸子百家的普遍认同並被诸家吸收利用,但是本身只能转移思想重心,远离“救世之弊”的政治方面的理论探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农业发展的技术层面。
现如今偏重技术的农家在诸子百家之中处在一个不高不低的尷尬位置——思想不够格,君王无限把他们当成“工”的一种。
许莫的弟子欲言又止、止言又欲:“老师,十九公子嬴炎三年前寻过您……”
只是许莫当时忙著指导咸阳附近的黔首春耕,根本没有空陪著公子玩“过家家”,打发了一个弟子过去便罢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年前你对我爱搭不理,三年后我让你高攀不起?
许莫:“?”
“那你怎么不早说??!!”
弟子:“您也没问啊!!!而且被您派过去的师兄已经三年没有消息了!”
如果不是因为那位师兄的家人早就被安置好了而且情绪稳定,他们非要怀疑这位师兄人已经没了不可。
许莫:“……”
他有一种直觉——未来这位弟子应该成就不会比他差。
脸色几经变换,最后认命似的嘆气:“罢了,时也、命也。”
那位师兄名为许隨,是许莫收养来的孩子,隨著许莫姓。
乱世之中道德底线较高的黔首不愿意食子,索性把孩子丟弃,万中无一的,会遇见心软的士人。
比如许莫。
许隨很憔悴,明明比老师小二十余岁,可看著比他的老师许莫还老。
十九公子的无理要求太多……但架不住给的多,他只能用命拼了。
一下又一下的抚摸著辛辛苦苦攒出来的种子,许隨的眼神像是在看什么稀世珍宝:“你们可要爭气,入秋之后就让你们入土,你们是最优秀的,一定能好好生下我们的后代。对不对?”
十九公子说——实在不行那就求求这种子吧,万一人家开了灵智呢?嘴甜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